张希颖,王 欢,徐杨莹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石家庄 050062)
海南省的文化企业按规模划分,95%以上为中小企业,缺乏规模性的文化企业,核心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与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1.13 万个,其中能够达到规模以上的文化产业单位仅有150 余家,占有率仅为1.4%。2020年海南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数量以193 位居全国倒数第六名,而且大部分文化批发、零售、服务行业都达不到要求的限额水平。
海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虽然连续多年突破百亿元,2019年达到177 亿元,但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一直未突破4%,2019年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仅为3.32%,与全国的平均值4.45%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浙江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占地区比重严重偏低,文化产量较低,文化产业规模偏小。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支持下,特别是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落实,海南文化产业的投资增加值在不断上升,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不断突破地区、行业以及所有制等限制,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并以创意产业园的形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驻,创意产业项目吸引了众多公司的积极投资,一跃成为海南文化产业投资的新热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比如举办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海南非遗购物节、腾讯数字文创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旅客的目光。“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取得耀眼的成绩。
根据海南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海南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9.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135.31 亿元,较上年下降0.6%;文化相关领域营业收入174.51 亿元,增长12.8%。2020年,虽在疫情的笼罩下,但海南的文化产业依旧发展迅速,海南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巨大增长,达到665.6亿元。2016年到2020年海南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120 家增加到193 家。2020年8月28 日,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这为国内外的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了一个开放有序的竞价平台,更为海南的文化贸易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总体来讲,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
近些年,海南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虽然海南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已经几次升级改革,但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依旧不适应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以税收和立法为例,目前海南省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比较传统,海南针对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采用直接优惠方式,即便是对于许多重点关注和扶持的企业,也是采用单一的优惠政策,在确定税基的基础上享受税收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少有新的税收创新;海南现有的地方文化产业立法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居多,缺乏高层次效力的法律规定,导致在一些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时容易被抓住法律的漏洞,不利于文化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目前,海南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亚、海口和文昌三个离散的点。2020年,这三个地区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营收占到海南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的70%以上,尤其是海口和三亚,仅这两个城市的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就占到了全省的93%和64%以上,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对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
2020年,海南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共有8 万余人,与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区相比,无论从从业人员总数还是技术人员数量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从文化产业人员结构组成来看,高素质的专业性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在出版传媒、影视音像、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管理者又缺乏文化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懂策划和运营、缺少创新性思维等问题,整体文化从业人员结构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
海南世居的少数民族虽然创造了以民族歌舞、居住建筑、生产方式、民族风情等为表现方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但其产品大多都制作简单,没有发展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产品和技艺;加上对本土文化挖掘不够,开发层次较低,缺少创造性元素,导致海南的文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从1990年开始,香港一步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了文化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创收不断增加。香港对企业经营采取事后机制,是一种类似于负面清单的监管方式。政府不仅最大限度地缩减了繁琐的政务程序,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同时还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文化产业主体的积极性。海南在借鉴香港简易政务的同时,政府不能放松海南的法治建设,做到严格执法、认真司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权力和责任划分明确和法律环境优良的情况下,支持各种协会以及民间的机构、基金等参与文化产业的管理,注重文化产权的保护,提高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借鉴香港的负面清单监管方式,加快劣质企业淘汰,提高文化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香港经验,文化产业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需要确定战略目标,并持续投入。依靠自由贸易区的灵活制度,创建政府主导的多文化产业主体。参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民间“公私合营”模式,用多元主体激发文化产业的内在活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有文化社会基础,而文化社会基础的建立就要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责任就落在了政府、各个协会以及公益机构的头上。由政府领导,分配资金以及职责给各个组织和协会,有利于政府参与到社会文化事业中来,并对其保有领导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后续建设。海南自贸港应该区分公益和商业文化产业。对于商业文化产业,在总体文化正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放权给各个市场主体,发挥各个市场主体的能动性,激发文化产业活力,促进商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而对于涉及普及历史文化以及提高大众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文化设施,都应归入公益管理类。根据海南人口和财政的可能性,可以建设一些为公民提供免费文化课程的学校或者开办文化讲座等等,拓宽社会文化福利范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居民,都可以免费公平享有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等文化福利,从群众文化基础方面全面提高海南的文化活力。
在具有一定文化产业基础的时候,可以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增加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接受和引导有益的时尚和亚文化活动,当有更多的人接受并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来,文化节庆必然会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自觉延续,从而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游客结构的成功调整。
1.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入,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由于政策的倾斜,海南成为众多文化公司的首要选择,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使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仅从2020年年中到2021年年中,海南电影文化新公司注册超过2000 多家,“免税”或许是其中最大的成因。首先政府要不断推进税收法治,税收监管部门应加强逃税风险识别及惩罚力度,避免海南成为文化贸易的“避税天堂”;还要构建符合国际自贸港特点的税收优惠体系和财政补贴政策,在国际文化贸易领域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2.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文化+”产业是当前海南要着重发展的内容,所以要加快培养文化与各产业融合的示范基地和领军企业。首先,应把打造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培养精品文化贸易品牌作为追求的目标,树立起中国文化的标杆,这样外向型文化企业才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开辟国际市场,对接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的跨境服务商,降低企业试错率。其次,要为文化产业的交易和合作提供一个开放有序的平台,支持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内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平台。
3.推动文化+旅游的结合与发展。旅游业是海南省的王牌产业,而文化创意旅游,又在海南省当前的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必须要促进海南自贸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相辅相成的互补效应。海南可以将文化与科技相连接起来,利用科技的发展使当地独特的海岛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高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富有生态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消费中心,保护地域文化生态,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是海南自贸港目前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海南省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首要突破口。
4.培育高质量文化产业人才。高等院校是海南自贸港培养人才的摇篮,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积极支持各高校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通过观察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文化产业高等教育专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结构,并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纳入海南自贸港的长期发展战略。继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使本土人才能够与国际人才充分融合,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的特色优势,使得本土培养的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具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
5.平衡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以海南当前的地区发展方向为基础,可以以海口为北部影视、流行时尚、美食、文化节庆等金融功能区块中心;以文昌为东部教育、出版、培训、网络科技和数字传媒功能区域;以三亚为旅游、综艺娱乐、音乐、国际运动赛事和高端时尚消费功能区域;同时可以考虑将琼中作为本土文化的功能区域中心,与北、东和南联动,激发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活力和潜能。
6.建设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要想发展,首先社会要由下而上进行文化构建,培育有自贸港特色的大文化生态和精神格局。建设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是进行这种文化构建的重点,是推进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建设的地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能过度依赖于政府,在建设中缺少民众的意见,就特别容易造成供给与需求错位,供需不匹配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大量浪费,基层群众的文化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要建立起多层面多维度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方法,要让企业、文化机构、民众都参与进来,彻底改变以往老旧的单方面传输文化的方式,着力打造原创型的文化服务社区,使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群都能获得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文学公益机制是推进海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之一。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统筹下,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发挥政府引导带头作用,企业参与实施,推动建立惠及全体公民的文学公益机构。
从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再到自由贸易港,海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的通过,为海南的文化产业建设打通了第一公里。在深化贸易区改革的政策框架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政策开放、文化革新的新窗口。只要从海南的总体建设出发,贯彻落实政策设计,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利用独特的优势开拓创新,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的建设就一定能对接国际自贸区的需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