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法导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09 02:31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张秋霞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谋篇布局逆向命题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张秋霞

写作是表达心声、抒发情感、吐露志向、阐述见解的重要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识字和写字是文字表达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写作是高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学生个性与思想的主要表达途径。高中学生要完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写作,确保文章符合题意与文体、情感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而优秀的作文更需要内涵深刻、文采斐然、思维创新、个性显著,这对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极高,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表现和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学生同时面对着写作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均对材料作文青睐有加,这种命题方式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决定了写作,写作牵引着思维,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训练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式,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或面对材料无从下笔,这主要是因为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训练严重不足,导入逆向思维法展开写作教学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训练思维,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剪裁、内容安排、语言表达等均需要科学高效的思维,思维是文字的指挥棒,正确而具有创意的思维方法能够保证写作高质量稳步推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靠一种思维方式思考,学生在写作中同样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注重思维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扎实提升写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一、逆向思维与高中材料作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逆向思维与常规思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思维取向,人进我退、人往我返、人取我舍、人柔我刚等,逆向思维并不等同于违背常理的思维,它将关注重点集中于思维活动中能够出现相反情况的概率,因此具有较强的异常性和反向性。众所周知,事物并不是只具有一种属性,而是同时具备了常规属性和特殊属性,事物本身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属性也在不断地改变。事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逆向思维存在可能,例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首诗就指出了山在不同的季节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属性的差异使得材料存在多种方向与可能,正方向和反方向在材料中同时存在。材料作文之中的材料能够为人们呈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结果,这对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角度、方法、过程等都会产生影响,是事物认知思维的集中体现。作为提供的材料,其具有凸出的表意作用,而同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解读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而表意方向恰恰是作者思维运动方向的集中体现,作者在材料中呈现出的思维可以为读者提供与之相对应的逆向思维方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可以深度探究材料之中的深层隐藏含义。例如“患难见真情”的材料作文,常规思维主要从患难之中展现真实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等方向思考,而逆向思维则可以深度挖掘其内涵,即经历了“患难”并不见得能够遇到真情,而未经历患难同样可能见到真情,这就为作文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与空间。

二、逆向思维法导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

(一)审题立意的合理可逆

苏轼曾经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文章只有拥有了主题,才具有了灵魂和生命。立意决定了文章的主题,文章立意能够有效评判文章的价值,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和展示。立意是评价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准,影响到其内涵以及表达形式。学生在立意时需要经历复杂的思维活动,感知、体验和理解生活素材后才能够逐渐提炼形成明确的思想。高中语文材料作文既引出了明确的写作范围和写作对象,又引导了写作方向和写作方法,这种命题方式具有多向性和多样性,学生因此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具体的写作方向。师生在运用可逆思维法审题立意时,首先需要依据命题材料确定“正向”的审题立意,以此为基础展开逆向思考和逆向立意,探寻反向切入的可能性,确保材料在认知、态度、情感等方向具备相对明确的方向或情形。部分材料知识简单描述现象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先寻找正确的方向再进行思想思考。并不是所有的方向都适合逆向思维法,逆向后的立意同样需要合情合理。从语法角度而言,正向和逆向一一对应,但思想和内容却并不是完全相对的,学生在运用逆向思维法立意时要注重遵循客观规律,避免为了逆向而逆向、为了创新而创新,逆向后获得的立意必须符合事物本质并经得起推敲,“反弹琵琶”不能成为“乱弹琵琶”,否则只会贻笑大方。逆向思维所谓的“逆”并不是完全相反,运用逆向思维确定的主题立意应该尽可能少用绝对语言,例如“有志者事竟成”逆向思考后不应该成为“有志者事不成”,而是可以确立为“有志者事未必成”。

(二)谋篇布局形式服务内容

任何类型的命题作文在确定了立意后均需要按照文章思路写作,写什么、如何写、写多少、开头结尾组材等,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整体结构。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确定结构,议论文通常采用总分、并列、递进等形式确定结构,说明文主要以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布局,散文则重点关注情理顺序。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安排文章结构时需要注重打破常规的问题结构,在传统结构基础上寻找可以推陈出新的方式,例如记叙文中使用的倒叙和插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体现,散文中与情理“相悖”的顺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表达。不同的文体对行文结构提出了不同的结构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谋篇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特点,例如议论文可以采用先破后立或先立后驳布局方式,破立之间就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实现谋篇布局的目的。谋篇布局始终是在为作文内容提供服务的,因此在局部内容的表达方式选择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思维,确保形式可以为内容提供更好的保障。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运用逆向思维法谋篇布局的最终方向是为了“正向”表现内容,避免出现布局的偏移。

(三)选材剪裁紧密围绕中心

选材和剪裁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表现力和行为立意是否成立,因此在材料作文的选材和剪裁中是重要关注作文主题,进而在筛选素材时充分展现有助于表达观点的材料,为作文中心提供服务。文章的主题是作文的统领,材料都需要围绕主题进行表达并呈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材料与主题无关则应该及时舍弃。材料本身应该符合情感与事实的真实需求,确保选择的材料能够符合事实与人们的认知情感。文章材料还需要足够新颖,新颖的材料能够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例如他人较少使用的文献资料或现实生活中具有新意的典型事实。学生在写作时犹如面对巨大的布料,只有经过合理的剪裁才能够制作出需要的衣服,在运用逆向思维法剪裁材料时需要紧密围绕行文中心展开,所有的材料都应该有助于表达中心,而联系不紧密的材料则应该及时予以舍弃。逆向思维虽然是逆着中心选材,但逆向的最终目的还是接近中心,因此在裁剪时应该注意材料与中心之间的距离,避免超出了材料范围。运用逆向思维选材和裁剪时还需要关注原有材料,命题材料能够很好地呈现出作文的中心,在选择和裁剪材料时虽然材料与命题材料不相似,但是应该注意比对命题材料选择与之相反的材料,题目提供的材料始终是选材剪裁的参考和标准。

(四)组织语言思维清晰准确

表达是写作的最终环节,学生能否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化为优美的文字受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影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学生注重表达的准确、鲜明与生动。很多学生内心充满了想法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而充分运用逆向思维法组织语言有利于展现出语言的新意。写作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将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学生需要在写作时反复推敲自己想到的词语和句子。写作语言的生动鲜明不仅需要日常积累,还需要掌握用语技巧。写作作为书面语言,对语法和遣词造句都具有特殊要求,同时需要运用合理的表达技巧,因此学生在运用逆向思维时需要充分遵循语法规范,寻找恰当且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应该将逆向思维与聚合思维等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并注意思维的逻辑性,确保整体思路的清晰和明确。学生在语言组织时要持续关注命题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言表达的源头,语言不仅需要准确生动,还需要能够回归材料,因此在运用思想思维法时需要参考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避免文字游离于中心之外。

三、逆向思维法导入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的实践方法

(一)审题立意

人们在面对熟悉的事物时往往会流露出一致性情感状态,例如人们在提到春天时往往会想到草木生长、生机盎然,并为此感到兴奋;提到秋天时则会感叹落叶飘零、满腔愁绪。很多观点和看法在长期的岁月积累下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自古以来就有文人墨客在写作中表现出自己的逆向思维,例如刘禹锡就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种与常人相反却又言之有理的作品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成果。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审题立意时需要从材料作文本身出发,探究到“正”的题目或立意后再提出与之相对的“逆向”立意。逆向审题立意可以根据材料表意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中心内涵的概括,运用一个主谓句或多个主谓句从不同层面表达后逆向思考立意,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向立意,对此展开逆向思考则可以设定为“不近朱者赤,不近墨者黑”,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该命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成立的,这就可以作为作文写作的立意。围绕主体行为和陈述内容展开逆向思考可以作为内涵的思考和立意,针对内容逆向后可以将前述的主题逆向为“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该命题同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合理性,因此可以作为主体立意。学生在运用逆向思维法逆向立意命题后需要针对命题做出判断,确保命题合情合理并最终做出选择。

(二)谋篇布局

在谋篇布局之中,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常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指导学生打破文体的常规。议论文中运用逆向思维法谋篇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到论点、论据、论证等三要素,例如安排论点时可以让其出现的方式和出现的实际逆向而行;在安排论据时则可以围绕论点抛出一些逆向观点,再运用正向材料引出论述的观点;在论证时可以在确立论点后进行逆向论证,确保论证可以经得起推敲反驳。记叙文的谋篇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到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任务以及事件等关键构成要素,打破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重点突出特别的或特殊的事物,最后再强调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这可以让表达效果更加突出。散文类作文的谋篇布局需要重点考虑情与理之间的关系,根据行为表达需要确定情与理的先后关系,从多个方面进行构思和布局。说明类的作文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非常重视,运用逆向思维谋篇布局时需要打破常规顺序且要关注其内在逻辑,确保说明效果不会受到影响。在运用逆向思维法谋篇布局时需要充分关注材料与命题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准确探究对应点展开逆向思考,作文材料之中需要关键内容作为支撑,在提炼了内涵和观点后要避免抛弃这些对应点,反而应该将其作为关注的重点,逆向思维法就是要通过对应点寻找与之相反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完成作文写作。

(三)选材剪裁

运用逆向思维法选材和剪裁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对象概括总结命题材料的中心内容,进而判断和决定自己的立意,按照立意相反方向选择和裁剪素材。这些素材虽然不能正面表达中心,却可以成为中心的对立面,进而更好地展现中心。这里的逆向过程是确立了正面观点后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而有意识地寻找反面素材的过程,找到素材后再根据表达需求留下能够支撑中心观点或反面观点的材料。学生还可以根据命题材料呈现出的内容和形式寻找与之相对的素材作为写作素材,即根据命题材料的陈述主体选择与该主体在行为、表现、性质、特征等方面正好相反的行为,在不改变陈述主体的情况下思考相反的特征、行为或表现,将其作为反面素材,根据个人写作确定的顺向立意或逆向立意合理进行取舍。

(四)语言组织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展现,语言的表现力、准确性、生动性等均需要通过语言背后思维是否清楚进行判断。逆向思维在语言组织方面运用的重要表现就是“正话反说”,首先讨论其他事物,随后向要说的对象过渡。学生在材料作文中使用逆向思维进行语言表达就是要在想要表达的意思与实际表达的意思之间形成逆向关系,保证最终的表达意识更为突出和深刻,充分利用语境和情感突出自己的表达需求。学生利用逆向思维组织材料作文的语言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观点表达需要、素材与命题材料之间的深层联系。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可以先利用逆向思维否定观点后转为肯定观点,肯定和否定重点围绕观点之中的关键词展开,可以选择否定词或与关键词相反的词语。例如在作文中要表达“宽容是发自内心的大度”时可以选择用逆向性思维进行表达,将其表述为“宽容不是在形式上不计较,而是发自内心的大度”,“形式上”主要针对了“发自内心”这个关键词。当写作观点确定后,学生需要将命题材料与写作素材、作文观点有效组织起来,而对比、铺垫、抑扬、反语等均是运用逆向思维法组织语言的常用手法。逆向思维不是简单地陈述素材,而是要抽取素材之中的关键信息,进而与命题材料之间形成对比,有效运用铺垫、反衬、铺垫等手法并最终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无论逆向思维法如何运用,语言都会受到思维情感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运用方面应该注重其高雅深刻,更好地表达情感。

高中语文逆向思维法导入材料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素养和语文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在材料作文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逆向思维法,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谋篇布局逆向命题
逆向而行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