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药剂的筛选与复配研究

2022-02-06 01:29蒋冰心陈方新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配剂疫霉甲霜

蒋冰心,盖 迪,陈方新,高智谋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引致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上具有毁灭性的一种土传病害,其严重制约大豆生产[1-3]。目前对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采用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方法,药剂防治仍是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4-5]。虽然生产上已有一些有效药剂,但有些地区由于高频次施用化学农药,导致田间致病菌抗药性群体逐年上升而导致防治效果下降[6-8]。因此,寻求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新型有效杀菌剂对于有效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害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在现有研究[9-12]的基础上,测定了当前生产上8种常用杀菌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复配研究,旨在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及复配剂的筛选、研发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97%烯酰吗啉TC(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95%氟吗啉TC(沈阳化工研究院),97%甲霜灵T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8%嘧菌酯TC(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霜脲氰TC(绍兴东湖生化有限公司),99%霜霉威TC(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98%啶酰菌胺TC(河北兰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苯甲·丙环唑EW(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上述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成5 000 μg/mL母液,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试验菌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sojae)菌株TH25系从田间发生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大豆植株上分离、鉴定获得[13],现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原真菌实验室。

1.3 试验培养基利马豆培养基(LBA)。称取利马豆60 g,加水1 L,浸泡12 h后在60 ℃下水浴1 h,双层纱布过滤取上清。上清液补足水至1 L,加入琼脂粉20 g,煮沸后持续沸腾3 min,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15~20 min。

1.4 杀菌剂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4]。将保存于12 ℃冰箱的供试大豆疫霉菌株在LBA培养基上活化,移至LBA平板上,25 ℃黑暗培养6 d。将8种供试药剂母液用无菌水稀释成7个相适应的浓度梯度。分别吸取2 mL配好的药液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18 mL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LBA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后静置冷却,得到终浓度分别为0.01、005、0.10、0.20、0.50、1.00、5.00 μg/mL的含药LBA平板。用直径6 mm的打孔器将活化好的供试菌株菌落制成菌碟,用接种环将菌碟置于含药的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每个处理浓度5次重复,以不含药的LBA平板为对照。接种后置于生物培养箱中25 ℃黑暗条件下培养,6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mm),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6)]×100%

将药剂浓度转化成对数(x),抑制率转化成机率值(y),根据x与y的线性关系求出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相关系数(r)、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

1.5 复配剂联合毒力和共毒系数测定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选取毒力较强且在药剂类型上具有代表性的甲霜灵、烯酰吗啉、嘧菌酯、霜脲氰4种药剂按照1∶1、1∶2、2∶1、1∶3、3∶1 5个配比进行两两复配试验,以寻求对大豆疫霉毒力更强的药剂复配组合。试验采用Sun等[15]的方法。在测定单剂毒力的基础上,分别测定不同组合各配比混剂的联合毒力,再计算各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实际毒力指数ATI和共毒系数CTC。

毒力指数(TI)= 标准药剂EC50/ 供试药剂EC50× 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 标准药剂EC50/ 混剂EC50× 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单剂A的TI × PA + 单剂B的TI × PB

(PA和PB分别是混剂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ATI /TTI × 100

2种药剂复配的相互作用判断:当CTC ≥ 120时,判定2种药剂具有增效作用;当80

2 结果与分析

2.1 8种杀菌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8种药剂对大豆疫霉菌株的EC50值表现为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氰<氟吗啉<嘧菌酯<啶酰菌胺<苯甲·丙环唑<霜霉威;其中,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氰、氟吗啉和嘧菌酯对大豆疫霉毒力强(EC50<1 μg/mL);啶酰菌胺和苯甲·丙环唑毒力中等(1 μg/mL< EC50< 5 μg/mL);霜霉威对大豆疫霉毒力最弱(EC50= 48.342 9 μg/mL>10 μg/mL)(表1)。

表1 供试药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the tested fungicides to Phytophthora sojae isolate

2.2 4种杀菌剂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共毒系数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霜灵、烯酰吗啉、嘧菌酯、霜脲氰4种药剂两两复配所形成的6个复配组合在试验设定的5种配比范围内,均存在产生一定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表2~7)。其中,嘧菌酯+甲霜灵、烯酰吗啉+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氰3个复配组合在5种配比下均有增效作用(表2~4);霜脲氰+甲霜灵复配组合在1∶3、1∶2、2∶1、3∶1配比时有增效作用,1∶1配比时为相加作用(表5),嘧菌酯+烯酰吗啉复配组合在1∶1、1∶2、2∶1配比时有增效作用,其余为相加作用(表6);嘧菌酯+霜脲氰复配在1∶2配比时有增效作用,其余比例为相加作用(表7)。

在嘧菌酯+甲霜灵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1配比时最大,CTC1∶1=261,2∶1配比时其次(表2)。烯酰吗啉+甲霜灵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3配比时最大,CTC1∶3=174,1∶1配比时其次(表3)。烯酰吗啉+霜脲氰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3配比时最大,CTC1∶3=356,1∶1配比时其次(表4)。霜脲氰+甲霜灵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3配比时最大,CTC1∶3=272,3∶1配比时其次(表5)。嘧菌酯+烯酰吗啉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1配比时最大,CTC1∶1=326,2∶1配比时其次(表6)。嘧菌酯+霜脲氰复配组合中,复配剂CTC在1∶2配比时最大,CTC1∶2=267(表7)。综上所述,烯酰吗啉与霜脲氰按1∶3复配,嘧菌酯和烯酰吗啉按1∶1复配,霜脲氰和甲霜灵按1∶3复配,嘧菌酯和霜脲氰按1∶2复配,嘧菌酯和甲霜灵按1∶1复配,烯酰吗啉+甲霜灵按1∶3复配,复配剂CTC最大,增效作用最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复配CTC大小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与药剂配比有关。

表2 嘧菌酯和甲霜灵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2 Combined toxicity of azoxystrobin and metalaxyl to Phytophthora sojae

表3 烯酰吗啉和甲霜灵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3 Combined toxicity of dimethomorph and metalaxyl to Phytophthora sojae

表4 烯酰吗啉和霜脲氰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4 Combined toxicity of dimethomorph and cymoxanil to Phytophthora sojae

表5 霜脲氰和甲霜灵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5 Combined toxicity of cymoxanil and metalaxyl to Phytophthora sojae

表6 嘧菌酯和烯酰吗啉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6 Combined toxicity of azoxystrobin and dimethomorph to Phytophthora sojae

表7 嘧菌酯和霜脲氰复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Table 7 Combined toxicity of azoxystrobin and cymoxanil to Phytophthora sojae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吗啉、嘧菌酯、霜脲氰、霜霉威、啶酰菌胺、苯甲·丙环唑8种杀菌剂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氰、氟吗啉和嘧菌酯对大豆疫霉菌毒力较强,可用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甲霜灵作为防治作物疫病的主打药剂在多年使用后,仍对大豆疫霉有很强的毒力,而有些报道[6-8]指出在一些地区大豆疫霉已对甲霜灵产生了抗药性。其原因可能与安徽大豆产区较少使用甲霜灵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有关。为了避免或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在病害防治上应尽量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一杀菌剂,提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经药剂复配筛选,发现甲霜灵、烯酰吗啉、霜脲氰和嘧菌酯两两复配均可产生对抑制大豆疫霉有显著增效作用的配比混合物;其中,尤以烯酰吗啉与霜脲氰按1∶3复配、嘧菌酯和烯酰吗啉按1∶1复配、霜脲氰和甲霜灵按1∶3复配、嘧菌酯和霜脲氰按1∶2复配、嘧菌酯和甲霜灵按1∶1复配、烯酰吗啉+甲霜灵按1∶3复配,增效作用最佳。该研究结果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新型复配剂开发及生产上药剂合理混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配剂疫霉甲霜
手性农药甲霜灵在土壤微生物中降解的研究*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水煤浆添加剂自动配剂控制方案设计
五株大豆疫霉鉴定及其致病力差异机制初步研究
雷帕霉素联合甲霜·噁霉灵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应
对放线菌Sy11有诱导作用的致病疫霉信号分子研究
生物法拆分外消旋甲霜灵制备R-甲霜灵
丁香酚、小檗碱及苦参碱对荔枝霜疫霉的抑制作用
异戊橡胶配剂系统控制方案的实现
UV/H2 O2 联用工艺对甲霜灵农药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