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思考

2022-02-09 02:31福建省闽侯县第一中学郑秀兰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融合

福建省闽侯县第一中学 郑秀兰

伴随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高中物理教学应当积极响应教学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从而趋于智能时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升级与优化,促进学习方式的更新与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赋予当代教育极强的时代发展性,从而落实现代化教育。因此,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对于实际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种特性,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以此勾起学生的学习新鲜感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从而丰富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型学习体验,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性,促进其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改变学生从前对于物理学习的刻板印象,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注入了新鲜且富含生命力的血液,帮助学生在新鲜感的刺激下重燃学习物理的热情,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不知不觉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颖性,促进其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整体认知,进而发掘物理学科的魅力与内涵,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主动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立性,最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物理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丰富学生的另类学习体验。

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促进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有利于持续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新鲜感,进而消除学生因学习单一化而产生的疲乏感,赋予物理教学独特的活力与生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体验。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信息技术的含义与特点,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与质量。

第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准确性,促进其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降低物理学科原有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进而降低物理学科的学习门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最终帮助学生重燃物理学习的动力。

第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促进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有利于借助该特质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物理学习,以此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逐步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从而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完成物理学习的基础能力。

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促进其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借助该特质简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框架意识和提高自身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物理学习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拓宽物理学习的途径。

第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性,促进其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实际课堂的效率,即尽可能地减少因不必要教学活动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这部分时间落实知识点扫盲以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这部分时间向教师寻求学习帮助,进而高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最终促进课堂效率利用价值实现最大化。

(三)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对学生感官与社会传播的影响,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更新,以此逐渐削减甚至消除传统课堂教学遗留的消极影响,并且通过视觉等感官刺激还将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借助其社会传播的特质以促进学生信息输入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的发展,最终成功创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模式。

第一,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以促进高中物理理论知识的简单化与具象化,借助直接袭来的视觉刺激或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基于高涨的学习热情出发完成高难度的物理学习,以此可以增长学生的学习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弹性,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促进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还将促进学生情感教育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化综合发展。此外,在上述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还将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更,从而促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第二,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可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即根据信息技术的传播特质,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输入能力,如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等;同时还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如自我表达能力、思维讲述能力等,以此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化与能力萌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发展,更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最终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教师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需要具备许多相关的能力。第一,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能力,继而保障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但是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始终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旧持以不屑的态度,因而导致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久久不能提升。此外,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已然导致一定程度的教学思维固化,进而导致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第二,教师应当具备持续发展型的创新能力。但是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教师思维固化限制了教师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提高,继而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第三,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来看,教师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缺乏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学习途径,因而导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能得到系统性的提高。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时间不长,因此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最终不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

(二)盲目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应用教学时的“度”。第一,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常常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即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氛围渲染或教学呈现而忽略了其中教学的根本,进而导致学生物理学习无的放矢,最终导致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第二,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时常忽视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契合度,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脱离感,最终不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三、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促进信息技术与概念教学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高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促进信息技术首先与概念教学的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降低概念教学的抽象性,在降低物理学习门槛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相应的物理抽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最终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根据鲁科版必修二“平抛运动”的概念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完成对平抛运动的概念认识与区分,从而促进后续对平抛运动规律及特点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应用教学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可以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与高中物理应用教学的细节,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应用教学的融合,在深化应用教学内涵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发展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同步发展,最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例如,根据鲁科版必修一“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辅助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或者基于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以此提高信息技术与应用教学的契合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化应用教学,促进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论认知和应用实践。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衍生特性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实验视频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直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心里埋下物理实验的种子,进而逐渐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根据鲁科版必修一“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用实验教学视频代替教师演示,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演示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视频上开展具体的实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开展清晰、具有方向性的实验实践操作,同时还可以减少照本宣科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寻找或制作相应的实验演示视频,根据实际实验教学视频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比如在实验视频的某一时刻暂停切入实验原理的内涵表现,在某一时刻暂停询问学生操作的意义或是在实验最后激发学生的思考等。其次,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当注重师生互动度的提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入摇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和专注度,从而提高课堂互动效率。最后,教师在观察学生操作时应当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实验信心,或者及时纠错学生的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究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学情差异促进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的融合,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信息技术优势落实分层教学,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不同学生所需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落实差异化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辅助完成的学情数据分析落实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具体分层建议如下:设置拓展层为A层,注重促进该部分学生的思维拓展与能力提升;设置提高层为B层,致力于帮助该部分学生在夯实物理基础的同时适度地促进思维活化和能力培养;设置基础层为C层,注重激发该部分学生的学趣和积极性,增强该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继而帮助该部分学生重新建立扎实的物理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成熟的信息技术促进微课或翻转课堂的实践,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具体学情差异的层次递进性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物理学习,间接满足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对于实际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基于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背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准确性特质促进高效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收集,进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促进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

首先,教师应当在了解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期间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促进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教学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第一,教师为促进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增设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教学评价环节,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来提高学生对于教学评价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投入度与专注度;同时也将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完成实际的学情了解,进而提高教学策略修改的准确度与适应性。第二,教师为促进教学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课后求教等各个情况落实对于学生的具体评价,通过细分评价内容促进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减少单一化、刻板化教学评价情况的出现,从而达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目标。

其次,教师在收集教学评价之后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分析优势,通过计算机技术落实具体的学情分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灵敏性及时发现学情的动态发展与失衡情况,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和教学策略修正,最终有效提高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六)促进信息技术与电子笔记的融合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应当及时注意到电子笔记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记录电子笔记的基本方法和发现电子笔记对于物理学习的应用优势,继而促进信息技术与电子笔记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首先,基于思维导图的记忆特质和呈现特点,电子笔记常常依赖于思维导图的制作。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促进教案或板书的呈现,继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物理学习中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与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导图在电子笔记中的应用。其次,基于思维导图或其他形式电子笔记软件的市场成熟现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众多的软件资源中挑选最适合学生完成物理学习的电子笔记记录软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软件的便利性完成错题本、概念深化、公式演化等笔记积累,通过丰富与积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锻炼,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综上,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融合,教师可以分别从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应用教学、实验教学、分层教学、教学评价和电子笔记六个方面入手,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提高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更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融合
只因是物理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