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
无边界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生涯奠基、为生命导航、为人生立志。在无边界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洪山实验小学着力打造“互喻德育”体系,聚焦六大行动,促进课程德育与生活德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相结合,陶冶德育与实践德育相结合,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与主题化,德育内容的层进化与沉浸化,德育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突出行为引导与品行养成。学校坚持实施“五化”活动,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综合养成。
“互喻德育”的内涵
无边界教育将学生置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世界中,在建构学生与世界的多元关系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因此,在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及其体系建设上,充分体现“互喻”的德育特质。
“互喻德育”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多元立交型”德育。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受多重因素影响。无边界教育理念下的德育,需要整合多维度的德育元素,为学生品德修养搭建多向立体的“立交桥”,构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共育机制。
二是“多维复合型”德育。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无边界教育理念下的德育,需要充分体现“贴近学生、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的特征,倡导生活德育、社会德育、实践德育、主体德育、文化德育的融合。
三是“多向实践型”德育。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是反思性实践的自我教育过程。无边界教育思想下的德育,需要以实践锻炼为载体,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建构德育主题系列,在活动中育德、在实践中成长。
“互喻德育”的“五化”实践
德育目标科学化。在无边界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秉持“成长无界 人人出彩”的宗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学校德育工作顶层设计规划之初,依据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不同阶段在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特征,有序拓展和递进,制订了德育主题序列目标。低年级以“和天性,养习惯”目标达成为主,中年级以“和品性,养智慧”目标达成为主,高年级则以“和德性,养旨趣”目标达成为主。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学生成长指引中心制订每学期的德育计划,做到思路明晰、措施明确,争取实现每一个学生道德水平的健康发展。
德育内容常态化。德育常规要常抓不懈。为了达成每学期的德育目标,学校重视抓实“四五六”德育常规——每月四项工作:月德育导师制评比、月“小策略、大智慧”例会、月班级文化主题创建、月常规检查评比;每周五项工作:周一实小校会中课堂、一次班主任工作安排、一次班队会活動、一次“四星级班级”评比、一次家政课;每天六项工作:早间管理、课间礼仪、两操、中餐管理、放学路队、班务整理,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学校确立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三制”评价模式,将习惯养成教育细化在日常规范中。
德育活动主题化。学校不断创新德育活动,形成了主题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从而逐渐打通空间、资源、学科边界,形成了“小活动、大德育;小仪式、大情怀;小岗位、大担当;小童心、大志向;小班级、大世界;小策略、大智慧”的育人新形态。
一是学校整体架构六大行动,即:纽扣行动,抓常规,重习惯,培养有教养的现代公民;培根行动,成文化,习经典,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红心行动,强团队,育红心,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时代新人;地图行动,行万里,重体验,用心铺就一条心灵成长之路;灯塔行动,建课程,强队伍,着力打造正德厚生的德育队伍;摇篮行动,携家庭,同社会,用爱撑起合力发展的蓝天。通过“好习惯节”“趣过传统节日”“感恩心爱国情”“校会中课堂”“校外研学”“班主任研修”“筑梦启城毕业典礼”“未来父母成长营”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二是倾力构架课后延时服务“一班一世界”的班级治理新样态,从“班级组织新形态、班级文化新场域、学生评价新动能、班本课程新样态”打通空间、资源、学科边界,提升这一方“小气候”的幸福指数。
三是社团活动德育化。围绕“艺术修养、文化传承、身心健康、语言表达、科技探究、灵动思维”培养目标,学校先后成立戏剧、芭蕾舞、小百合合唱团、彩荷美术社、拉丁舞社团、小小外交家等40多个兴趣社团,每周二下午集中安排两节课,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学到特长,得到锻炼。
此外,学校还自主开发了《童蒙养正,立规成范》德育读本、《跟着习主席学国学》《童眼看“一带一路”》等特色课程。
德育实践全员化。围绕“互喻德育”理念,学校构建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轴心的德育体系,强调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不仅要有学生和教师,还应该有家长及社会,德育的场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
学校本着“实效+趣味”“品牌+个性”的原则,精心打造了“启程开学节”“酷玩运动节”“‘玩阅读、享阅读’读书节”“鲁班科技节”“筑梦修远毕业节”等校园活动。每场活动都成为师生体验世界美好的浓缩场景,强化学生的内在参与感,以精彩的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校开展的“和乐大课间”活动,既有国学操,师生诵演古诗文,愉悦身心,健身益智;也有武术操,一招一式彰显精气神,既强身健体又传承武术文化精髓。学校还开展了午练活动,每天中午上课前15分钟,为“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微课时间。
德育评价多元化。为了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多主体参与,学校围绕培养目标,从身心素养、品德素养、学习素养、实践素养等四个维度,研制了《学生成长嘉奖令实施方案》,引入智慧校园APP,设计了“健体”“礼仪”“乐学”“劳动”四棵寓意学生成长的“苹果树”,打通PC端、手机端、电子班牌数据端口,实现无缝对接,及时评价、及时沟通、及时呈现、大数据汇总,为每个学生配备了智“汇”卡,使学生成长可视化。“智能兑奖柜”让智慧学生评价体系形成完整闭环,即评价制度—评价行为—学生得分—积分兑奖。
校本的德育范式,丰富了德育内容,实现了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优化了德育形式,实现了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拓展了德育领域,实现了单线型向网络型转变;认清了德育主体,实现了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区分了教育对象,实现了整合型向层次型转变;落实了德育责任,实现了接受型向自觉型转变;更新了德育手段,实现了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加强了德育研究,实现了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互喻德育”的引领作用
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学校建立了家校共育、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德育新机制,形成了多元立交、良性互动的德育新途径。
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德育内容,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文化涵养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优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加强革命理想与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自信教育,让先进文化入心入行。
改革德育方式,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活动育人功能。加强生活德育、实践德育、活动德育,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环境优化、主题文化建设、德育活动设计、特色项目创建等方式,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