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路径探究

2022-02-06 19:11:28杨欣梅胡省利张雯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思政思政

□杨欣梅 胡省利 张雯雯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我国教育部所要求的帮助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一门课程。在课程中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就业理念,以及就业方向,还会跟大学生介绍当前最新的就业政策,但是根据实践证明,普通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对此,我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非常艰巨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就需要大学生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前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着的社会下原有的价值观体系非常的混乱,而且大学生目前所接触信息的途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好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好的价值倾向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必须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青年思想教育大会中也指出,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让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所以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来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核心要素

根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要素,主要有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创新创业思想,高质量就业与就业优先战略以及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对其的职业生涯的影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个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引领一个人在职场上不断的前进;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对人生未来的憧憬,大学生只要有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才会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目前在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培养,始终坚持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优惠。目前我国的就业战略是就业优先,在就业优先战略下充分实现大学生的更高质量就业。让大学生对国家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思想有着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决定着一个人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方向,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当中,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挑担人。

三、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背景下较为先进的课程观,“课程思政”的教育核心在于“德育”,仅仅围绕“立德树人”来展开教学,并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为课程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提出之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是独木难支,虽然有比较具体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目标,但在总体的育人目标上仍然比较模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的偏差。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指导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源于二十世纪的西方,当时只是出现了相关的理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而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是为了满足当时西方社会降低失业率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新提出的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过于注重人本位思想,对于个人的得失和兴趣爱好过于强调,导致学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高低没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过于理想化。就目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仍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化”改造,在课堂上教师大部分强调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分析,对于社会真正所需要的岗位分析和技能分析少之又少,因而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以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来进行“填空”,而非以社会需要什么职业来“补缺”。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然处于理论阶段的教学,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几乎是脱节的,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二)过于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在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材中,大量篇幅都引入了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其中主要包括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以及价值观等。这些新的认识自我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去探索自我认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但这无疑是在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支撑,尤其是学生将当下的自我认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择业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偏差。一是学生在这一阶段对于自身的认知并不完善。人是发展的,过早的对自身的认知定型,会导致学生对自己形成一种比较刻板的印象,从而阻碍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二是学生在现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多采取“填空”的形式,在短期内完成自我认知并实现就业,导致学生缺乏对自身长期发展的规划;三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过分关注自身的价值是否实现而忽略了社会价值的要求和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快,全社会都处于转型发展的高速时期,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学生过于看重自身的价值是否实现,并没有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实际情况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几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我国国情的基本了解和研究这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教会了学生怎样认识自我,却没有教会学生什么是职业精神。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提高,对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功利心较重,社会责任感较低。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职业道德作为个人在职场发展的自我约束和价值支撑的体现,最基本的要求是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但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往往最缺乏这样的职业精神,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迷失自身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将思政内容不断融合和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关注在职场生涯如何走向成功,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观偏差的问题。

四、“课程思政”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现路径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艰巨的,为了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就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该要求的落实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水平以及道德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两者相融的路径,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价值导向,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一个人的价值导向,对其的就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戒骄戒躁,拒绝攀比,要脚踏实地,培养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在为社会的不断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只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才会引领大学生走向正确的职业生涯,才会让大学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不断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正确价值导向的培养,是一个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的方面,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提升大学生的能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知识型的社会,只有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能更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就业理想的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自身能力和优势的认知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这就需要高校在对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路径,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要重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更能符合目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三)塑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身对于就业的态度和就业的理念,进而转化为自身就业的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课程思政下,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要求是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的方式,教育理念,在提高大学生思政水平的同时,不断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理念。为我国提供更加优秀人才的同时,可以实现大学生更高水平的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