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左 军
(1.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91;2.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700)
形成过程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summative evaluation)的,是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能力基础上作出的评价。目前,高职院校采取的对英语专业学生能力测试主要还是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纯片面的使用英语终结性水平测试评价方式考查一个阶段学生英语水平成绩的传统做法弊端显而易见。为能够真正系统地对高校学生实际具备完成的各项语言能力情况,进行更加客观、公正而合理准确的量化和评价,全面地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育人水平质量,教育部建议高职英语专业教材编写组应注意尽可能多地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突出英语能力性水平测评,建立多学科和多元化技能水平交叉评价功能的评估体系。
由于传统教学的形成性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直接由英语教师对某个学生个体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个人往往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不能进一步充分地有效发挥评价的主动性。形成性评价方法则更强调发挥学生自己的潜在能动主观评价参与,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由一种被动评价客体逐渐变为一个积极评价参加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地对当前自己形成的某些学习行为过程、方法规律进行认真反思,从而有效培养地广大高职学生学习实践的自觉主动性与积极性。
传统终结性评价主要以学习测试体系作为主要衡量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好坏的有效形式,重学习知识,但轻提高能力。而形成性行为评价体系的基本评价涉及的范围是贯穿学主学习发展活动整个过程,不仅注重于评价当前学生整体对学科知识能力的实际掌握程度情况,而且重视了评价对个别学生形成的学习及活动态度、学习过程策略行为等诸方面过程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行为的主要评估方式可归纳为学生个人行为自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活动等。不只是单一地进行个人评价,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日记、作业的设计过程与学生作业的小目标性测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教师现场谈话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本人进行综合性评价。在此评价教学实践过程活动中,学生会自觉地去参与进去,有利于实现对知识与学习评价结果的自我反馈,有助于建立全面自主发展下适合学生和学生个体自我学习评价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都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因而它能够真实完整地反馈了学生阶段活动学习完成情况,以便教师更好地协助实现自己预期目标的各项教学目标[1]。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克里芬在其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形成性评价概念,是指,课堂中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多种方式测评模式,在制订教学计划或课堂实施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评价的方式,从而可以达到使得教师们和学生群体都更能有效及时地获取和反馈信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学习质量等目的。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同时,要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提高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听力、口语和翻译等方面。当然,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最为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但目前,一些院校对学生现有的考核方式,仍然有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优势作用。教师们在期末考核中,对学生采取的考核方式及口语考核的内容都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对一口试或者录音频的方式,来决定口语考试的成绩。而口语考试的成绩也仅仅占到期末总成绩的20%,远远低于笔试成绩的占比。部分教师显然重视笔试成绩大于口试,没有客观地总结和反思这种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英语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是否有益。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度降低,课堂注意力分散,认为只要在考前对考试重难点内容进行突击背诵,就能取得合格的成绩。这就是一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运用不科学,没有将形成性评价贯彻到底的结果。
第一,主体性原则。明确界定学生即是所有评价教学过程行为的唯一主体,各种教育评价新方式产生的真正目的则在于能确保学生获得更专业的教育。
第二,激励性原则。学生能通过主动地参与这种形成性评价机制,主观能动地见证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动力。
第三,多元性原则。采用自我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融合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和相互综合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保证了学习效果反馈的真实性、有效性[2]。
教师在课堂进行现场观察:课堂表现总结为观察学生个体上的主动表现、一对一的积极表现和班级分授课小组成员执行各项教学目标任务时的教学表现情况等。教师需要及时地记录现场学生是否积极表现等情况,综合根据课堂现场观察及所反馈获得来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反思,及时管理和调整教学方式,并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等策略,制定研究出对应策略的有效解决办法。另外,教师更可直接根据平时课堂观察和所需获得反馈的有效信息,而适时对学生口语做出全面评价,从而大大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综合实际运用,促进其英语能力的更全面快速发展。
学生撰写学习报告:学习报告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对话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近阶段自己的学习结果,以写日记的形式,把自己每天课堂情况、学习效果、疑点难点记录下来,在今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并能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制订出正确的学习计划。
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单一的评价太过片面,不足以总结概括,但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具有有效性的,具体可以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相互评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团队意识,还可以和老师进行互评,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互助协作意识。
教师须做到充分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引导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高效的主动学习好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于学生的探究、合作等能力上的有效提升。在注重深化学生书本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还需注重综合语言技能应用的基本训练,突出文化意识塑造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今后实施综合形成性学习评价模式时,应遵循的以下几个基本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法。利用各种教学环节中各个动态因素进行交流互动,共同组织完成各类教学环节活动,促进每位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共同学习。学生分别按照各课程教学顺序或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等组成4至6个人的小组,小组成员要在共同分工研究的理论框架上进行合作研讨,确定好小组活动学习的时间、主题、范围及活动方式,展开知识材料内容的信息收集、交流、加工制作和整理。教师的作用是积极指导学生并及时帮助每个小组间配合完成课堂研究,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2)任务教学.是现代交际型语言任务教学采用的方法模式之一。教师通过下达任务,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完成语言课程教学实践任务,使广大学生更加有序、自然、高效地学习,并在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懂得如何能用语言有效生活和工作或如何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首先,拓宽传统课程终结式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的相关内容,变原先单一的口头书面的考核方式,演变为将口语考核与口头书面的考试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此两者同时都统一纳入课程以及期末复习考试的内容框架当中。课程最后的口语考核方法由形成性评价方式和课程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总的成绩要求100分,其中,形成过程性评价分值占总课程总考核成绩分的70%,主要内容侧重强调对学生实际学习过程活动的质量监控考核和动态管理,如考核课程笔记、学习报告、每小节的课程作业成绩、实践活动成绩,帮助学生在整个学期内都能保持学习动力,贯穿始终。终结性的评价分占全部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总分的约30%,侧重是考核课程学生个人对所学课程实际所学信息的分析综合判断理解水平和分析运用能力,也就是期末考核成绩。
其次,重视对于学习表现过程情况的分析评价。将各学生于平时完成的各类学习工作的过程和表现等情况统一以平时成绩统计表的汇总形式,分别计入各期末学科总成绩。这样教师既能据此更准确客观、公正合理地来评价学生们各自的平均学习过程情况,又可以据此规范地评价学生今后在各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己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由于教育过程对评价考核体系的深度介入,学生在校时的每个成长阶段内的主要学习活动表现水平都应该能获得系统、客观的量化评价,如考核学生们是否有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自己水平层次上的学习作业,是否方向正确,是否能够给自己定位到完成比较高层次学习的目标,作业中的所有评分因素都将要最终转化为学生们平时学习的综合成绩分数,还有学生们平常上课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去投入参与一些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活动,是否能有效认真地听讲,是否有能够自主积极地去思考分析,是否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所提问的各种基础知识问题,是否平时能够针对性主动的解决和请教老师自己平时学习当中出现的疑惑和不解等。这些因素将也被一并纳入课程作业综合考核及评判的体系当中,以此来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再如,对每个年级学生每一年英语的期末平均课外阅读总量、课外学习时间、写读过的英语日记次数情况,以及学生各种学科英语类课外竞赛参与情况或获奖等成绩情况等也都会被评定,教师应将这些因素都及时地纳入学生的素质评价体系当中,还有对于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辩论与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和合唱朗诵比赛、英语小品或合唱表演比赛中上级等都取得的良好成绩,在计入期末的学生成绩排名时,要给予学生一定比例的加分奖励或者奖学金等其他奖励。教师只有能够根据这样建立的一系列有层次、较具体、更完整丰富、更切实际的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体系,才能公平公正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惩罚分明,不仅调动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更好地督促指导学生教育及改进,为提高教学成果添砖加瓦。
(1)努力去提高自我评价标准的可信度。教师们在教材实施与形成过程性效果评价机制时,更要注意尽力地做好教材整体规划性设计,统一考评标准,使所有学生真正参与投入到课程规划方案的讨论制定实践中,并及时主动地和学生联系沟通,不断地完善调整一些不规范合理的管理方式。
(2)要能正确地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评价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教师一定要清楚英语形成性评价教学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要为进一步培养出学生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的基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这是一切教学之目标都为之服务的。在进行语言形成性评价工作时,教师也要更注重语言评价后的课堂教学实际效果,避免由于重复过多的语言评价环节而严重影响到教学内容和时间,切忌本末倒置[3]。
综上所述,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测试模式还需进一步加强,英语课程既应该是一门语言课程,也必须是一项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承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注重在知识体系传授过程的同时,也融入其道德品格培养内容与审美价值的塑造,着重强化学生英语知识运用综合能力素养的初步形成,培养更加综合高质量的高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