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周超
所谓“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就是在走读制的学校,通过强有力的作息时间统筹管理,实现学生家庭、学校作息时间规律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这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立足教育现实、追寻教育理想,主动拥抱“双减”时代,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
探索“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
2019年,我曾接到家长和老师反映学生晚睡问题,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白天在校精神萎靡。作为校长,我对此有两个思考触发点:一是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睡觉时间统一管理,学生睡眠时间能够有效保证;二是我曾参观一些寄宿制名校,在了解学习其精细化的管理艺术时发现,此类名校学生时间抓得很紧,但是学生往往能够保证在22:30左右睡觉。因此,学校应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积极探索。
“时间管理”也要遵循原理和规律,周期律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之一。只有掌握学生成长周期中的“波谷”和“波峰”状态,分清轻重缓急,因势利导,巧妙利用,才能带来好的效果。学生“波谷”和“波峰”状态的调整和利用,不能因为学生是否在校就有所忽视和偏废。学校倡导优化学生家庭和在校作息安排,促进时间结构性调整,顺应并利用学生成长周期律,把握好学习、休息和成长的关键期。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时间管理”上均不可或缺。在家校共育的新时代教育格局中,学校主动对接家庭,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以贯之的教育氛围,形成统一有序的教育场域,是学校积极承担、主动作为的表现。除科学规划学校学生作息时间外,学校还将教育视野延伸至学校之外,积极探索实现学生教育生活整体性的有效方式。
学校高举文化素质教育旗帜,精心打造“一三五工程”,践行“科学育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理念,大力开展课堂内的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三优学生”。学校“元教育”理念主张思维的起点要前移,教育行为要指向“源头”。基于寄宿制学校时间管理的思考,总结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深度把握学生成长周期律,追根溯源抓住本质。学校在2019年即开始“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的构想和探索,主动干预学生在校作业时间、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和假期时间利用;也是在2019年,学校就开始在初中阶段实施至晚上8点的晚托,即现在的课后服务。
用“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整体解决“五项管理+”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然而,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没有改变,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在自2019年以来“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的探索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双减’,让教育回归学校”。对学校而言,“双减”并不仅仅意味着“减”,“双减”更意味着“两增”: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等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减轻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等于增加学校的育人责任。据此,学校进一步大力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家校共育,让“双减”政策有温度地落实,让“双减”政策真正有效落地。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相继发布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通知。“五项管理”看似独立,其实内在有紧密的相关性。系统问题需要整体谋划、协调推进,“五项管理”的共同制约因素是时间,解决办法就是“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并且,除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外,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时间管理”。例如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时间安排利用不合理,无法做到张弛有度,学习效率低下,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严重时会导致心理焦虑,这也正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不仅仅是“五项管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时间”的有效管理得以规避和化解。因此,在国家“五项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整体解决“五项管理+”的主张。
“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
“家校作息时间一体化”整体解决“五项管理+”要求我们追根溯源,厘清关系,精准发力,需要有强有力的措施。
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是前提。学校首先要守好自身“责任田”,保证学生在校时间高效利用。学校从晚上睡觉时间“倒排”,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当日作息时间。学校精细化安排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衔接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午托、晚托的代管时间。班主任结合当天课程安排,至少一门学科的作业在上午放学前布置,督促学生在午托、晚托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作业;针对参加晚托的“作业困难户”,要求家长到家即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中午代管和晚托是重点。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午睡习惯。针对初中学段不同年龄需求,将初中中午代管的70分钟时间安排为初一初二年级前40分钟自习,后30分钟午睡;初三年级前30分钟自习,后40分钟午睡。同时加强学校行政值班巡查、年级巡查和班级值日教师培训,确保中午代管纪律,保证中午的学习和休息质量。
晚上睡眠时间管理是关键。晚上睡觉时间是终点管理,是当天作息的终结,也是学生第二天乃至长期学好、发展好的基础。学校确定初一年级晚上睡觉不晚于22:00、初二年级晚上睡觉不晚于22:30、初三年级晚上睡觉时间不晚于23:00。学校要求家长通过家校联系本等途径反馈当天晚上学生的休息时间。在23:00以后睡觉的学生,家长要说明晚睡原因;教师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要求家长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有针对性帮助“睡困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需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减轻学业负担,提质增效是根本。学校初中部引进10余名优秀教师,减轻现有教师教学负担,促进教师教研,大力提倡“课堂内的素质教育”,“向内发展”提升教学水平,提升训练和作业的效度;倡导科学高效学习,旗帜鲜明反对“题海战术”,防止恶性循环。要求初中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色精选当日习题,作业要全批全改,订正作业尽量面批面改。作业难度不超课标要求,杜绝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鼓励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
周末和假期时间安排是努力方向。当前,学校周中(周一到周五)“家校作息時间时间一体化”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周末(周五晚和周六日)出现反弹乃至失控的个案仍有发生。教师要如何主动介入学生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安排,如何将科学的时间管理计划在家庭中落实,仍需在实践中探索。针对少部分自控力较弱的学生,班主任如何联系科任老师、家长深度干预学生在家作息时间,我们仍然觉得挑战巨大。
当今时代,教育环境面临巨大变革,学校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积极应对,主动有效作为,让“双减”政策真正惠及学生和家庭,让“五项管理+”切实助力学生成长,学校将不断探索、反思、实践。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