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研学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养成教育

2022-02-09 02:31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毓英中学王惠珊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研学课外初中生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毓英中学 王惠珊

伴随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道德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组织多样化研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初中生进行正确道德思想的引导。由于学校中用于学科教育的时间有限,研学实践活动大多被安排在课外开展,因此面对人们对学生素养品德要求的提高,教师应从多角度探究研学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其在课堂中接受的道德思想得到内化和应用,以此达到培养综合型学生的教育目标。

一、初中生研学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养成教育的作用

在初中生相关的道德著作中提出,对初中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重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使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养成关心爱护集体和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研学实践活动作为新兴的道德教育形式,既是对德育教育形式的有效拓展,也是落实素质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研学活动中既有合作交流型的交往活动,又有培养社会公德的实践型活动,能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社会公德的内涵,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自身行为举止的约束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工厂、牧场等社会实践场所中,使学生明确不同场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并对研学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体验不同职业和社会工作内容也是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这类活动,能提升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

二、初中生研学实践活动中道德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合理开展道德引导

研学实践活动不仅是检验学生道德养成情况的重要途径,还是学校开展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助于通过实践增强课内道德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研学实践活动前,应对道德教育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中选择新颖的、适宜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丰富研学活动主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相较校内开展的德育讲解课,研学实践活动更容易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道德情境中,进而达到道德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的双重提升。结合初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合作教育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探究型的研学实践活动,由教师提出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选择相同实践主题的学生自动成为一组,组内应针对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感受和看法进行探讨交流,以此提升对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理解。

研学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其可以融入不同的人文主题。相较以往校内灌输式的德育课程来说,借助研学活动实践性强和参与度高的特点,更容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共情,使学生产生对活动主题的认同感,进而实现道德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时,还可以以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理想信念,并增强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认同。同时,在学生参与研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根据学习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固定印象,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由于课外研学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初中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只停留于教材的概括性语言中,还能以实践的方式感受不同阶段的社会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接触社会生活的方式,学生对不同职业社会工作者的真实状态能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更加重视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以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研学实践活动中的课程体系建构

教师可以整合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应达成的道德培养目标,在明确的活动目标指引下组织实践活动。除学校每月固定开展的研学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完善课外研学活动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现阶段道德素养的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城市内部的纪念馆和博物馆为活动场地,开展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研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博物馆中物品经历的革命事件,通过参观实物的方式提升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深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以探究古城文化为核心带领学生参观城区周围的传统村庄,使学生在了解传统建筑风格的过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除组织不同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开拓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形式的研学活动,在与现今生活关系密切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学生对社会发展状况会有更深的了解,在体验过程中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班级行为准则,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理论性道德知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外研学活动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更强的依赖感。针对这种学习心理,教师应科学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真正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认知。例如在开展野外研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野外生存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利用新奇的野外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达到科学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双重提升。在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还应建构体系化的研学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意识,使研学活动成果成为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内容。

(三)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丰富开展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认知转变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发挥实践学习活动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强化作用。同时,评价结果也是教师调整研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作为兼具实践性和体验性的课外活动,对研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不能只从结果入手,而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研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变化进行记录,进而从观察细节变化入手评价学生的研学过程。另外,针对研学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参与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对计划外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以此衡量学生应变能力和道德认知的提升水平。

研学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学生全方面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对研学活动进行评价时,也应从综合能力方面入手,对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前后实践能力和素养认知的变化进行对比。教师可以以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素养短板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研学活动,真正实现道德素养的全面培育。除丰富研学活动评价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评价主体的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为得到对学生素养品质的全面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家长和自我评价几种形式,从多方面检验研学实践活动的效果,使道德养成教育真正渗透于研学实践活动中。将学生和家长评价引入研学实践活动,是对以往教师评价模式的创新,是使教育过程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能在不同类型的研学实践活动中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表现,有利于弥补教师唯成绩评价模式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四)增加研学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契合

在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对近期校内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进行了解,既应保证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道德教育内容相符合,又应使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保持一致。在选择研学活动主题和开展形式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对生活事物的兴趣点为重要参考,使学生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素养的有效提升。针对初中阶段的研学实践活动来说,应在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基础上开展,这样能使学生在学校积累的道德知识得到应用,达到课内外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对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也能提升课外研学活动的价值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进行认真观察,提升研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应明确,对学生来说教师并不是唯一的教育主体,教师应将家长参与作为丰富研学活动形式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长职业进行充分了解。依据研学实践活动主题的不同,教师可以邀请家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活动宣讲,发挥榜样作用,使学生自觉约束不良行为,以便充分发挥研学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价值。

例如在各科教材中都涉及红色精神和传统文化要素的学习,这些知识中蕴含的品质和精神一直是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组织精神教育类的研学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可以播放革命题材的电影和视频,或以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的形式,或以欣赏见证过国家发展历史的文物等形式,使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课外研学活动与学科教学的主题保持一致,便于将道德思想教育在不同环境中延续,使学生可以将学科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理念与实物进行对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五)对课外研学实践活动进行多方面反思

从现阶段研学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教师对研学活动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会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增加研学活动趣味性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但在结束研学活动后往往缺乏巩固交流环节,使学生的实践问题和学习感悟缺乏解决和表达的空间。这种模式下的研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践活动对道德素养的培养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应丰富研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主题,还应定期对研学活动效果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提升。通过对研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真正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学生的实践问题得到解决。在现今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各学科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对研学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技术手段的融入对学生的研学活动效果进行科学分析,以此提升研学活动的针对性。

例如在开展以清扫烈士陵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除带领学生完成清扫活动和讲解烈士的奉献事迹外,还应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活动感悟以及从活动中得到的其他知识等。通过总结研学活动感受的形式,使清扫烈士陵园的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安排下的实践活动,更是促进道德品质发展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效果,既能增加学生对真实社会生活状态的了解,又能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对研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科学探索,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将研学活动与学科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结合,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进行思考,提升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深度,以便落实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观念。

猜你喜欢
研学课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