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采编工作研究

2022-02-09 00:24◎万
传播力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信息

◎万 萍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伴随市场经济繁荣、城建事业推进,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兴科技产业发展态势不断转好,各种网络门户、短视屏平台持续涌现出来,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造成极大冲击,广播新闻采编环节时效性不足、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愈发明显,采编业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如何筛选有效信息、规避虚假新闻风险,也成为了新的挑战与优化方向,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一、融媒时代含义及特征

融媒体是科技主导时代中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新兴理念,主张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统筹起来,互为利用、互为整合,从而实现价值、功能的最大化,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资源融通,既包含人力资源又包含物力资源的融通,广播、网站之间联系愈发紧密,最终衍生出新型融媒体采编中心,同时担负起广播、网站供稿职责,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强新闻稿件权威性。其二是宣传融通,传统新闻播报渠道较为单一,但胜在便捷、迅速,覆盖范围广泛,新媒体则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创作主体及受众均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二者兼收并蓄、优势互补,促进传媒行业的良性发展。其三是利益共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上。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深化,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媒体环境中,资源匮乏、覆盖面小以及创收能力弱等问题,要正确面对、正向引导,为新传媒格局的构建提供良好保障和充足动力。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

(一)海量信息内容,筛选难度增加

在经济平稳发展、科技手段进步等要素综合催动之下,以知识、信息为主导的新时代正式到来,互联网平台用户基数不断扩大,新兴媒体网络层出不穷,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所述,截止2021年末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1.6%[1],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为时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信息制造、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渠道也被进一步拓宽,新闻采编主体接触到的信息开始出现指数级上涨趋势,采编数据库扩张,但真正有价值、有可用性的新闻线索并不充裕,采编人员往往需要在筛选、辨别环节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有时还需要综合运用网络搜寻、现场调查、采访验证等方式,筛选难度明显增大。

(二)采编成果多样,能力要求提高

首先,融媒体趋势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采编成果的形式、特征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传统模式中单一化的现场调查、文字记录方式适用性明显下降,高科技产品在采编领域的表现则愈发活跃,以相机、电脑等为依托制作出来的视频、影像更加多样,硬盘、网络云盘等存储设备也逐渐进入媒体市场,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对采编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新媒体渠道的出现给新闻接收也带来一定影响,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方式日渐流行,采编人员在提升自身文字组织能力、策划编辑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适应新型采编、撰稿理念,要能够灵活调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应对差异化的信息接收需求,复合型能力培育趋势更加明显。

(三)虚假信息较多,采编风险增加

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推广降低了信息传播成本,拓宽了信息流转渠道和覆盖范围,对于采编信息的收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匿名性、低门槛特征也给采编业务带来一定风险。各种信息充斥于网络环境之中,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以讹传讹、假冒当事人等事件层出不穷,部分主体为博人眼球开始不断地编造信息、散播谣言,若采编人员自身洞察、辨别能力不足,未经审慎核查、推敲就开展撰稿、发布工作,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损伤广播新闻权威性优势,导致媒体正面形象、社会公信力等的破灭。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渠道

(一)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深度挖掘不足是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阻碍问题,部分采编人员在面对社会事件、实际问题时,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和意识,有时为了争取发布时间,甚至出现照搬照抄、人云亦云等情况,盲目的克隆复制操作下,信息同质化、表象化[2]问题严重,浪费新闻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了传媒行业结构的失衡,很难获得受众的肯定。融媒发展形势下,广播新闻媒体的“专宠”地位受到冲击和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移动终端快捷、迅速地获取信息,单纯比拼时效性广播新闻媒体显然不占优势,因此,有必要从深度层面出发,强化跟踪报道、信息挖掘,为受众提供内涵更加深刻、更加实用的新闻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广播新闻品牌。

实践环节首先要强化辩证思维能力,要能够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通过涉猎不同领域知识内容拓宽媒体视野,打造复合型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杂家”,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审视社会事件背后蕴藏的社会问题、群体矛盾,挖掘其背后反映出的民生诉求、价值观念等,在信息流转速度增快的融媒体环境中找准自身优势定位,打造有立场、有深度的广播新闻品牌,激发群众共鸣,引导主流价值。其次还应强化编辑撰稿能力,广泛搜集优秀杂志报刊、书籍典故,总结和汲取优秀的撰稿技巧,不断积淀、修炼文学素养,在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基础上,精准、明确地表达自身看法,传递先进理念,真正做到鞭辟入里、针砭时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

(二)创新新闻采编模式,强化新旧媒体合作

传统模式下新闻采编工作对人力依赖性较大,主体往往需要深入一线往来奔波,新闻采编效率相对较低,数量上没有保障,但采编素材更为真实、客观。网络等新兴渠道的出现极大充实了采编信息资源量,缩短了信息搜集、编撰、发布链条,可以较好地规避旧有模式费时费力的弊端,但信息资源虚假、冗余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实践环节要积极树立创新思维,统筹新旧采编手段,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首先应当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广泛汲取新兴采编技术与方式方法,学会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式去找准落脚点,提升自身搜集、网罗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处理已知数据,探寻其中规律,摸清事件走向情况,保障采编新闻质量的提升。同时用航拍技术、图片修整、影视剪辑[3]技术等武装自己,勇于接受AI、VR等新事物,打造复合型能力结构。

其次还应当建立起“一鱼多吃”、统筹联用的意识,融媒时代背景下传媒渠道大为拓宽,源源不断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供接收、观看的选项,单一通道输出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和忽视,适用性明显下降,因此,有必要从资源最大化角度出发,对采编的新闻资源进行多样化利用,降低采编成本的同时也能扩大传媒市场占有率。实践环节要把握好发布平台、节点等问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抖音账号等,新闻采编完成后进行简单的文案编辑、审核,在流程简化的基础上发布现场影像、图片等,达成抢占先机、先声夺人的目的,同时开展策划、编撰等后期工作,成品于线上、线下多渠道同步分发、投放,扩大新闻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受众持续关注。此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中碎片化、即时化阅读倾向十分明显,采编环节要做好区分,线上文案要尽可能突出“短、精、简”的特征,融入生动有趣、简洁巧妙的流行语,充分发挥新旧媒体联用优势。

(三)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凸显广播媒体优势

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市场面临重构局面,新闻时效性、内容性成为传媒竞争焦点,新兴网络门户、短视频平台在互联网渠道的帮助下,获得了信息传递、搜集方面的天然优势,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低门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自媒体缺乏审慎看待问题的专业意识与能力,随意发布未经审核、查证的新闻信息,错误引导舆论走向的同时,也给当事人带来极大困扰,相比之下广播新闻媒体在权威性、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要更加明显,实践环节要找准优势定位,努力剔除虚假、伪造信息,在内容为王原则的指引下,提升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

首先,要强化实证意识,新闻事实本身具有客观性特征,不会因外界干扰发生变更,但现实中受主观立场、教育背景等的制约,不同主体对新闻事实的认知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作为采编人员必须树立实证意识,深入一线开展多方求证,从根本上把握事件本来面貌,减少被动等待、延迟接收的情况。其次,应强化自身道德素养,坚守职业底线和优良传统,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媒体垄断地位被打破,受众接触的信息量呈现指数上涨趋势,浅层化、常规化的新闻信息很难满足受众胃口,很多采编人员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过度夸大、渲染新闻事实,甚至出现编造虚假、伪劣信息的现象[4],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带来一时的利益,长远来看必将损伤新闻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因此,必须守好职业底线,积极锻炼自身洞察力和敏锐力,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采编任务。

(四)立足受众实际需求,畅通互动反馈渠道

科技融合是融媒时代的又一个关键特征,以互联网为依托衍生出来的新兴信息搜集方式新颖而多元,采编、营销环节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度也愈发紧密,许多短视频平台、网络门户积极研发大数据算法,对用户兴趣、喜好进行统计和提取,并据此定制新闻传播推送方案,受众作为消费主体的地位被明显加强,新闻个性化、小众化特征也愈发显著,传统广播新闻行业中,被动接收、单向输出的方式遭到了明显排挤。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还催生了互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运营者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与受众建立联系,回答受众疑虑问题,接收受众反馈意见,并不断改进自身采编、策划模式,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众高黏性客户,这是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所无法匹敌的。

在新发展态势中,广播媒体同样要把握好科技型、互动型新闻传播渠道,在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实践环节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可以依托新兴网络平台开展用户习惯统计、搜集,明确既有客户的兴趣倾向,精准投放经济、军事等专业领域内容,在此基础对采编人员进行优势分配,推动其在不同领域深耕稳扎,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前瞻性,赢取特定群体认同,增强受众黏性。同时关注到分众化发展模式下,可能造成的“信息茧房”风险,在保障信息深度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广度[5],发挥广播媒体新闻引导舆论、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其次还应畅通互动反馈渠道,以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为依托,全面开放留言板、评论区,开设主题化论坛等,汲取受众意见,接受受众观点,促进采编业务的改进与优化。

(五)积极更新行业标准,着力优化保障机制

媒体融合是宏观经济、科技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融合并非媒体机构简单相加、传媒渠道简单整合,而是直接关系着到传媒观念重塑、运行机制重建等问题,只有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机制,才能真正为采编业务的优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激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践环节首先要推动组织架构革新,以融媒体运行理念为指引重新梳理现有岗位分类,完善融媒环境下采编链条中存在的岗位缺口,比如,安全刊播、信息审核等,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展权责划分,制定系统的全媒体运行管理、目标考核制度,推动新闻资源的集成共享。

其次还应健全采编质量控制体系,形成集编前会议、报题派工、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整个采编流程均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重大选题必须统一策划、统一组织调度,为多元媒体渠道、内容的统合奠定基础。最后还应配备培训考核机制,摒弃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思维,努力推进融媒体行业人员“一专多能、一采多发”,用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提升其图片处理、音频制作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适应融媒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趋势。内部也要建立必要的绩效考评制度,以融媒思维为指引订立考核指标,采取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方案,编制内外同工同酬,最大限度激发采编人员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要正视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确采编主体多元化、采编形式多样化下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不断深挖信息价值,创新采编模式,发挥广播媒体在正向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以协同、共赢思维促成媒体融合发展,同时树立受众意识,畅通互动反馈渠道,广泛吸纳受众意见与建议,完善与更新行业标准,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广播新闻采编业务的高质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