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22-02-06 19:11□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思政

□李 蓉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是当下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一、遵循党史学习宗旨,达成党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2]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科学地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有助于引导大学生锤炼高尚品格、增强使命担当、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

(一)学史明理:在真学真用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虚构历史、解构历史,借助网络以竭尽全能西化、分化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党的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污蔑诽谤英雄模范,颠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知等。高校思政课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就要让大学生在学习党领导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的奋斗历程中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正确评价国家领导人,坚决反对任何歪曲、抹黑、丑化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英雄模范人物的错误倾向,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明辨是非中把握历史规律,在真学真用中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方向,在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大方向中选择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学史增信:在看齐追随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90后”和“00后”大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体会过中国曾经的贫穷与落后,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深刻领悟党的百年之艰辛,今天的幸福生活之不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真切感受到党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浴血奋斗28年,赶走列强,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的艰难历程;深刻领悟到我们党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深层原因;深深体会到共产党人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决心信念。并把这种信念坚持下来,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四个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学史崇德:在务实求实中锤炼高尚品格。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精心引导,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看,思政课教学与党史教育有机结合,就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砥砺高尚品格,务实求实,在生活中真正做一个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的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影响他们,引导他们严私德,增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赓续红色基因、砥砺高尚品格,成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人;用党的历史经验和高风亮节影响他们,教导他们守公德,树立集体主义原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醒的分析。以党的崇高信仰和人民情怀激励他们,引导他们领悟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认清自己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学习党史中锤炼高尚品格。

(四)学史力行:在尽心尽力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党史理论,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要用丰富的党史理论指导实践。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坚持“学史力行”,不仅有利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谋当下和谋长远联系起来,有利于传递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传家宝,也有利于大学生埋头苦干、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做积极的奋斗者。思政课要引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务实的生活态度,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遵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乐于奉献,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始终秉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初心,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人民,用自己的热情奉献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增强党史融入思政课的针对性

为达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在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全面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就要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发掘思政教学资源,有序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好地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思政课学于深度。因此,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将党史素材合理有效地融入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增强融入的针对性。

(一)侧重“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思政课教学聚气。党的百年,筚路蓝缕,灿烂辉煌,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近期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导大学生追寻五四时期一批批共产党人为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路勇于探索、敢于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怀,勉励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在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中,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用血与泪锻造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引导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在第五章“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教学中,通过赵一曼、“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通过黄大年、张桂梅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活故事,引导大学生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革命道德。

(二)突出“党史重要事件”,为思政课教学增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课教学要讲好党史,必须加强对党史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与讲授,用生动具体的历史事件解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史中有论”、“论从史来”,从而引发大学生自己的思考,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三章讲述“民族精神”这个主题时,我们以党史重要事件为线索,先从嘉兴红船——中国共产党人梦想开始的地方说起,探讨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梦想精神”和“创造精神”;从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到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再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探讨中国人有着怎样的“团结精神”;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终于到达陕北,胜利会师,探讨中国人有着怎么样的“奋斗精神”。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视角,回望我们党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一个个重大时刻,一件件重要事件,都在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三)把握“党史人物评价”,为思政课教学护航。教师当前要特别关注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3]如在“毛概”课讲授“毛泽东思想”教学内容时,如何评价毛泽东其人就是学生很难把握的问题,几十年来有关中共党史、毛泽东研究中的这些史料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故意捏造的虚假史料,如出版物《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内容就有捏造虚假史料,二是有些研究者以某些文献为依据,断定一些史料的真实性,而实际上是虚假的。在跟学生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本质性联系,理解史料史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歪曲历史,而要从具体历史的环境中去分析。对毛泽东同志作出的整体性评价,叫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如果仅从建国以后来评价的话,可能当时经历过“文革”的很多人会不认同,这个结论很难立得住。但是如果我们把建党28年的历史回顾一下,讲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去质疑,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大历史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党史人物的历史功过,避免走向历史虚无主义。

(四)聚焦“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课教学助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积累下来无数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折射出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4]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就当地红色资源做好调研工作,归类整理相关图片、文字,合理利用调研成果进行备课。课堂中,用好爱国主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共产党人那不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敢于斗争、奉献国家的高风亮节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心信念,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课后,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到革命遗址、烈士纪念碑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撰写学习心得,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成长,传承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