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2-07 02:11□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青年教师

□王 珏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和模范院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建设不完善,“双师型”高级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和未来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重点,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分析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师德和职业道德,注重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维护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高职教育委员会面临着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挑战,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计划,调整典型的专业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整合、重构和调整,通过知识处理、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

2.课堂把控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培训的可能性,除了为学生提供讨论、观察、实验等活动外,教师还应实时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案例,激发课堂气氛。

3.教育和沟通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经常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课堂传达的知识不仅是课程的内容,也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掌握知识和专业能力。

4.专业方向。基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双重素质”必须提供一定的职业指导。因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培训,掌握职业指导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通过实施职业培训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通过能力竞赛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相结合。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即基础教育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教育部强调,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教师成为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强调了教师的核心能力,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专业是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是指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1]。

(二)教育能力。“双师型”教师应正确界定教育概念、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教学能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规划和实施培训项目,合理规划专业实践。

(三)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专业领域的技术实验和开发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公司工作三年以上,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资格等技术资格,从而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转化为综合教学资格,开发技术、工作等,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大多数合格的人才由于教育背景低而不能进入大学,相反,高职院校开展兼职教学,招聘的教师大多为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仍然注重技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措施难以有效调整,政府与学校、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在缺乏安全体系的情况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尚未出台。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存在渠道不畅通、数量多于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发展,实现双赢全面发展。

(三)完善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教学和科研,缺乏这些指标不能有效地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专业学位提升、年度考核等方面没有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导致教师没有利用休假时间进行实践。教师教育主要脱离专业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来说,“双资格”评价体系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四)“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一般遵循传统的高等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长期的规划。高职院校要求所有教师都具备教学、科研、理论、实践、技术和管理技能,这一普遍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但“双师型”教师实践的缺乏、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仍然不完善。虽然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教师培训方案。虽然教师都是公司培训的,企业一般也不会将基础技术充分传授给教师,教师实践培训缺乏支持和保障体系,会导致企业实践缺乏现实意义[2]。

(五)单源通道。高职院校的新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是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引进的高技能人才,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企业专家难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职位、资质、工资和社会福利等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收入有限,教育建设资金不足,高校很难聘请大量商业专家作为高薪兼职教师。

(六)企业参与动机不足。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企业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欢迎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到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其次公司没有完全培养出“双师型”合格教师。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水平很低,为实训、临时实训、在职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导致教师在企业培训任务的安排不系统;教师的特殊地位使得企业在教师和员工的管理上难以实现平等对待;企业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重要的生产环节,如产品设计、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等,使得教师无法将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确定人才培养来源。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因此,在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的基础上,除了尽快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标准纳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外,还应调整教师培养体系,为高职院校提供教育空间。

(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其中,要把生产实习基地作为教师培训的摇篮和场所,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之间的联系,在不断交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职业生产实习基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学习小组的课堂实践最终满足了教师能力建设的需要[3]。

1.完善岗位轮换机制。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现有教师建立健全的轮换机制,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学习过程,确保职业学习与日常工作的互动与融合,与此同时,应该尽快建立一个以社会企业为基础的专业团队,由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在研发过程中,对于生产线的新技术将最终保证教育的及时性和可行性,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完善教师支持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教师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两极分化,老教师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青年教师缺乏培训经验,但对教育充满热情。围绕现有教师支持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立足老教师和工程人才的领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双技能教师的协调发展。此外,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秀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并特别重视日常教育,不仅要选择有经验的教学理论,还要在与企业积极沟通的基础上,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

(三)确定教师培训目标,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

1.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因此,要从青年教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入手,拓展青年教师教育的创新措施,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青年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岗前培训机制,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发展其基础教育能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就业前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鉴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有必要围绕青年教师建立企业培训机制,确保教学技能与经验的有机结合,确保青年教师能够胜任自主教育。

2.培训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于处于发展阶段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正处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内部和外部的培训机制,一方面,内部培训是在教育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优化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水平的手段,除了鼓励教师组建专业研究小组外,还应通过组织方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在此基础上,对从事新产业技术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从而营造和谐的产业交流氛围,促进培训。

五、结语

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鼓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应以教师学历和专业技能为双向发展的主线,逐步建立具有较高理论教育水平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