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大片《长津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

2022-02-09 01:19孙宏哲
传媒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长津湖和平精神

张 瑾 孙宏哲

2020年,我国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活动,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升级为重大题材作品。自2020年以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迎来井喷。电影《长津湖》是迄今为止该题材斩获高票房与高口碑的作品,也是迄今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它的上映恰逢其时,将新主流大片的恢宏气势与中华儿女的集体情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将历史真实再现于银幕之上,展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崇高的信仰与大无畏的铁血精神。影片中的人、景、情三位一体,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塑造,一同发挥着民族共同体想象的功能。《长津湖》是中国电影展现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家国情怀、珍爱和平的重要作品,它对海外的输出也成为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新主流电影

新主流电影并非近年新出现的术语。早在1999年,马宁在《2000年:新主流电影真正的起点》《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 中,首次提出新主流电影这一术语。但马宁所说的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群满怀理想抱负的年轻电影制作人试图改变好莱坞电影工厂强有力的文化输入以及中国本土电影发展疲软的现状、 迫切想要发展中国电影而发出的良好心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主流电影在继承与创新中历经三次嬗变。尽管新主流电影并非一个有着严格规范的概念,但学界还是在其特征的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本文所指的新主流电影“大多属于大制作,成本较高、制作规模较大、明星较多、奇观场面较为宏阔,常以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红色经典塑造国家形象,以表达集体主义精神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故事为蓝本,旨在生产能够打动人心、唤起民族意识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物,正面或侧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气派、中国风度和中国形象”。[1]

电影《长津湖》是公认的“新主流电影的标杆”。《长津湖》由陈凯歌、黄建新、徐克、林超贤、于东共同导演,耗资高达十三亿人民币,创下中国电影史上制作、投资、演职人员规模之新高。影片《长津湖》传递出的抗美援朝精神使观众在无形中接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洗礼。

(二)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国家形象” 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并成为学术热点。“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的显著特征,是由最具该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元素组成,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人民通过现实生活取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所体现出来的,还是这个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重塑’出来的,在这种重塑中,包含了既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更蕴含了一种向往、追求的价值目的,即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希望追求什么样的精神。良好的富有感召力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从而直接影响一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对于国家无论是现实的还是长远的利益都起着微妙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富有感召力的国家形象不仅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而且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已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科技、卫生、军事、外交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实际发展状况是不对称的,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是不相称的,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

那么中国电影应该塑造、传播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电影《长津湖》的大制作、高水准、高品质标志着我国电影工业水准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影片中诗意隽永的壮阔山河与无情炮火形成强烈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之情,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搞出来的“中国阴谋论”最有力的回击。总之,电影《长津湖》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二、新主流电影《长津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

(一)诗意隽永的家园情怀

1.对家乡的热恋情结。电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基于现实或超越现实的精神福地,电影所表现的影像或多或少都浸染着人们对未来的美丽想象。故土与亲情是这个精神家园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影片《长津湖》自始至终都流淌着动人心魄的家园故土情怀。影片开始,连长伍千里临行前向父母许诺明年一定盖房子,结束世代水上漂着的生活。除此之外,伍千里对雷公说,“反正你沂蒙老家也没什么人了”“等仗打完了,跟我回浙江湖州一起住,也有个照应,我给你养老”。其实,不论是伍千里,还是雷公,他们都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一个象征与缩影,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骨子里伦理纲常的价值观与忠于家园的生存观。尽管他们这些最朴素的愿望都没有实现,但正是这些美好的期盼给了他们誓死保家卫国的信念与决心,这些美好愿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他们情感补偿。

2.对壮美山河的爱恋情结。陈凯歌导演对该电影的美学追求是基于写实之上的诗意化呈现。于是在电影开篇,全景式的诗意镜头呈现直接让观众陶醉于那个宁静秀美的江南水乡。夜晚宁静的江面上,“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在那个烽火连天的苦难岁月里,老百姓最简单的愿望。志愿军登上火车向着长津湖地区进发时,当车厢门被拉开的那一瞬间,嬉戏的车厢瞬间安静了下来,全体战士共同看着车外那个云雾缭绕、雄伟壮丽的长城。在那一瞬间,所有的志愿军将士坚定了必须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念,誓死也要保家卫国。钢铁般的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的象征。面对如此壮阔的大美山河,祖国儿女怎忍心美丽家园再次被豺狼践踏?战士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民子弟兵站出来去守卫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

(二)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本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长津湖战役作为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部分,自始至终无不闪烁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宁可上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中国军人胆量。中国军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形象的具象化。“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是中国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有力承诺。电影《长津湖》塑造了数不胜数的、气壮山河的中国铁血军人形象,造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影片中的山东好汉、 七连炮排排长雷睢生,引得无数观众为其落泪。为了引开美军的轰炸,他将美军投掷的标识弹扛起来放在车上,冒着密集的炮弹,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将其开到美军营地,助力队友成功端掉美军的指挥部。被炮火炸得血肉模糊的雷公,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嘴里直喊着“疼,我疼”,临死还嘱咐着“不要把我留在这里,冷!”雷公坚定地慷慨赴死,生动地阐释了中国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影片中同样撼人心魄的,还有冰雕连的故事。他们的身体被冻成了冰雕,即使最终是没有呼吸的遗体,也让落荒而逃的美军毛骨悚然、心生敬畏。“冰雕连”已然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被载入军史、民族史。中国军人用他们的钢铁意志、勇猛无畏的气概、坚定的爱国信仰捍卫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2.中国百姓的集体主义情怀。“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底色、 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有大局意识,以集体利益为重,将个人之小我融入到集体之大我之中,坚决捍卫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在战争年代,父母是背后的英雄。毛岸英是毛主席的爱子,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名志愿军战士,壮烈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主席得知后,对身边人说:“打仗,总难免要有牺牲,岸英是我的儿子,更是一名志愿军战士。”毛主席如此,普通战士的父母亦如此。电影开篇就是伍千里千里迢迢带着“革命烈士连长伍佰里”的骨灰回家。伍家夫妻苦苦地等待,等来的却是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刺心的伤痛。伍家父母满含泪水地目送儿子上战场,尽管内心对儿子的生命无比担忧,但仍然没有阻止,对儿子的决定给予了深深的理解与支持。伍家父母将三个孩子全部送上了战场,舍弃作为人父人母应享受的天伦之乐,在国家大义面前,毫不含糊地坚定支持。在中国,这样的父母有千千万万,没有他们的深明大义、忍痛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岁月。

(三)珍爱和平的文明大国

1.保家卫国、正义之战。影片开篇沉重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刚从长久的战乱中得到一丝喘息。然而,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越过三八线,正在向中国边境逼近,企图把战火引到中国境内。毛主席在商讨战事的会议上说:“......这一仗是真不想打,但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一百年和平发展,又不得不打……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确,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中国可能会再次陷入被豺狼欺辱瓜分的历史中。指导员梅生说:“女儿问我,为什么爸爸要去打这场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伟大的、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高举保卫和平、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一道生死相依、浴血奋战,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住了朝鲜半岛局势,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热爱。“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铁肩担道义,止戈为和平”,中国人民饱经战争的蹂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懂得战争的残酷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渴望来之不易的和平。与人为善是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基因。影片中当美军战士的尖刀快要插进伍千里的胸膛时,正好赶过来的伍万里却怎么也不忍心对敌人下手,但当他看到倒在血泊里的战友时,终于下决心勇敢地开出了一枪,成功地救了命悬一线的战友。士兵伍万里复杂的内心活动,是中国人民骨子里对善良最好的注脚。面对被俘的“北极熊团”团长,伍千里及时制止伍万里对敌人开枪。“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短短的十三个字有力地阐明了中国军人面对战争的终极态度。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中国军人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但当敌人失去战斗力时,他们也绝没有被仇恨和杀戮蒙蔽了双眼,没有沦为一个杀人机器,他们选择尊重生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真实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生命的尊重,与敌人通过杀戮获得快感的野兽做法相比,高低立见。

三、结语

沃尔特·李普曼曾在《公众舆论》中提到了“拟态环境”的问题。拟态环境强调大众媒介对信息进行的再次加工与处理,最终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环境的另一种“真实”。在跨国交际传播中,异国的他者形象大多都是由这种“拟态环境”而造就的。走出国门的《长津湖》,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长津湖》 展现出以志愿军为杰出代表的中华儿女的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深沉的家国情怀、珍爱和平的真切之情,能够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人民,让世界人民看到一个真实的、崭新的中国形象。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局势下,《长津湖》的对外输出可以有力地回击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

“战争烽烟已远,英雄浩气长存”。透过影片我们再一次缅怀了那些“最可爱的人”,再一次接受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洗礼。《长津湖》 是一堂极现实教育意义的思政大课,时刻提醒着我们,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不能忘记,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与幸福,是先辈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有居安思危、高瞻远瞩的意识,要以史为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光发热,要接续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猜你喜欢
长津湖和平精神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