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2-02-09 02:31福建南平机电职业学校陈菊兰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政治课工匠中职

福建南平机电职业学校 陈菊兰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确保培养具有过硬专业技术、高尚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在落实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日常教学出发,将其渗透至各个专业教学,尤其要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必要性

(一)保障各行业可持续发展

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其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与行业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这个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恒心、细心,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只有保持对岗位的热爱才能够胜任各项工作任务,也就是要求其具有工匠精神。利用中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促进中职学校育人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实现学生职业自豪感的增强,使其保持较高的职业自主性和自觉性,为旅游服务等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水平

一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能力、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素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社会形象等会受到中职学生能力以及素养的明显影响。将工匠精神培养渗透至中职思想政治课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够为其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大幅度提升中职学校人才供应能力和教育影响力,为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三)促进新时代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大方面,其在中职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确保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懂创新,可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优势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这些都属于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因此利用中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先天优势。中职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职责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包含的国家富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敬业、友善等职业道德同样属于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社会和自我价值,以此来切实践行大国工匠精神。

三、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劳动技能教育。中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职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时代和社会形势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很多中职学校设置的思政课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和枯燥,再加上教学内容先进性欠缺和教学路径狭窄,导致难以将工匠精神明确纳入教学目标当中,难以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工匠精神。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不良社会风气、社会舆论、自身性格和学习现状的共同影响下,部分中职学生难以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工匠精神要求做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敷衍、将就等消极的学习态度,难以严于律己,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无法做到探究创新,做不到尊重和认真,因而对工匠精神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产生严重阻碍。

(四)外部环境负面影响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覆盖至生活和教育的不同角落,导致很多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受到明显的影响,致使其无法对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及时有效的把握,增加了中职学生失范问题的发生概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五)相关教育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众多中职学校因为教师需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日常工作,加上人数相对较少,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时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相关教师难以准确定位自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欠缺,难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

四、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新型工匠精神的开发

中职学校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落实工匠精神培养工作,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禁锢,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以此为中职学生根植工匠精神。中职学校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时,可从工匠精神出发,重视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建设,开发工匠品德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开发工匠精神的在线培养课程。另外,可充分利用班级和学校社团的力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专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促进工匠精神在学生内心的内化。除此之外,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过程,应当注重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主动开发相应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在线课程,以此为依据进行工匠精神微课的开发,确保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学习。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为例,在深入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根据学生普遍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方便学生课后随时观看,并且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生涯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就业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将工匠精神渗透至整个职业生涯规划。

(二)注重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属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应当全面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成现代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并且交互使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方式,创建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使工匠精神培养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学生专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各项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的全面提升,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工匠精神培养效果提供可靠的支撑。比如,中职学校应当积极探索远程协作、移动学习、全面互动等信息化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思政课堂组织工匠精神辩论赛、工匠精神舞台剧表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工匠精神相关的纪录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爱上思政课堂。以职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践行往往与职业道德相伴。

(三)注重思政课程学业评价方式的优化

将工匠精神培养渗透至思政教育课程,不仅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还应当从工匠精神出发对课程学业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需要重点关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多元主体评价”“多样化评价”等方面。以法律与职业教育中“职业精神”核心素养评价为例,应当利用外显的、可观测的行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可以从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来评价其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及情感认同。在观察学生的工匠精神学习程度时,主要可以依据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借鉴中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可以从多元化的视角进行评价,通过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式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探索应用档案袋评价法,对学生成长进行多样化的记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和认知工匠精神,促进学生积极践行工匠精神自觉意识的培养。

(四)注重工匠精神育人渠道的拓宽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长期配合和努力。此外,工匠精神培养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单独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现实,应当充分利用课程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培养渗透至各个专业课,确保各个教育过程都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单纯依靠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主要是因为工匠精神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工作理念。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相关岗位一线,切身体会实际工作中需要独立工作,并保持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强化时,应当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工匠精神展览馆等,使学生对工匠精神形成高度认同感。

(五)注重良好育人环境的构建

学校属于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渗透工匠精神时,同样需要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当中,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中职学校应当对校园内的有利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校园内树立“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教师团队营造“敬业、爱生、博学”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观。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为学生播放大国工匠的经典事例,借助校园文化橱窗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进行宣传。

(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离不开教师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需要全面提升相关教师的学识、涵养、教学行为等,只有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在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时,应当注重培养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确保教师具有扎实的学识,并且兼具仁爱之心,以此来构建“四好”教师队伍,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做到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严慈相济。学校可以安排相应的工匠大师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为中职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发展过程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育渗透工匠精神的各项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应当注重新型工匠精神的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良好育人环境的构建、思政课程学业评价方式的优化、工匠精神和专业课的融合以及工匠精神育人渠道的拓宽,以此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至中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促进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政治课工匠中职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工匠赞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