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莉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当前科技飞速进步,互联网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媒介、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变迁,新的变化对高等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更需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具有高等院校发展特色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研究聚焦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尝试构建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和标准,并据此探讨可能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不仅是对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而且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
本课题以实证研究为主。以开封市某高校为研究基地,组织全校中本专学生,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相关研究方法了解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
通过知网搜索“核心素养”文献364篇,“职业核心素养”154篇,文献主要研究围绕核心素养,职业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多个方面。近几年发表相关文献的数量有所提高,总体趋势发展。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从职业品格修养、职业生涯素养、学习创新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四个维度,28个方面对职业核心素养进行了数据的收集,问卷收发情况如表1。
表1 问卷回收情况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出,问卷发放情况良好,数据分析使用spss进行信度分析,该问卷标准化Cronbach α系数为0.947,信度极好。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各维度数据呈现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通过数据统计,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分析主要集中三大问题:一是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总体现状概况;二是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各维度分析,如性别、专业层次、年级、教龄等;三是对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影响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程度。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应用型X高校学生整体了解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有较好的认识,并能认识到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获得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应用型高校学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识呈现较好的现状。如表2,表3,表4(仅含有效数据,下同)
表2 职业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基本情况
表3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认识分析
表4 职业核心素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的重要性认识
从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119名,占比39.27%左右的同学对职业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不太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基本了解的学生有153名,占比50.5%在300多名同学中,有31人对职业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非常了解。这说明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职业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的有比较了解。
从表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5名,占比1.65%左右的同学认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比较差。认为一般的学生有74名,占比24.42%。调查中有224人,占比73.93%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良好。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当前X高校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机制比较满意。
从表4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1名学生认为职业核心素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很不重要。5名学生,占比1.65%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素养一般重要。而有300名,占比96.7%的学生认为职业核心素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比较重要,甚至非常重要。
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发展变化对职业人才素养的要求,是直接与职业环境和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本研究中对职业核心素养构成的职业品格修养、职业生涯素养、学习创新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四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
(1)职业品格修养
职业品格修养包括了自我认同、性格品质、生命与健康意识、国家认同、劳动意识、法律与规则意识等七项基本要素。
在性格品质方面,在306位有效被试中有270位,占比88.24%的同学认为可以更好地预言个体未来学习、富有成效的工作与职业,积极承担公民责任等方面的成功,仅有6.54%在职业品格修养的性格品质方面认知不足,有待提高。
在生命与健康意识方面,在306位有效被试中有273位,占比89.22%的同学认为能够对生命的有自觉认识,能较好甚至完美的建立对生命认知基础上的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
在国家认同方面,总体来说在306位有效被试中有280位以上,占比90%以上的同学都能熟知历史,了解国情,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
在劳动意识方面,在306位有效被试中有296位,占比96.73%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有292位,占比95.42%的同学认为能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并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有290位,占比94.77%的同学认为能够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职业成功的意识和行动,这些数据说明,职业核心素养的劳动意识方面,90%以上的被试都具有较好的状态。
法律与规则意识方面,在306位有效被试中有291位,占比95.1%的同学认为能够在职业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规则等基本点[3]。
综上所述,在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品格修养维度方面。80%左右的学生在职业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较为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状态。
(2)职业生涯素养
生活与生涯素养又包括了生涯发展与规划、领导力与责任感、职业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社会参与与贡献、多元文化理解、社会实践经验等七项基本要素。
在领导力与责任感方面,有285位,占比93.14%的同学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热情与想象力;有278位,占比90.14%的同学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完成目标;有289位,占比94.44%的同学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任的情感和意识,以及自觉遵守规范、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在职业适应能力的方面,有282位,占比92.16%同学具备职业岗位匹配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有284位,占比92.81%同学具备必要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职业扩展能力等。
在岗位迁移能力的方面,有282位,占比92.16%同学能够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在不同岗位之间的职业胜任力。
在社会参与与贡献的方面,有285位,占比93.14%同学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及其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有287位,占比93.79%同学为了在未来社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做出各种适应性改变。
在多元文化理解的方面,有290位,占比94.77%同学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在有289位,占比94.44%同学顺应形势,参与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价值。
在社会实践经验276位,有占比90.20%同学在某个职位或某个领域内的工作年限、工作体验和岗位经验。
综上,在职业生涯素养维度,90%以上的X高校学生具有极好的自我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并能在岗位迁移和团队中展现较高的适应水平。
(3)学习创新素养
学习创新素养包括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批判质疑精神、主动探索与研究、创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
具体来说,在学会学习的方面,有186位,占比60.78%的同学能够据根据职业情境变化经常训练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学会如何基于环境和目标调整学习内容与行为。
在问题解决能力的方面,有288位,占比94.12%的同学能够具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有288位,占比94.12%的同学能够依据特定职业情境和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有248位,占比81.05%的同学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中行动,用传统或创新方式解决各种不熟悉的问题等。
在批判质疑精神的方面,有250位,占比81.70%的同学能够在职业发展中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做出选择和决定;有204位,占比66.67%的同学能够批判性地学习前人经验和做事方法,能对证据、论点、主张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在主动探索与研究的方面,有286位,占比93.46%的同学能够对于特定的职业情境或职业岗位,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有291位,占比95.10%的同学能够职业发展中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有197位,占比64.38%的同学能够岗位工作中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在创造创新能力的方面,有285位,占比93.14%的同学能够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有284位,占比92.81%的同学能够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实施创新,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够取得有效用有效益的结果。
在沟通交流能力的方面,有291位,占比95.10%的同学能够能有效地利用口头、书面甚至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来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有184位,占比60.13%的同学会使用各种沟通手段,例如通知、指导、激励、说服等能够跨语言跨文化实行有效沟通。
在合作协作能力的方面,有290位,占比94.77%的同学能够尊重各类差异化的团队;有187位,占比61.11%的同学能够对于完成任务,学会向团队成员做出必要的妥协,并掌握妥协的灵活性、原则和意愿;有289位,占比94.44%的同学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珍视团队成员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学会学习维度、问题解决及创造创新能力普遍符合程度较高,其他的学会学习、主动探索与研究、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的某些角度的符合程度一般。
(4)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包括技术应用能力、任务执行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机器管理能力、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来说,在技术应用能力的方面,有294位,占比96.08%的同学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有180位,占比58.82%的同学具有工程和技术思维,并能够将创意和方案等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方法和路径,或对已有产品、方法和路径进行技术改进与优化等。
在任务执行能力的方面,有287位,占比93.79%的同学能够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中,按照预定的目标,把上级或团队的想法转化为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
在资源统筹能力的方面,有240位,占比78.43%的同学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能够通过洞察事物、科学谋划、整合协调,来有效地推动工作、达成目标的各种能力的组合。
在机器管理能力的方面,有242位,占比79.08%的同学能够把握必要的机器和系统管理知识、计算机管理能力、信息挖掘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
在信息意识的方面,有291位,占比95.10%的同学能够自觉有效地关注和关联相关信息;有293位,占比95.75%的同学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信息时代数字化生存能力;有292位,占比95.42%的同学能够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在信息能力的方面,有287位,占比93.79%的同学能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数据分析能力的方面,有190位,占比62.09%的同学具有数据的认识能力、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整理能力、数据的表述能力和数据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素养维度,任务执行能力、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符合程度较高。技术应用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机器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方面符合程度一般,对学生的相关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