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梅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雄安新区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定位[1],凸显城市功能,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要选准创新发展的工作着力点。通过解读创新发展示范区对于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内涵,借鉴国内外创新城区发展经验,并紧密结合对雄安新区的实地调研,提出雄安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着力点,从而能够系统地推动全面创新,为全国乃至世界树立创新标杆。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因素。新时代推动创新发展,必须要毫不动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特色。创新是全领域和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能够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因素。创新具有外溢性,借助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够辐射助推邻近区域的协调发展;创新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依靠市场化技术实现绿色转型,运用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化变革,借助智能技术提升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引进重量级国际创新资源,能够促进对外开放多维度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人民生活服务保障体系,能够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
创新发展示范区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2]。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我国国内首次针对雄安新区所提出,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指引,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标杆。雄安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就是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施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才能在上面画出最美的图案。雄安吸纳聚集的创新要素越多,区域创新能力就越强。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城区,目前正通过疏解大都市非必需保留的功能,迅速在新城区集聚发展要素,再形成自身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建设雄安创新发展示范区,除了探索大都市功能疏解的创新实践外,也是在北方形成一个新型改革试验区,变成“磁极”吸引高端高新产业和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从而实现超常规发展的目标,最终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3]。
雄安新区是我国在新时代面向美好未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性实践。雄安“四区”的功能定位是具有内在粘合力、逻辑性较强的统一体,是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瞄准“四区”定位,突出创新引领作用。切实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发展基点,融入统筹协调、绿色宜居、开放共享等功能,发挥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成为依靠创新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同步发展的实践标杆。脚踏实地推进全面性创新,以科技创新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产品、组织、制度、文化、管理和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创新。加大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充分调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市场需求,努力创造适合需求的新供给,积极主动推进创新发展。
根据一般规律,作为创新型城市必然要构建起有突出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雄安创新体系,这是保障雄安质量的基础前提和关键所在。构建雄安创新体系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吸引、承接转移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总部、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有目的、有次序地组织与优化利用起来,形成驱动雄安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引领带动其他区域创新发展。构建雄安创新体系要提前搞好整体设计。根据雄安特殊性和优势,雄安创新体系的主体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借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校、科研机构等[4],短期内就可形成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创新优势;北京原创高科技成果要在雄安进行转化与产业化,需要有以产业技术创新优势的团队进行再创新,根据雄安新区创新发展趋势,中长期可逐步形成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同时兼具原始创新功能的城市创新体系。雄安创新体系要构建形成三个层次架构:创新调控层,即雄安新区层面,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设计、政策支持等,构建形成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雄安创新体系;创新功能层,以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等为重点,每个创新平台载体都承载着某些创新功能,成为聚集创新资源、组织创新合作的功能性平台和载体;创新主体层,包括核心企业、独角兽企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中介等,这是雄安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创新生态圈是聚集创新资源、产学研金介互动、科技成果生产与转化的综合体,也是创新体系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及环境要素[5]的聚集载体。应谋划支持形成一批包括核心企业、专业化协作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相关高校、创新平台、科技中介等组成的创新生态圈,通过创新生态圈增强联系,在高速互动中不断提升,成为凸显雄安特色与优势的产业与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科技情报、科技金融、职业教育、检验检测、会计法律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增强联系,将创新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加强政府调控,通过政府规划、政策引导,使创新主体明确创新导向,提高创新活跃度。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撑,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核心竞争力。重视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如深圳始终以产业为核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使其形成在全国最具高端引领、持续发展的竞争性优势。由于京津冀产业落差较大,诸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等高新成果转化在河北几乎找不到配套,导致北京中关村超过半数成果到配套齐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转化。雄安新区要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就需要加快高端高新产业聚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急需解决高端高新产业来源、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配套能力提升等问题。要高端切入、广泛引进、市场化培育,建设初期要广泛引进符合新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初步形成市场规模,并结合具体的专业细分领域,在二级、三级产业上体现竞争优势,通过市场细化选择,培育形成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产业。如我国台湾新竹科技园起初确定了六大高科技产业,经过多年竞争发展,排在第四位的集成电路最终成为主导产业。以重点核心产业为基础,导入相关的配套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打造“研究开发、试验孵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完整配套体系,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顺应数字经济时代潮流,以及雄安新区科技企业的场景需求,以开放式、平台化思维,利用场景创新模式促进产品创新,鼓励承接的央企、国企开放场景机会,挖掘本地产业智能化场景,并发布重点行业的场景项目清单,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在平台化发展中,加强与新物种企业开放合作,同时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对接,开展联合创新。
创新型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是推动研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创新城区都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如美国硅谷聚集着英特尔、惠普、谷歌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新兴产业科技巨头;深圳拥有华为系、中兴系、苹果系、联想集团、华星光电、融捷集团等六大企业集团,国民技术、朗科、海普瑞等企业依靠独特的核心技术和市场拓展能力,也成为细分市场的领跑者。雄安新区想要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解决关键性卡脖子技术问题,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从而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以最大化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价值。雄安新区要有大规模的企业聚集,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整合创新力量。依托金融岛、总部区、创新坊、大学园、互联网产业园、科学园等功能片区,争取承接更多北京疏解转移的创新型民营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对拟培育的创新型企业建档立库,针对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分门别类建立成熟型、成长型、种子型后备企业库,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红海蓝鲸企业,形成分类推进、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培育发展格局,分年度设定各项培育指标,按期或提前完成培育目标的兑付奖励。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培植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并围绕领军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引入研发单位和服务企业,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链条体系。创新型企业靠核心技术竞争,靠多轮融资成长,雄安新区要建立成熟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股权融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成长。
建立稳定而且相匹配的创新源对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至关重要,国内外创新城区都有与之紧密联系的创新源。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硅谷最直接、最强劲的创新源;我国台湾新竹科技园在成立之初主要是硅谷高科技人才回台创业,在科技园中有113 家企业是海归建立的,当地的包括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众多大学,为科技园提供技术供给、创新型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后来成立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园区培育超过150 位企业CEO、240 多家公司,创新出2 万多件专利;北京中关村依托清华、北大、北航、人大、北理等名校,还有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大量海归人员,形成了稳定而又高端的创新源。因此,构建稳定且能持续的创新源,是雄安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抓住北京疏解到雄安的创新源机遇,实行直接转移、建分支机构、联建研发与转化平台等方式,积极承接北京疏解的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企业总部等转移,尽快聚集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为雄安本地的创新源。密切强化与北京留存创新源的关系,与驻京的高校、大院大所建立起稳定而关系紧密的创新联系,主要是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解决雄安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紧密联结院士和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将北京的创新优势转变为雄安创新发展的引擎。高标准整合雄安本地的创新源,加强雄安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一批新型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大力培育雄安本土创新人才,增强河北本土创新源对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制度体系,高水平吸引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吸纳聚集一批世界级高端创新人才。总之,雄安新区要尽快构建形成雄安本地、北京、海内外三种稳定创新源,领航新区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是产学研用合作的新形态,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抓手,决定着科研能力的提升程度。通过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平台体系,能够发挥创新平台在降低要素流动壁垒、引育发展新动能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国外成功创新城区借助于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位于美国硅谷的斯坦福科技园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汇聚了超过150 家创新型企业,为斯坦福师生的创业带来较低的创新空间成本,并成为助力硅谷腾飞的创新引擎。雄安新区要构建开放多元共享的创新平台载体,优化平台建设环境,融合产学研用等多项资源要素开展合作创新。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制度创新的针对性,需要形成跨区域协同管理的制度创新,并尽快让市场主体试验创新制度,确保制度务实管用,高起点建设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引领性作用,建设国家级的创新平台载体,更好发挥基础科学研究对雄安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条件成熟时争取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提高平台承接能力和合作水平,完善新区内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网络,整合各类技术创新资源,健全开放式技术研发转化空间,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配备专业通用仪器设备。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按照全产业链服务原则,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利用核心区域周边一些不适合新区发展但又不宜拆除的写字楼、厂房、库房等,通过集中规划改造,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资源利用率。
加快雄安新区创新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平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边界动态化管理,实现机制互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6]。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创新驱动合力。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的动员和规制,政府要有效组织市场。目前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大,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然不愿意负担相应的成本,也难以去组织负担,而更愿意搭便车。这就需要政府动员和培育市场,建构所有市场主体和经济行为所依赖的大环境,有效组织和协调市场。政府要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制定法规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构建全面激励自主创新的外部制度,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区建设,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设计出符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协调多方科研主体彼此间的关系,优化配置相关资源,通过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协调等间接干预的方式,改善市场运行环境,引导并遵从市场的选择、配置和决策结果。政府管理的重心要转到统筹调控上去,规划建设“雄安云”信息应用基础设施,利用先进技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要提前谋划电子化环境建设,健全领导组织体系,建设符合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电子化行政环境,强化社会治理服务功能,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作为创新发展核心资源的高层次人才,对创新生态环境需求多、敏感度高,这就需要以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持续吸引创新要素提供良好条件。如硅谷被称为“创新创业栖息地”,关键所在是其成功构建了创新环境,逐步形成了各类创新要素融合流动的生态网络。我国各地也正在积极打造“撒下一颗种子、长出一片森林”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各方共赢的创新生态圈,不仅成为智能时代的主旋律,也是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前提。雄安新区要以高层次人才需求为目标导向,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雄安新区要将公共服务作为切入点,创新公共服务项目,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在公共服务层面缩小与北京的落差,突破户籍教育医疗等领域限制,在整体上与北京公共服务均等化,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北京,进而吸纳北京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创新资源吸引过来之后,政府要促进其融合和构建创新网络,如支持外来机构与本地机构联合研发,支持创新人员在不同机构之间流动等,持续增加创新网络的密度和链接强度。健全人才服务政策,探索建立“揭榜挂帅”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通过物质激励和人文关怀两种手段引才、留才、育才。构建数字化营商环境新模式,对营商环境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构建“线上发布预警、线下跟进核查”的智慧监督预警处置体系,对损害营商环境的恶意行为智能预警、精准追踪、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