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佐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自从我国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历经屡次探索与实践,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得以持续发展。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强新时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1]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助长中学生劳动意识,培育科学劳动精神,提升劳动创造能力,形成正确劳动观念。随着社会不断更迭,受资源分配、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遭受一定的困境,亟需改善和解决。
劳动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通过劳动实践,人的意志得以磨炼、品格得以塑造。劳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目标,是培养中学生正确、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既可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也可调解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合理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2]。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和自信,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他人,以此培养自身形成服务精神和助人品格,提高劳动意识与能力,实现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潜藏着创造力,只是缺少一种催化剂。而教育,正是这恰到好处的催化剂,有了它,就能够释放创造潜能,创造无尽价值。劳动教育,不仅是身体上的劳动,精神上也予以参与。通过参加劳动,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曾未涉及的新鲜事物,促进中学生发散思维,启发中学生对问题的钻研和思考,积极投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中,有利于中学生培养和发展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在中学生创新教育中承担着重任,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农业向工业转轨,人力劳动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劳动意识逐渐淡薄。当今诸多青少年劳动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劳动价值观淡化。要想让学生把劳动观念纳入其价值结构,关键是劳动价值观的导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劳动有益于身心发展,是促进生命成长与人性丰富的重要力量[3]。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让中学生参加到日常各项劳动中,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劳动实践的快乐,在其中收获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当前初中学校存在部分同学肆无忌惮地破坏公物,以及校园霸凌、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均表现出中学生的道德、思想方面较差,情感意志比较脆弱,性格趋于扭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该为中学生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营造美好的劳动氛围。只有经历了劳动,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劳动实践中得以成长。中学生劳动观念的树立,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劳动教育。唯有在劳动之中,人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及提升。
在我国,劳动教育逐渐被引起重视,劳动教育课程成为一门必修课。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未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更有甚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仅是迫于形势主义施压之下,草率应付领导检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要以学理研究为根本,擎起劳动教育的科学性;以系统建构为核心,把握劳动教育的全面性;以空间联动为合力,促成劳动教育的协同性[4]。因此,要强化劳育意识,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与时偕行,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
现如今,诸多劳动教育课程本质发生变化,成了课外文娱活动,未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基于此,中学生对劳动教育予以敷衍迎合,未真正投入其中。同时,这些劳动教育未结合当今社会劳动需求,与新时代劳动价值背道而驰。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内容具有单一化、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特点,未契合中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之间的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此外,中学劳动教育活动呈现形式化,降低了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不利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长期推进。这些均是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所面临的难点,如何突破该难点是提升中学劳动教育实效的必经之路。
就学校劳动教育而言,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5]。从我国目前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发展来看,各方支持力度甚微,包括物力、人力、财力等。最为关键的是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匮缺,劳动素养欠佳,未熟悉及掌握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课程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授课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未能予以恰当讲解,无法解决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未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更不能引导其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无法保障劳动教育教学质量达标、促进劳动教育目的的完成。
在我国,随着劳动教育重视度逐渐增高,各大中小学都重视对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涵盖了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宏观层面包括场所设施、劳动课程相关教材等,微观层面包括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囊括学生父母、学习材料等。社会课程资源,纵向主要为国家、市级、县镇、村落等;横向则是各大社会设施,城市如企、事业单位、旅游景点等,乡村如文化遗产、农耕劳作等。但从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看来,劳动教育课程受到历史遗留的、陈旧的劳动教育状况限制,资源仍存在局限性,呈现滞后样态,欲实现深入教学,仍存在诸多挑战。
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旨,即让学生能系统完整地接受劳动教育,掌握其重要实质,学会以劳动的视角看待自身、他人与自然[6]。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诸多教师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未结合课外知识加以补充和拓展,缺乏与学生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这也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息息相关,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过于单调,未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此外,课外劳动实践活动给予自由时间较少,多数只是喊个口号。长此以往,学生成了学习工具,对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兴致逐渐降低,厌倦体力劳动,中学劳动教育课程由此也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备受重视,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基于新时期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处现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治理策略,以期突破困境,助力中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劳动素养的提升、劳动精神的形成、劳动观念的培养等,均需经由教育实践才得以完成[7]。其一,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兼顾劳动教育的多维性和计划性,构建个性丰富、全面多样、循序渐进的中学劳动教育目标,结合本区域与学校特色开设足够丰富、分门别类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二,学校应明确劳动教育的真正要求与任务,注重引导中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养成。其三,教师要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化特点,综合科学设计劳动教育活动项目,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机融合,促使劳动教育课程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四,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担和使命。首先,各省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扬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明晰劳动教育对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提升对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视度。其次,学校领导、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与其他主要学科放在同等地位。各校级之间实现联动互通,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主要抓手,构建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紧抓劳动教育科研工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保障。再者,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是其能够潜心于劳动教学中的催化剂。学校应满足劳动教育教师的需求,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由此,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中学生面对生活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终极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中学劳动教师中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导致中学劳动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因此,需提高中学劳动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中学劳动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在就职前有接受过高等院校劳动教育专业的培养,掌握、熟练劳动教育教学原则、方法与技能,兼备良好的劳动教育素养和劳动教育新理念。其次,在职后加强对中学劳动教师的培训力度。已在职的中学劳动教师,尤其是兼职的非专业教师,更应秉持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接受劳动教育知识的熏陶,通过参加短期或长期的培训,利用闲暇时光进行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的劳动专业素养。最后,加强中学劳动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例如,不定期开展教学分享交流会,不仅会增进教师间的情感互通,也能够促进整体教师之间共同进步和发展,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共助力[8]。
目前中学劳动教育活动实践渠道狭窄,多局限于校园内的劳动实践活动,其严重削弱了中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学校应通过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对中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予以满足。在校内,学校可开发利用闲置场域作为中学生劳动实践之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快乐;或组织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比赛,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外,学校可加强与各实践基地的沟通协作,随时随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各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劳动教育,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此外,学校要具备创新意识,探寻新的劳动教育资源与场所,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更热情的学习态度面对劳动教育,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适合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的劳动技能,使中学生具有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9]。
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差异,心理特点不同等因素,都对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中学生为中心,基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和掌握,从中学生的认知逻辑着手,激发中学生的劳动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兴趣点。劳动课程的实施应时刻存在,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中学生对劳动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与态度。对于劳动,中学生由被动走向自主,由敷衍了事转向积极参与,在劳动中实现自身升华,由外及里达到了质的飞跃,为成为时代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提升中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施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因此,要重视中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质量,为新时代发展提供后备储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