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蓉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这就对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信息技术素养》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开设的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现在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关键问题是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对计算机操作比较或者非常熟练,而农村的孩子基本没接触过电脑,如何更好地做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工作,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分析信息技术素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堂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一)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信息技术素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但是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只分了文理科,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因为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不同,以及后续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即现有的教学大纲没有把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内容较好地联系起来。事实上,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常用软件的需求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需求,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讲解各专业后续课程用到的相关软件,使学生对专业方面的软件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得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内容和后续课程能够很好地衔接。
(二)大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1]。目前,各个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有的学校的本课程形同虚设,并没有给学生上;另外,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导致了各个学校的师资方面和计算机设施方面也差异很大,学生家庭经济的差距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不同,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大一新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的层次不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如果分专业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可行性也是很差的。
(三)教学内容较多。《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内容很丰富,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2]。在大部分学校高校,本门课程是1课时/周,实验课时2课时/周,另外除去法定节假日,仅剩下10多个课时来讲授理论课,实验课时也只要20多个。所以,教师要讲完这些课程内容,学生要掌握,这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层次专业的一门通识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所以这门课程应该强调它的实践性。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应用计算机去处理问题;其次能够很熟练地应用一些软件[3],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一)混合式教学的引入。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精品课程,《信息技术素养》在慕课网站,超星泛雅等网站或者学习通APP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资源[4],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注册,并观看视频,进行单元测验,将观看视频的数量和单元测验计入学生的课程考核中,督促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引入学习通,课前推送预习内容,课中,可以通过学习通签到,提问;课后,通过学习通进行单元测验,讨论。
(二)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中,对某个软件的应用讲解,侧重于单独说明该软件中各个命令菜单或功能的作用,但这样的弊端是学生还是不会用软件制作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即设计一个具体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工作任务,变抽象为具体。使得学生很清楚要做什么,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操作兴趣。教师对案例进行演示,讲解案例中出现的概念、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等。另外,对案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和一些细节加以强调,并且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最后结合实验课,对学生在制作案例的过程遇到的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5]。例如,文字处理这个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档编辑,图文混排,表格操作,样式的应用,在课堂上,针对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应的案例,并在上机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出每个案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实验环节。《信息技术素养》实践性很强,教学中更应注重实验课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实验任务,每节实验课都需和理论课紧密结合。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所差异,会给同学们几个难度较高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计算机起点比较高的同学选做,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为了使实践环节不流于形式,给每个学生布置具体的案例,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并进行检查。
《信息技术素养》课程采用机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引进考试系统,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题则侧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成绩的评定中,综合考虑平时成绩与实验成绩,如理论考试占50%,实验环节占30%,平时成绩占20%。
未来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要体现出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必须明确教学目的。讲该课程的教师应不断探讨与努力,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根据现有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布置难度不同的实践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使信息技术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