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如何走向深度阅读

2022-02-09 04:3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三新群文议题

王 培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四川广元 628000)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多文本的阅读形式,更作为一种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影响着语文人的课程组织形式和课堂实施方式,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建构、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种阅读样态,群文阅读只是助力语文学习的阅读手段而非教学目的。然而,当前“群文”热潮下,不少语文课堂为“群文”,而“群文”空有其表,未能深入群文阅读教学的本质,造成了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益的低效或微效,1+X<1。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三新”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在此,笔者略作探微,求教方家,以期共同探讨“三新”背景下群文阅读的更多有效路径。

一、坚守“群文”本初理念,更纯粹

群文阅读首先是一种教学实践。它的定义在“群文人”持续的学理研究和一线践行中不断完善,但基本指向是围绕一个或多个开放性、可议性话题(议题)展开,但不是事先明确答案,而是选择一组(多个)结构化文本,在课堂相对固定的教学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议题导引,学生个体探究、集体分享,最终在师生与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共同建构,达成共识。在这一集体建构并达成共识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聚焦于“阅读的结构化”这一归旨:让多文本在阅读中指向某一维度,通过议题的统一引领,借助文本之间的关联整合,让阅读教学在“任务”的驱动下走向广度、高度和深度。

“三新”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任务,以此作为某一单元内这一组群文文本的阅读教学目标。目标才是教学的方向和旨归。当然,某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关注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关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关注各文本的学习提示。

统编新教材精选了大量的群文文本,其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在“任务”引领下指导群文教学。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七篇文章就组成了一组以“青春”为议题的群文文本:文体有诗歌、小说,作者国别有中国、外国,创作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各自不同,但都是对“青春”的吟唱。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代入感”很强,因此,学生的阅读兴味和积极性会很强烈。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群文”本初理念,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各自文本的独特意蕴,在阅读、比较、反思、感悟、分享中体验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做到有作者、有文本、有时代、有自己、有未来,从而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拥抱美好的青春年华。

二、践行“群文”本分特质,更纯正

1.确定好“题”

这个“题”就是“1”,是“议题”,不完全等同于主题,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探讨问题。议题,要统一、引领和整合着“X”,它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有无体现,探讨的社会意义和学科价值的大小,与学情是否符合,同教材单元设置是否关联”等。笔者以为,它最好生发、生根于必修或选修教材:通过专家学者千锤百炼打造的统编教材提炼“1”,更贴近国情、教情和学情,拓展教材的宽度、厚度,延伸有根,生成有魂,让群文阅读更有生命。当然,借助课外文章,结合时事热点或文学、文字本质生发出的“1”,议题新颖,激趣学生,对扩大阅读视野、锤炼高阶思维,亦有蹊径另辟之效。

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芣苢》《插秧歌》六篇文章,既有新闻评论,也有古代诗歌,但有机组合成“群”,文本联系紧密,以“劳动”为议题,引导学生理解、体悟劳动的崇高、美丽和意义,劳动者的辛劳、奉献和创新,“题旨”直接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理解好“群”

“群文”的“群”并非“单篇”简单叠加。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阅读群文;“群文”的机理是结构化,它是结构化的阅读。这既是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特质,也是让“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关键点就是文本必须围绕议题有机组合,师生借助多文本,辨识、提取、比较、筛选和整合信息,并在教和学的双线并行体验中体现最核心行为:比较和统整,从不同角度评价文本、反思议题、生成结论。最终,这些具有结构化、逻辑性直指议题的高质量“群文”在师生的探究性辨析争论、分享交流中,自然形成了阐释议题的整体性强、层次性明的认知体系。

例如: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四篇文章,内容或剖析社会矛盾、或概括伟人贡献、或上书以言政事、或临终直抒心志,作者有革命导师、有为之士,文体语言风格各异,但却有机整合,集文成群,引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面临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思考当下、瞩目未来:青年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时代抱负,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3.选择好“文”

群文阅读的“群”不是“伪”阅读量的简单递加,这个“X”应该“系出名门”,又体现多元:文本必须文质兼美、立德树人;内容要有利于议题的解读,有助于意义的建构,有助于知识的生成和素养的提升。它的质量影响着阅读行为是否能真正为学生带来高阶思维体验和阅读素养提升,直接决定着阅读效果和课堂效益;选择不好“X”,就是费时费力、事倍功半的消极阅读、无效阅读。

笔者以为,“1+X”的有效组合有如下常见形式:必修教材单元内整合,“1”篇+“X”篇;必修教材“1”+选修教材“X”篇;必修(选修)教材“1”篇+课外资料“X”篇;完全以热点话题、议题为统领的课外选文。

“X”的第一选择应该是必修和选修教材,对教材适度延伸和有效补充,师生认可度高,这才是群文阅读的生机所在。另外,还有国家教育、文化等主管部门推荐阅读的名著经典等课外书目,国家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中的最新时评、美文等优秀篇章,教师甚至学生自身收集整理的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纯课外文章等,在强调经典名篇的同时,体现时代性、文学性、趣味性,并尽可能贴近当今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当然,“X”的题材内容、文章体裁、语体色彩、语言风格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元,让学生得到更全视域的语文素养体验,真正地体现“群”和“X”的效益。

例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促织》《变形记》的两篇文章,文体都是小说,但组合成“群”却很巧妙:《促织》和《变形记》中“人化为虫”的神秘、荒诞情节折射出小人物的辛酸生存境况。这一组文本或反映社会生活,或描摹人情世态,组合成群,有助于学生在相对集中的单元时间内通过比较、分析、反思的学习方式感受不同小说作品的不同风格。同时,丰富了个人的人生体验,提升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分析、评判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做实“群文”多方举措,更有效

群文阅读应该是人们阅读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和习惯。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要多种阅读样态融合,多种措施并举,在多文本比较阅读中,扎实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认知辨识及系统、创新、批判等高阶思维能力。

1.学校做好保障

一是阅读要有资源。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打造的需要、主管部门的推荐书目及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购入类目齐全、涵盖广泛的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确保数量够用;还可通过到属地图书馆批量借阅,老师、学生互相分享私人藏书加强图书流转,进一步增强阅读兴趣。

二是阅读要有场所。学校要有固定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并配备足量的图书和相关设施,各楼层、各班级还可灵活建立阅读墙、读书角和流动图书柜等,营造书香氛围。

三是阅读要有时间。学校要顶层设计,尽量不把阅读任务放到课外,要将阅读纳入课程设置,进入课表,走进课堂,最好有2—3节课的大时段,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大阅读时空中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和系统认知。

2.教师做好功课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花时间去学习群文阅读理论,思考群文阅读教学,而且需要花时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国家政策文件,立足“三新”背景和学科核心素养来思考群文阅读教学。

二是积累群文素材。教师自己要多读书,多思考,要多积累“群文”议题和文本素材。

三是锤炼教学技能。群文阅读教学要有生命力,教师就不能把课堂上成表演课。对于学生思考的结果可以预设,但不必过早提供“标准答案”,要在引导下思考,在探究中生成。教师更要有上裸课的实力:能快速深研文本,迅速确定议题,明确阅读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需要教师阅读思维、教学技能、学科素养和教育智慧的长期积淀。

3.学生做好流程

一是建立阅读小组。老师要建立阅读小组,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明确读书目标,规划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比赛,大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是强化合作探讨。群文阅读重视自主学习,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但由于信息量大,时间有限,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很容易浅表化,短时间内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理解。这就需要通过阅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加强交流学习,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共识。

三是突破思维痛点。群文阅读课堂不能流于表面化、模式化,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立足议题,抓住问题,突破关键,着力于有探究价值和创新意义的学习活动,注重思维创新,突出知识和能力建构。

4.师生课堂共建

一是情况预设。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情实际,以此确定议题、选择文本、明确目标,并通过自己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做好问题和答案预设,这是上好群文阅读课的前提。

二是教师要导。老师是课堂的导演,应该全身心地沉浸于课堂流程。要有导演意识,把控好课堂节奏、氛围的同时,为学生的所有行为点好灯,指好路,服好务;要有自我意识,不为表现自我而失去自我,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创生;要有目标意识,要能智慧利用、把握好建构过程中的“意外”问题,化解衍生,适时点拨,最终形成明确的集体共识,达成教学目标。

三是学生要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在阅读目标的导引下,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中,全面、全程深度参与,并在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形成明确的集体建构共识。因此,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阅读文本、思考问题、探讨交流以达成共识的时间,否则,所有的教学环节就会走向浅表和形式。

5.考核务必科学

学校应该建立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共识达成、素养提升、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笔者以为,可以设置“选文、文本理解、课堂结构、课堂效益”等评价板块,再厘清具体、科学的评价亮标。例如:“选文”要体现议题的准确、具体,与年龄学段和学生视角的适切性;“文本理解”要准确把握文本要旨,不能偏颇;“课堂结构”要体现目标的明确性、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过程的流畅性;“课堂效益”要以生为本,氛围民主,真实讨论,双向互动,教师适度点拨,学生深度参与,结论建构自然。

6.其他延伸举措

一是读写训练转化。师生都要处理好阅读教学中阅读——思考——写作的关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深度阅读,在体悟后练习写作,在“感悟和唤醒——酝酿与沉淀——表达与抒发”的流程中,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增值循环。学生要通过广泛的群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思维,形成写作意识。教师可通过利用读后感、小论文等写作活动,实现由阅读到写作的转化,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爱上写作,并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二是多种样态融合。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单元文选型文本阅读教学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的阅读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分别注重互文性、基础性、研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选择阅读文本和阅读样态,实现三者融创发展。比如,高中阶段群文阅读中的“类文”“群文”组合,可以尝试走向“类书”“群书”建构;群文阅读和“学习任务群”在本质属性、学习形式、实践路径等方面本就高度一致,任务议题化是学习任务群的操作路径,议题任务化就是群文阅读的学习目标。当然,我们尤其不能忽略不同学段单篇阅读对学生基础性、层递性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单篇阅读,让学生爱阅读、爱写作、爱生活,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群文阅读的深度探索和践行是教育中的信仰宣言,是教学中的思想洗礼。道阻且长春天在,痛并快乐希望有。只要我们都能成为群文阅读理念的追随者,课堂上的先行者,学校里的引领者,群文阅读必会在“三新”背景下焕发更大光彩,星耀语文教育的浩瀚苍穹。

猜你喜欢
三新群文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