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静雯
(杭州艺术学校 浙江杭州 310015)
虽然中职院校是培养特定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学校,但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将教学内容仅局限在教材之中,而应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不断地创新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音乐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阅读文本与听音乐存在着一个共性,就是其二者都能够传递情感,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或是文本有较强的代入感,进而引发情感共鸣。目前,有部分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这一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班级内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对这些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方式进行本土化的改造,结合专业班级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做到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良好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课堂氛围中,用音乐辅助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而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有更强的文本代入感。比如:用音乐来创设课文的场景,又或是用音乐来表达文本所描述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把感受音乐艺术所产生的情感代入到文本阅读中。梁启超曾经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将音乐融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通过贴近文本情感的背景音乐的播放,无论是用于学生自主阅读还是教师对文本的讲解,都能够激发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让其感受到文本中所描述的情与景。
在中职学校中,有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较弱,阅读自主性较差,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直接开展教材内容的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专注力较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结果。将音乐融入中职语文课堂中,这一现象便能得以显著改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们使用的移动设备都能够用于听音乐,这也成了学生放松自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中应用音乐开展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认为课堂本是非常正式的场合,难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如果在其中应用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创设有新意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别样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本就感兴趣的事物自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促进学生发散阅读思维,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单从文本的角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需要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引导,并且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注度,有较大的阅读量。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本就存在着年龄跨度大、自制力较差的特性,在语文阅读课程的时候会由于自身专注度不高或是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从而难以坚持阅读行为,这便无法实现语文审美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美,将音乐融入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阅读文本,触发“文”与“乐”两种艺术的通感,能够充分体会文本中所提及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受到文学阅读的“美”。这样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应用触类旁通的艺术感知对本文进行解析,知道怎样的文章内容具有美感,培养出学生更好的语文审美能力。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局限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会让学生的阅读面难以拓展。对于一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缺少教师的引导和阅读推荐,即使想要进行书籍的阅读也无从下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的时候,以教材作为基础开展教学,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中,对教材中的文章、阅读资料进行反复的讲解,这样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局限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的思维和阅读面也有所局限。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教材内容作为核心,从教材背景、作者、同类型作品等多个方向进行拓展,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2]。
有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性的教学下,产生了语文阅读学习不重要的想法,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够学好自身相关的专业课程,就能在就业时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偏颇的想法。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先让其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然能够体会到这一能力具备的重要性。学生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性不足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的重视。教师应通过适当引导,让其产生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到阅读的技能,从而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有了自主的思想,并且在信息化时代中,其接收到的信息、文化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占有绝对的主导性地位,对学生的需求和喜好了解程度不足,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素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的机会,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这些要求都没有做到明显体现。一般都是教师针对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进行逐段逐句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过笔记记录和聆听的方式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没有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对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3]。
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音乐,音乐本就有着让人静心的能力,播放与课堂讲解教材内容基调相同的音乐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应用音乐的导入方式较多,可以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播放相应的无歌词的音乐,让学生以其为背景音乐,开展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内涵,这时候音乐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引入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文本代入感;也可以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让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鉴赏,然后对文章进行阅读,邀请学生对音乐抒发的情感和本文抒发的情感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情感连接。
比如,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用《秋日私语》《回家》等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其意境与课文的意境相接近,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代入到课文意境中,辅助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让文本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的想象。阅读的教学应该融入每堂语文课中,文本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大部分抒情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运用相似意境的音乐做课文的导入。
阅读教学,并不是教师单单讲解阅读的技巧和方式,还需要对特定的教材进行分析讲解,通过精讲来让学生明白不同词句在特定地方存在的意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才能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对文章的内容做到完全理解。教师在精讲文本的时候,也可以应用音乐辅助讲解。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有难以理解的词句或是文章,其中描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有些内容通过语言或是文字的讲解都过于浅薄,通过音乐的传达,就能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情感或是感觉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另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的诗词本就是乐曲的词谱,其存在特定的小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用音乐对其进行讲解,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文本所传递的内容[4]。
比如,在讲解《琵琶行》这篇课文的时候,学校就有琵琶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专业学生的琵琶演奏,让其他专业的学生现场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种音乐氛围。学生单单靠文字很难彻底理解诗歌中的音乐氛围,而直接用音乐体现就能够非常直观地让学生感受。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毫无情感,声音没有力量,朗诵缺乏节奏,无法表述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为学生配备相应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文本的朗读,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建设了完善的多媒体设施,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学生朗读本文的时候为学生配备相应的背景音乐,增加学生朗读的美感。
比如,在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讲解结束以后,让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明月几时有》这首同名歌曲的伴奏版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也能够将情感和节奏代入到文本中,提高朗读的悦耳度。音乐的反复播放也可以让学生很快完成这首词的背诵任务。
在课堂内容讲解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应用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再次对文章进行阅读,这与预习课文时的通篇阅读不同,在未讲解之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依靠个人的能力,并不一定能够正确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意境,在授课结束以后,再次对文章将进行阅读,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则完全不同,其在对文章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再次在充满音乐意境的氛围内进行课文的阅读,能够有不一样的收获,增强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接受度,提高学生对文本表述情感的理解。在了解文本以后的再次阅读,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并且确保学生的思考方向的正确,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引导意义,在理解正确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另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发表自身对文章的看法,在了解学生个人想法和喜好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适宜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5]。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音乐与文学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存在着情感上的互通。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音乐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对本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审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