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09 02:31福建省福鼎市民族中学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创设美术

福建省福鼎市民族中学 王 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大部分美术教师也重新认识到了美术课程的作用与价值,知道了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教师就需要重点关注教学方法,以确保美术教学科学、高效地进行。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上。但是,很多美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应用教学情境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情境形式单一、未能将学生带入情境等。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探索,找出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概念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形象、具体的知识场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达到启发学生的意图。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为“四特点”“五原则”,其中四个特点是指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五个原则指的是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突出创造性、渗透教育性和贯穿实践性。李吉林老师概括的情境教学理论框架不仅阐明了情境教学的内涵,而且为探索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策略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包括图像情境教学、声音情境教学、生活情境教学等内容,具有活跃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等作用。

(二)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口述、演示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绘画技巧,促使学生掌握绘画本领,最终推动学生增强美育素养。对于“美术”的认识,著名教育家尹少淳曾指出:“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美术教学特指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讲解美术教材上的知识内容的过程。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本身是一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课程,能够吸引某些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未接触过绘画、不了解美术,从而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另外,很多学生由于难以理解美术知识、不能全面地鉴赏美术作品,从而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越来越弱。在此情况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像、实物等展示教材内容,能够使美术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面对图像、实物等情境,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表现出学习美术的热情。另外,情境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美术,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展示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鉴赏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提升鉴赏水平。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有利于更好地展示美术作品,能够更加逼真地还原美术作品。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美术教材上的图画等作品呈现在屏幕上,有利于在色彩、亮度等方面带给学生更好的视觉感受。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上的放大、缩小等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美术作品的细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某些美术作品的特别之处。其次,教师通过创设图像情境、生活情境等,有利于将更多美术教材之外的美术作品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美术知识积累。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情境具有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创设多彩情境之后,提出美术方面的问题,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在多彩情境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能够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明确思考方向。另外,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其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够在外界因素的启发下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的方式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深刻的思想体会。美术是一门艺术,大部分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都会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借助美术作品传达出一些思想。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声音情境、体验情境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的体验。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将会产生愉悦、悲伤、热爱、憎恨等情感。另外,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后,学生受到形象的感染,将会用心智来感受美术作品,从而有利于其渐渐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美。

三、初中美术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不够形象

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往往未能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了用语言来描述情境,希望学生基于描述内容来想象出具体的场景。比如,在向学生展现某一个物品时,一些教师往往用语言来描述这个物品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反而忽视了图像展示这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在此情况下,学生难以对某些具体的物品产生立体化的认识,进而便难以通过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手段真实地还原这些物品。

(二)学生未能进入情境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后,便需要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借助教学情境展示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将学生带入情境。所以,面对教学情境,学生也仅仅是一听了之或者一看了之。在此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教学情境浅浅地了解美术知识,难以真正地进入情境,实现深度学习。由于未能真正地进入情境,学生便很难针对某些美术知识或者美术作品产生独特的认识。

(三)教学情境形式单一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元的教学情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初中美术教师习惯应用同一种教学情境,未能保证教学情境的多元化。比如,有的教师只会创设图像情境,习惯于借助图像来创造教学场景。学生最初对这种教学情境比较感兴趣,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图像情境的兴趣、好奇心开始降低,从而不会再轻易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情境上。

(四)情境未能联系生活

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情境的一种形式,能够将生活与教育很好地联系起来。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都完全围绕美术教材,将关注点放在教材内容上,没有把教材之外的资源引入课堂。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况比较少。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意识,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长此以往,教师难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意识,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情境作用限于展示

教学情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教材内容,除了辅助教师展示教材内容之外,教学情境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但是,很多初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开展美术教学时,过于重视教学情境的展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情境深层次的作用,没有利用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情感。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生只是在教学情境的帮助下了解了美术作品,实际上却没有对美术作品产生深刻的认识与感受。

(六)情境创设偏于理论

目前,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往往倾向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所以,教师往往围绕理论知识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借助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很少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此情况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逐渐提升,但是自主创作的能力仍然“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变为只会学习、表达却不会应用和实践的人。

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信息设备,创设图像情境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进入课堂,完善了教育资源。图画是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讲解美术知识时,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图画。利用信息设备,教师能够轻松地创设图像情境,将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出来。首先,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此创设图像情境,进而利用图像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内容,利用信息设备展示教材上的图片,或者制作剪贴画、简笔画等,以此将教材内容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教材内容。

比如,在教学“标志设计”的知识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人行横道”“禁止鸣笛”“减速让行”等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组成元素,并结合标志用途分析设计理念,以此通过学生常见的标志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随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认识更多的标志,如汽车品牌标志、手机品牌标志等,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标志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的兴趣。结合与“标志”相关的图像情境,教师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升绘画水平。

(二)鼓励学生表达,带入教学情境

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下思考与表达,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后,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发现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样,教师可以在情境的基础上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真正融入情境后,便会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探究问题后,教师需要创造展示机会,鼓励学生表达想法、阐述观点,以此进一步推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比如,在教学“画家笔下的色彩”的知识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三原色、间色、冷暖色等知识,丰富学生对不同色彩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鉴赏色彩的能力。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大自然的图片,如“成群结队棕色的马驻足在被白雪覆盖的山坡上”的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之后,教师提出“这张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这张图片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等问题,将学生再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赏析图片,引导学生谈一谈对这张图片的色彩的认识。

(三)应用音乐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音乐能够带给学生奇妙的感受,有利于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泼、有趣。通过播放音乐,教师能够渲染情境,将学生快速地带入特定的情境中。目前,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一般只重视图像、文字,不重视声音,所以很少借助音乐来推进教学。针对此情况,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围绕单元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首先,教师创设音乐情境,一定要服务于美术教学,保证音乐情境与美术知识密切相关。其次,教师创设音乐情境时,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还可以由自己演唱或者让学生演唱歌曲。

比如,在教学“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的知识时,教师播放喜庆吉祥的音乐,营造喜庆吉祥的氛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带领学生了解“剪纸”这一民间美术形式时,教师结合“人们在春节贴窗花”的场景,围绕传统节日— 春节,选择一些欢快的歌曲,如《恭喜发财》《好运来》等。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歌曲,能够营造出欢快的节日气氛,使学生产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在音乐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详细地学习“剪纸的基本类型”“剪纸的基本技法”“剪纸的基本步骤”等知识,鼓励学生传承优秀的民间美术技艺。

(四)应用实物情境,展示生活物品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素材。许多美术画作中的内容,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用实物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所以,在教学时,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习惯从现实生活中发掘美术素材,将生活中的某些实物带入课堂,通过实物来演示情境。在实物情境下,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多方位观察,充分地了解某些物品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而能够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还原某些生活物品或生活场景。

比如,在教学“灯饰设计与制作”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灯饰带入课堂,供学生观察和欣赏。当学生观察灯饰时,教师选择“传阅”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观察灯饰,并引导学生关注灯饰的形、色、质感,使学生在视觉、触觉等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地了解不同的灯饰。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详细地学习“灯饰材料的选择”“灯饰的制作步骤”等知识,并组织学生开展“制作纸制灯饰”的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五)应用体验情境,感受画作思想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表演体验情境,加强学生对画作深层次内涵的感受,同时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一些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旨在向人们传达特定的思想。初中生大都生性活泼,喜欢参与情境表演活动,并且能够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充分地施展个人才华。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以美术知识为出发点,创设体验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演绎与某些美术作品相关的文化故事。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自主分配角色、构思表演过程。通过情境表演过程,学生能够获得沉浸式体验,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画作的思想。

比如,在教学“卡通故事”的知识时,教师播放卡通故事的视频,展示卡通人物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知识上来。然后,教师设计“回忆你印象中的卡通作品并进行表演”的小组活动。学生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各自讲述自己喜欢的卡通故事,介绍故事中的角色。最后,各小组选定一个卡通故事,并分配角色,构思表演。以《西游记》为例,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情节如“大闹天宫”,分别扮演孙悟空、玉皇大帝、天兵天将等卡通角色,并通过说台词、做动作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每一个卡通人物的形象特点。

(六)应用实践情境,组织户外创作

在素质教育下,初中教师开展美术教学,不仅要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绘画方法与技巧等知识的认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锻炼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创设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开展绘画等实践活动。目前,教师往往在室内组织学生画画,锻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在提出一个主题后,教师便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绘画任务,这样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绘画创作。在户外,教师结合特定的物体或场景,设计绘画任务,进而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或场景的基础上创作,展现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比如,在教学“画家乡的风景”的知识时,教师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开展绘画实践活动,使学生一边观察校园内的建筑、树木、花草等景物一边创作;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到家乡的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开展绘画实践活动。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看到的景象如山、水等画出来。通过此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等基本的绘画原理,而且还会主动思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形象地展现动态风景的问题,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有利于教师讲解美术知识、展示美术作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在素质教育下,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对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初中生不仅能够提升绘画水平,而且有利于树立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今后,教师应当强化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与研究,提升信息设备应用能力,注重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素材,将图像、音乐、故事、实物等元素应用到课堂上,结合美术知识创设出多元情境,努力打造丰富多彩且高效的美术课堂。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创设美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