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校美育实施路径

2022-02-09 05:07蒋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中轴线美育北京

蒋硕

(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 北京 100044)

引言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整合美育资源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1]”为此,在原有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和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传统美育落实途径的基础上,笔者以主题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尝试探索学校美育的新途径,促进美育与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欣赏美、体验美、实践美、创造美的一体化平台,不断提升学校美育实施质量。

一、学校美育现状分析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上定义对美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育人价值进行了精确的描述。由此可知,学校美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即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育学生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的有益方式,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当前,教育者就学校美育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途径和效果上仍有不足,亟须改进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传统以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美育课程和以此为基础的学生艺术兴趣活动、艺术社团活动中,各项艺术技能是以割裂的形式出现,突出以学科门类和艺术专项技能为背景的美育教育;二是高水平的美育学习和实践仍停留在前期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学生群体中,美育实施对象的全面性仍需提升;三是,美育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年来沿袭传统评价模式,应探索改进,以适应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发展。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校美育实施优势

当前,学校美育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2]。”由于美育本身具有综合性和融合性,体现在:美育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包含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等众多门类;从育人作用上包括审美感知、道德情感、创新创造、文化理解等;以融合视域审视,美的塑造,本身就依托文学、数学、材料、工程以及众多学科的支持,而其他学科也需要艺术的表达与阐释,推动其本身的发展。因此,美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必然需要在传统实施途径的基础上寻求更广阔的育人空间,从美育素材、实施方式、多学科融合、美育评价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和加速器。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必须是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3]。项目式学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把要教授的知识与技能蕴含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完成需要包含多方面的需求,从而会自然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参与[4]。

相较于STEAM和主题课程,项目式学习可以由多个学生汇聚成更大。且组织体系更复杂的协作体,以完成项目制作为基本目的;以过程性交流、探讨、研究、制作为载体,综合性的学习设定领域及其旁系领域的相关知识与能力。也就是说,项目式学习足以放大到由学校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这一特点更有利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令学习者构筑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协作标准,从而形成全体成员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项目式学习在实践意义上对学校实施美育存在独特优势。一是项目式学习为美育实施提供了特色化内容体系,可以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所在地域的特色美育资源。二是项目式学习实现组织形式多元化,可以通过美育学科课堂教学、年级主题课程、学生艺术兴趣活动、学生艺术社团等,对项目学习的艺术领域、内容进行统合,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艺术感悟与创造。另外,就学生群体而言,既有自然班级的整合,又有根据个人兴趣、特点而构成的小型艺术群体,相互交叠,从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组织形式。三是项目式学习促进美育评价体系的时代化发展。美育涵盖范畴广,主客体构成要素多样,所达成的目标“隐性化”成分更多,因此,在美育评价中,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展示评价、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学校美育评价体系的时代化发展。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校美育实施流程

笔者现以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基于项目式学习,对学校美育实施路径加以论述。

1.确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美育实施思路

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校强调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班级、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创意创造、实践展示,形成良好的学习成果。

第二,重视学习参与者的普遍性。我校通过基于项目的美育学习,容纳更广泛的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优长,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第三,强调真实情境的项目创设。我校基于学生成长环境、地域特点和基本生活样态,注重项目主题与学习者的生活情景联系,构建丰富多彩且比日常认知更加深入的体验环境,使学生在熟悉中感受新意,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运用融合提升方式促进美育核心素养的建构。我校通过以项目主题为牵引的多学科融合式学习,促进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创意创造,形成更高水平的文化理解与审美感悟,促使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得以聚合性建构。

第五,提倡丰富评价形式乐享学习成果。我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校美育实践,从行为上注重学习者全过程的参与与体验,从形式上指向于项目的达成,由此产生的过程性里程碑(阶段性成果)、项目完结的实体交付(终结性成果),以及由项目延展而形成的多彩展现(其他成果),以此为基础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自评和同伴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式,使学习过程既获得挑战,也充满乐趣与收获。

2.基于真实情景设定项目主题和任务

针对我校作为首都核心区基础教育学校的性质,笔者结合区域位置和地域特点,立足育人使命和美育核心素养的建构,确立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北京中轴线大型实景沙盘的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为:制作由永定门起至钟鼓楼,长10米,宽6米的北京中轴线大型实景沙盘,调用艺术的视角,从建筑、造型、纹饰等方面感受中国传统的美,并以此为线索,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中轴线美育教育。在设计过程中,研究组就选定“北京中轴线”主题的缘由,主要从其供给的素材集合、美学意义以及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思考和论证。

第一,北京中轴线提供宏大美育素材集合。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生命线,在城市发展史与建筑艺术史上,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5]。北京中轴线建筑形态与装饰上,处处蕴含对称之美、纹饰之美。与之相关的书法、音乐、绘画、雕塑、行为等美学形式时时处处都能在北京中轴线上寻得具体对应,以独特方式聚合成中华文明的具体物质形态承载的美的综合体。这种美让历史文化与新旧时空的交叠融汇,以宏大的体量与气魄,承载强大文化自信最坚实的依托。

第二,北京中轴线展现的中国美学特色为学校美育提供独特育人之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无疑汇聚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最优秀的中国美学典范。中国的美学和美育,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几千年来它指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所独具的特点[6]。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7]”。附着于楚辞、唐诗、书法、水墨、建筑等审美形象中展现“意象”“气韵”等中华文明独有审美范畴的审美观,为学校美育提供了独特的育人旨趣,引领学生以诗、文、形、意、乐、礼等更加宽广的审美视域来感受、体验、创造独特的中国美。

第三,通过北京中轴线项目式学习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美育的方式植根于学生心中,对学校通过美育立德树人具有重大意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8]。学校在美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引入,不断赓续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的同时,也使国家、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进一步强化。

3.立足主题构建三条美育主线

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均围绕中轴线展开,由此所引发和聚焦的学习点浩如烟海。因此,在项目实施前,还需要结合学校美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筛选和梳理,去粗取精、聚焦核心素养,为参与项目实践的不同角色教师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形成贯穿教育项目的美育脉络。为此,研究组通过挖掘和梳理,构建了“中和育化”“礼仪天下”“轴线今昔”三条美育主线。

第一,中和育化——承载中华文明之美。北京中轴线之“中”字,有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意义。“中”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显然具有异乎寻常的深刻寓意。从地理方位上,意义为“中央之国”,陕西出土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述的“宅兹中国”、新疆出土的汉代丝绣护壁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皆为印证。中华文明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今,华夏儿女始终保持对“中”的心向往之,这些都烘托出以“中”为核心理念无比壮丽的中华文明之美。

第二,礼仪天下——构建中华秩序之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崇尚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礼”由方位、次序、先后、高低、数量、材质等组成多维秩序空间。北京中轴线建筑的高低起伏、南北贯通,以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形式体现“礼”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秩序之美。

第三,轴线今昔——展现中华盛世之美。如果说北京中轴线由永定门至钟鼓楼7.8公里的建筑群是明代强盛历史的杰作,那么今天北京中轴线向南北的延展,将全球目光聚焦于充满现代感和科幻感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并真实地感受到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活力,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盛世之美。

4.北京中轴线大型实景沙盘制作项目式学习的实践

(1)基于项目任务建立学习组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基于项目进行学生分组。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领取任务书。三至六年级,每个中队完成一个中轴线重要节点建筑,如:前门、天安门、太和殿等,低年级负责外围城市分格模型制作。在中队内部,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负责受领任务建筑的历史、建筑特点、实用作用等研究方向研究和制作。

(2)结合美育主线和建筑制作任务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制作前,学生根据具体任务查找所做建筑物的基本外观、构造、用途、纹饰、文化背景等知识,在此过程中,综合性地学习下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通过单体建筑的结构、纹饰在形式审美的基础上理解方位、次序、数量、繁简等多维指标组成的秩序美;通过古代与现代建筑的比较,感受中华民族的建筑智慧和建筑之美;从匾额、联句、绘画中体味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3)实践制作再现中轴线之美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对比例尺寸进行核算。为突出中轴线的底蕴和“中和”美,将中轴线沿线重要建筑,在一定比例基础上放大,以此烘托中轴线在北京城建中贯穿南北的重要作用,形成艺术化的对比效果。确定建筑模型微缩尺寸后,自主选择材料、结构、制作方法等。最终通过一定步骤,完成学习组负责的建筑模型制作。最后,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学生进行沙盘组合,完成北京中轴线模型实体。学校组织大型沙盘组装落成典礼,各学习组学生代表将自己团队负责的建筑放置在大型沙盘几座对应位置,完成北京中轴线大型实景沙盘的组装。学生制作的大型沙盘,由木质板材构建的基础面层上,构筑高200 mm的中轴线建筑长廊,为体现当代礼乐之美,在中部天安门广场位置,根据现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区、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规制,复原当代广场建筑群,将长廊广场位置向两侧扩充成正方形。整体上看,中轴线突出层为“中”字造型,寓意“中国”“中央”,由学生亲手制作完成拼装,更寓意进步小学全体师生心向党中央、胸怀报国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贺的爱党爱国情感。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中轴线主题艺术展示

通过北京中轴线实景沙盘制作以及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度学习,学生对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礼仪文化和盛世之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展示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场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另外,北京中轴线独特的地理和政治位置,决定了与其相关的美育,必然承载着爱国主义情怀和红色印记,从这一点上看,基于北京中轴线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展示,必然在增强审美体验的同时,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学生更熟悉的方式。

一是在北京中轴线项目式学习中,挖掘、聆听、感受与之相关的重要艺术形式和经典艺术作品,通过搜寻北京的声音,聆听欣赏、京剧、京韵大鼓、民族音乐;通过观看建筑匾额和纹饰、探寻故宫和国家博物馆藏品等欣赏书法、绘画之美;通过收看和参与国家重要庆典感受中华礼乐之美。在此基础上学唱京剧和民族曲艺,尝试书写和制作民族传统建筑匾额,学习脸谱绘画、风筝绘画、掐丝制作,体验北京特色非遗艺术制作项目等。

二是结合北京中轴线的学习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利用进步小学传统的五月份学生艺术节,开展班级合唱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唱北京的歌、唱少年爱国歌曲。让校园来再次回响起《我爱北京天安门》《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大批学生喜爱的传统儿童歌曲。另外,学校金帆管乐团排练《北京喜讯到边寨》《不忘初心》《红旗颂》等作品,用音乐的旋律将我们带回那段金色的革命岁月中。学校还将举办北京中轴线主题的学生绘画、书法、非遗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艺术展示活动,以美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艺术化展示北京中轴线主题文化,深化学校美育。如开展北京胡同文化主题展示,学生通过说歌谣讲述北京的历史;通过演出胡同情景剧,展现老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情趣;通过展示和品尝北京特色小吃,体验和感受北京味道;通过艺术化的放风筝、跳皮筋、捏糖人等文华展示,感受北京首都文化的魅力。

结语

项目式学习为学校美育深入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创造、交流等方式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融入美育学习中,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与方法,使美育的实施更加深入。当然,以新教育手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新时代学校美育研究还在起跑阶段,仍需对主题选择、融合方式、课程构建、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探索。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待与美育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中轴线美育北京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