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党利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指的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的较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形成了教师各自不同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先天生就和后天造就的有机统一。影响和造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是天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协同努力,对这些因素进行调适和补建,即可改善和提高教师素质。
(二)思考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意义。教师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被誉称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我国现阶段的广大教师甘当“绿叶”、“春蚕”、“人梯”,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如今已被社会各界公认为社会中“最可爱的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进入新阶段的当下,广大教师应致力于强化对学生开展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好教育资源,传播正能量。把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不辱使命,履职尽责争做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水平。会不会办教育,就看能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如何,对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人才培养,对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对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深远影响。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重建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争夺21世纪的主动有利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始终是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面对现实,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广大教师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们的深情寄语和教诲,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令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教师要不辜负人民的赞赏、党的厚望、时代的重托,就应认清现代化强国建设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五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教师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的主要内容是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不断探索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广大教师应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同行、不分学科、协作同心,坚持教育向善。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展开自我剖析,查找自我差距,不断追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若将红与专喻为鸟的双翼,思想政治素质差就如同单翼鸟,很难腾飞和驾航属于不合格教师。
(二)领先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人们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及其程度。领先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内容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精湛的专业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基本的美育知识。教师拥有领先的科学文化素质作用重大,它有利于培养出现代化的高智能的学生,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完美。“学高为师”。学生最难容忍教师不学无术、知识陈旧、误人子弟。教师应时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学生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始终把学生认可不认可,欢迎不欢迎作为自我思考和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教师应学而不厌,不懈地博采鲜花粉酿出甜蜜以营养学生,若不求进取,就难以保持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领先水平。
(三)较高的业务能力素质。知识指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实际本领。渊博的知识是产生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体现。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板书能力、指导实践实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开展社会活动和第二课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疏导和常规管理的能力、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等。上述能力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条件,注重科学运用,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坚持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不断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素质,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开发学生智能潜力,这样才能开拓教研新领域。不具备这些业务能力素质,就很难适应当今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四)健康的身心素质。其实,身心素质是身体和心理素质的统一。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能力,因受个体的生理指标和各脏器功能的影响,指人体在运动、职业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生理机能。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精力充沛、反应敏锐、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耐受力还要强。否则,教学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要有良好的社会与职业的适应能力,还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和昂扬奋进的精神、幽默风趣的情绪和豁达开朗的襟胸,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才能有利于组织和带动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能提高工作实效和耐挫力。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而不单是不虚弱或没有病。不幸的英年早逝应引起惊觉。教师在锐意进取时,切莫忽视身心健康,在最需要关注健康的年龄阶段(中年)要把健康放在心上,坚持运动锻炼,重视劳逸结合,注意加强营养,尽量减少对身心的人为侵害。未雨绸缪,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争取为祖国做出更持久的贡献。
(五)端庄的仪表和风度。仪表就是自身的穿着打扮,风度是言谈举止和看待事物的态度。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对教师的仪表风度:干净整洁、简朴大方、端庄而不矫饰,性格应该和蔼可亲,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轻浮做作,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这些不是直接用语言表达的行为,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不可小视之。上述素质中,主要是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文化素质。明确了合格教师素质的要求,这样经过个人努力和社会配合就有可能逐步达到上述要求。然而,可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途径。否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成了漂亮的空话或“洒染的风彩”。
(一)客观条件。即教师从教的环境和条件。过去在教师问题上,我们总是一味地要求教师要安心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是,在待遇低、环境差的条件下,教师能安心的工作提高教育水平吗?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课题。只有改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才能让教师安心工作,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显然,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氛围、人们的价值取向等客观条件制约和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国家对教师地位的提高,公众对教师价值的肯定,学校对教师正当需求的满足,无疑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为教师多讲话,办实事”,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政领导,既要做好管理,更要重视服务,多听教职工和学生的声音,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晓,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让学生舒心学习,教师安心工作,保证校园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社会和学校应为提高教师素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否则,优秀的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无法根治,既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又造成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从而更加拉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加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导致区域发展也不平衡,这是当前严峻的事实,不能不引起重视。
(二)主观条件。即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完善。环境制约人,人也能改变环境。在既定的客观条件下,因主观努力不同,素质就大相径庭。外部环境固然制约着教师素质,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充分发挥,オ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因。外部条件再优化,若教师不以为然,不充分利用,外因就无法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应坚定甘为红烛的志向,甘愿到西部去,到贫穷的地方去,到基层去,扎根一方热土,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守护每个家庭,安慰一方百姓。教师应主动寻求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党和人民对合格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没有改变,实现由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任重道远,还要靠我们的艰苦奋斗。
(三)正确途径。社会实践是实现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途径。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教学实践,不仅是造就教师素质的熔炉,而且是检验和评价教师素质水平的标准。一个教师素质如何,主要应看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否适应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学生欢迎和社会认可,对教书育人做出贡献。改革学校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应向改革和管理要素质,改革和管理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当前应改革学校内部的不合理分配问题。社会分配不公是国家宏观调控要解决的问题,而校内分配不公则是学校领导应着力解决的事。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注定要出丑,校内分配只要真正使贡献和利益挂勾,劳与酬结合就能使教工安贫乐教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持久地发挥出来,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报酬就应多。这样定会促进教工素质的良性循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持和改善民生。顺应国家与民族的需要,社会的期待,人民的期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使每个孩子接收到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进产教相结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了城乡新增劳动力绝大多数接收高中教育,更多的人接收高等教育,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广大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每位教师应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