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优化

2022-02-06 16:45方紫妍蔡佳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机械类办学大学

□方紫妍 蔡佳蕙

中外合作办学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人才[1]。众所周知,机械化是工业发展的前提,即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我国的机械化程度直接反映出来[2]。而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专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采用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加快机械专业的发展。但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市场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凸显于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教学管理等方面。如果能对该项目下机械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将中外合作的优势最大化,那么便能培养出更多国际化机械类专业人才。

一、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的现状与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在中国境内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截至2020年11月1日,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全国范围内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000个[4]。其中,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55个,合作办学地域主要集中在武汉。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械专业项目共计5个,均为本科层次。即武汉理工大学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湖北文理学院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湖北工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英国波尔顿大学合作举办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以武汉科技大学—迪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合作项目为例。该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武汉科技大学和迪肯大学商议后共同制定,主要以全英语授课的形式,双方共同选派教师进行教学。该项目修业年限为4年,采用“4+0”或“2+2”模式。“4+0”模式,即学生在武汉科技大学修完全部课程。达到规定课程学分要求并考核达标者,可取得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2+2”模式,即学生在武汉科技大学学习2年后,若学习成绩达到双方大学标准,同时英语水平符合迪肯大学入学要求,也可自费前往迪肯大学继续学习2年。达到规定课程学分要求并考核达标者,可同时取得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及迪肯大学学士学位。

二、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为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机械类专业人才应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相较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应用该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类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以武汉科技大学—迪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为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为例,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与优势。

(一)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的教学计划由武汉科技大学和迪肯大学商议后共同制定,双方共同选派教师进行教学。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澳方教师承担,中方教师则针对澳方所授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展开讨论。由于外教全英文授课,且机械类专业的术语偏难,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清晰,这时中方教师就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又或者有些学生想与外教积极互动却因为英语口语能力有限不敢回答,中方教师可以适时翻译,帮助学生与外教交流。同时,中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及时与外教沟通,调整教学计划与课程进度。双方共同教学能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项目理论知识的教学放在线上进行,通常是以全英文视频录播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而实践教学则放在课堂上,以任务为主体贯穿,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所谓“任务驱动”是指给定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令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Humanitarian Design Project”课程中:一场大风暴破坏了大型输电线路,琼斯一家决定尝试采用100%可再生能源发电,以确保他们的农场再也不会天黑。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研究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和储能装置,设计出一套供电方案。又例如,在“Mechanical Design Project”课程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具有抓球投球且具有避障功能的小车。学生首先需进行头脑风暴,构思小车外形,结合用户需求提供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然后用Inventor,Cad等软件对小车进行三维建模,并用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做出实物模型。最后再用Arduino软件对小车进行编程,使之完成投球指令。与国内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并非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提倡小组合作。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会被分成几个小组。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课后,大部分任务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组内需采取分工合作。例如,在Materials Engineering Project”课程中,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适合3~8岁孩子游玩的游乐场。首先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小组会议,进行头脑风暴,确定初步的设计方案。然后,组长进行任务分配,一部分组员负责游乐场草图的绘制,一部分组员负责游乐场外形的三维建模,一部分组员负责材料的筛选与评估,另一部分组员则负责分析材料应力应变的曲线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5]。

(四)考核方式全面综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更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机械类专业最终的考核成绩主要是由出勤率和考试成绩所决定,考试成绩往往占比70%及以上,成为关键性因素。而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采用全面综合的成绩评估方式,融合考试、设计方案、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来进行评估。例如,在“Materials Engineering Project”课程中,Problem task (group)占比30%,Design report(individual)占比30%,Class performance占比20%,而Online quiz仅仅占比20%。由此可见,该课程中考试成绩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国外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的则是以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有创意,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态度是否认真来采取评估。因此,中方和外方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方的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缺少变化,而外方的学生则会主动认知和研究;中方的学生应试能力超强,而外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高[6]。

(五)课堂氛围活跃。国内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以教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等等[7]。而武科大—迪肯机械工程合作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较强,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不仅如此,教师还时常举办小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Mechanical Design Project”课程中,要求每个小组展示小车的性能,在120s之内完成赛道上指定路线以及投球指令。教师将根据小车的设计和完成度对每一小组进行打分与评价,并选出设计方案最佳的小组。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三、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不足

(一)入学门槛。中外合作办学入学门槛较低。机械专业难度大,专业术语多,而我国机械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合作方为英语系国家,对中外合作学习的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但高考招生时,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成本较大、费用较高,绝大部分高校采取降低录取条件,未对学生英语能力设置录取条件,造成部分生源的英语能力较低,无法满足机械专业外教课程的学习要求。

(二)课程安排。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大多院校自大一起就开设其合作项目,而通常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训练等基础专业课程在大二才开展,学生在此时基础知识空白,无法跟进课堂进度。部分学校在大一至大二安排了设计基础课程模块,材料工程课程模块,机械设计课程模块等课程。这类课程综合性较强,开展时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学生的基础知识跟不上所需,对待任务大打折扣,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三)师资体系。能适应机械类专业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师资体系还不完备。国内外合作教学满足学生的理论实践需求的制度是优良的,但是对于具体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国内方面,部分高校教师机械专业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需要,无法合理安排创新实践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知识教学滞后。当外方教师布置“任务驱动”教学内容时,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凸显,导致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完成任务的质量打折。国外方面,机械类专业合作办学的机构主要来自于欧洲、澳洲等大学,其教师团队来自于世界各地。而可能会存在个别母语非英语系国家的外教,有一定口音问题。这类外教提升了学生上课听讲的难度,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清晰,实践时不能获得有效帮助,学习效率较低。由于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学生需要花过多的课后时间理解课程内容,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对于他们而言这种课程自学能力要求过高。

四、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教学安排。

1.加强英语教学。中外合作专业学生主要方向是面向国外,而国外教学对雅思托福成绩有较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对雅思的学习并不重视,雅思的学习课程包括“雅思考试”“英语基础技能”“外国文化”等部分,需将这些课程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8]。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口语能力也是目前我国教学忽略的一方面。

2.合理规划课程内容课程结构。针对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国外更注重于学生解决机械方面问题时开阔的思维模式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国内则更偏重于理论层面的学习。针对国内外的教学特点,建议学校单独开展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等重要专业课程,由中方教师提前为合作项目综合课程打好理论基础,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然后再交由外教进行实践教学,以减少课程的不对称性。

3.对于中外合办的机械类专业,缺少原版教材的引进,所用教材大多来源于国内。国外的学科发展以及科研成果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尤其对理工科来说。加大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教育体系之间的差别。

(二)教学管理。

1.针对中外合作机械类专业,学校需培养一支专业素养高,英语能力强,有充分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中外教学体制的差异,不仅能以国际视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的各大高校教师团队大多是各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英语能力不强且没有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经验。只有教师对课程任务有一定熟悉度,且能与外方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人才培养。

2.教学任务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所以中外合作项目的发展情况也应取决于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意味着更高的能力以及开拓的思维。增强生源质量,提高入学门槛,增加英语能力检测在所难免。只有学生不畏惧英语授课,才能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宣传。中外合作专业特殊,不允许转专业,学校需加强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了解,让学生详细了解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模式,课程难度以及语言障碍,减少“错报”“乱报”导致学生消极对待课程内容的情况发生。

4.加大学校对中外合作专业的重视程度。部分学校对中外合作专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国内设施与国外差距较大,导致外方安排的实践项目无法操作。且中外合作专业易受到国际形势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新冠疫情为例,外教无法来到中国进行面对面授课,学校设备不够齐全,课程中经常出现因网络问题导致课程中断。学校需加大资金投入,减小国内外设备上的差距,满足学生课堂的基本需求。二是针对中外合作专业所开展的竞赛项目较少,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不到锻炼。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多多开展适合该特殊培养模式的竞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可以学以致用。

五、结语

机械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与优势具有专业知识国际化、注重实践创新能力、提倡团队协作、教学方式多样等。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师资体系还有优化空间,课程安排有待加强,入学门槛有待提高等。对此,机械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应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案,加强英语教学,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提高生源质量,培养专业的教师团队,加大对中外合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类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