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 帅 琪
截至2020年3月29日,我国82,419人被确诊感染新冠状病毒[1]。战疫期间,研究生延期开学,并禁止其提前返校。在无法返校正常科研学习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各种隐患,诸如长期不学习而荒废学业、长期不出门而变得懒散、长期封闭生活而产生抑郁、信谣传谣、无事生非等[2]。针对以上情况,需要制定战疫期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有效保障研究生居家隔离期间道德生活、科研学习及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2]。由于班级的统一管理、导师的督导体制及科研任务的压力,在校研究生处于较严格的自律状态。当离开课题组居家隔离,失去课题组群体的科研氛围及科研竞争机制,容易短暂性失去目标,从而放纵自我,无所事事下滋生事端[3]。培根在《习惯论》中说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4]。因此,从源头上科学正确地引导研究生思维活动,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实现科研目标的有力举措。针对战疫期间的特殊国情,提出开展“以工代教、以实补虚、科学布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通过新模式有效保障研究生居家隔离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对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现具有战略意义。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研究生不断经历着程式教育[5]。他们潜意识对于按部就班的说教具有一定抵触性,较难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另外,在面对与当时愉悦度冲突的事情上,研究生自身教育水平使其更容易选择性遗忘说教所传达的信息[3]。基于此,通过“以工代教”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代替普通程式教育模式,布置适当的科研任务,激发研究生居家期间的科研积极性,使研究生从思维上明确科研目标,意识上回归在校科研状态,行动上主动从事居家期间线上学习交流及增加知识储备的工作,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有效保障战疫期间科研学习的正常化,避免滋生事端,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科研目标。
(一)科研目标引导“工”。通过导师引导研究生制定科研目标,激发研究生思想意识上的自主学习行为。研究生毕业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而要在短暂的三年或者四年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需要艰辛的努力与付出。导师首先制定研究生居家隔离每日工作量,通过“视频通话”了解研究生居家期间思想,帮助研究生明确科研目标,树立研究生科研理想;通过“文件传送”方式,适当部署实现科研目标的短期科研任务;通过研究生定期汇报科研进度的方式,明确科研目标实施进度,实现以工代教[5]。
(二)文献前沿支撑“工”。研究生获得科研成果的途径除了必备的科研实战外,大量文献的阅读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战疫期间,居家环境无法开展实验,但却是通过文献学习进行知识更新储备的最佳时机。研究生通过导师引导熟悉并安装“EasyConnect”[6]等软件,有效保证居家期间学校图书资源的正常检索。通过文献中科学前沿的学习,熟悉研究热点,总结实验经验,借鉴实验方法,凝聚书写技能。在此基础上,可针对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热点问题整理综述,利用文献前沿支撑“工”,对实现知识储备系统化意义重大!
(三)虚拟仿真完善“工”。在不能返校正常实验的情况下,研究生应该如何验证科研猜想,得出科研结论?一方面,研究生居家期间可以结合高校设立的虚拟仿真项目平台对预期进行的实验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筛选最佳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猜想,为开学后的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生可通过数据统计软件或模拟计算软件对在校期间的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软件应用得到重要结论,有利于后期科研工作的展开。
(四)数据分析处理巩固“工”。在校时,实验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数据。其中很多数据,未及时处理。这些留存的数据,一部分被判定为有效数据。在隔离期间,有充分的时间去处理这些数据,撰写结论。另一部分被判定为无效数据,利用隔离期仔细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总结经验。研究生可以从有些数据中得到一些惊人的发现,给正在进行的课题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从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今后再次出现类似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巩固“工”,推动科研成果化。
引导研究生的日常心理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一是当脱离课题组群体时,研究生的课题遇到问题会缺乏对策。二是脱离课题组的研究生居家隔离,容易因为幽闭而胡思乱想,从而产生抑郁[7]。三是思想上空虚的研究生可能信谣传谣,引起恐慌,严重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基于此,战疫期营造正常课题组氛围,通过线上群体性活动消除研究生的孤独感,补充居家隔离生活思想上的空虚。有益研究生居家期间身心健康,而且对研究课题的深入意义重大。
(一)举行网上研讨。由于课题组成员均居家隔离,疫情期间无法面谈。研究生遇到的科研难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8]。针对隔离期间课题组组内缺乏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网上交流软件,举行集体网上研讨[5]。组员提出问题,组内其它成员帮助解决,导师督导点评。该研讨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组内团结,另一方面为遇到的实际难题提供了解决策略,从源头上避免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定期开展线上组会。组会是一种督促科研进展,相互学习的有利举措。课题组通过定期开展组会,不仅可以了解组员的状态和表现,而且可以得到组内成员的有效交流。居家隔离期间,组会应由线下形式灵活转化为线上形式。一是提供线上科研群体环境,促进科研工作;二是通过工作汇报,推进课题进展;三是通过文献汇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充实的工作驱赶代替内心的空虚。
研究生最终要走上科研或者教学等工作岗位,满足国家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等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这种现状造就了研究生较大的科研压力。然而,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研究生的上进心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压力无法释放,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与其堵住或者击破这股压力,不如引导这股压力作为向前的动力。一般而言,可开展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但这种方式反而让研究生更加直面压力。相反,通过科学布局,提供足够的科研资源供给,使研究生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自主工作并自我完善,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建立课题组内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是课题组一大属性,通过资源共享,促进组内团结合作。通过对经验、方法、数据等共享,避免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走弯路,减少研究生长期得不到预期成果的负面情绪。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布局,从侧面引导研究生日常情绪正常化。
(二)开展线上培训。研究生在寻找课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许多研究生喜欢参加各种培训,希望从中学习自己所需技能。然而,由于在校期间实验进度等客观原因造成研究生错过很多技能培训,使其产生失落情绪。因此,疫情隔离期间,通过组织线上技能培训,一方面使得研究生有事可做,不至于无事生非;另一方面,填补了研究生实际所需,使其获得满足感。
总之,国家需要培养在素质上全面发展的爱党敬业、遵纪守法和道德高尚的研究生[8],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战疫期间,通过“以工代教、以实补虚、科学布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避免程式教育的弊端,而且在思维上引导研究生保持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居家隔离生活更加充实,是保障战疫期间国家高等人才培养的有利举措,对研究生进一步获得科研成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