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与服务支持网络研究

2022-02-06 15:56王婷婷曾嘉懿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陕西省农民职业

□王婷婷 曾嘉懿

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并具有一定的农业相关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及相关活动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调研发现,陕西省农业劳动力呈现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低、参与专业的职业教育经历较少,且自身动力不足等特征。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民将农业视为职业,通过提升自身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开展农业活动,进而获得效益实现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的实现。由此可见,对于陕西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工作,将是其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及服务支持网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的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工作开始的相对较早,在2012年,就已率先开始探索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开发研究,并开展了培育试点工作。2013年,陕西省先后投入了1,000万元在全省30个县启动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试点。2014年开始连续4年,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评选过程中,陕西省被中国农村农业部评选为了示范省。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将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服务工作纳入了年度民生工程和新一轮的农民增收规划工作。同年,《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全省实施。通过1年多的实施运行,2016年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对2014年的《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详细地对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过程中的申报条件、教育培训和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内容做了规范性说明。2018年,陕西省正式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在树立典型、整合资源、学习分享等方面对职业农民培养起到了较强的推进作用。可以看出,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陕西省对其的培训及服务支持已经较为重视并有序开展了相关活动。然而,在整体的后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训服务职业定位不够明确。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四种类型,具体包括到畜牧、种植等生产作业型人才,农机使用、车辆驾驶等设备操作技术型人才,也包括农业产品的经营销售型人才,农村合作社的管理运营型人才等。涉及到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技术水平层次等,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的侧重点应针对性地作出不同区分,政府应牵头多部门分门别类地开展对应性培训。

(二)培训服务对象结构不均衡。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于2018年对陕西省565位职业农民发布了问卷,根据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形成了《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构成,具体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占比超七成。而社会服务型和新生代型占比较低,反映出专业从事农业服务类工作的人员(如农机使用人员、信息推广员、代耕代养人员等)和新生代农民过少,这就意味着目前陕西省职业农民培养的服务对象结构不均衡,极大程度上可能形成未来的结构性失业等隐患。

(三)培训服务水平相对初级。陕西省截止2018年底,在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之中,初级证书人员占比90.2%,而高级证书人员占比仅为1.21%。这一数字说明,目前针对于陕西省职业农民的专业培训服务工作虽已逐步开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培育层次相对较低。虽已培育出了一部分具备资格认证的职业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知识文化和种植养殖技术,但是,在农业高阶生产技能和系统性的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现代农业的转型工作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

(四)培训对象的动机有待提高。据对陕西抽样调查显示,陕西务农农民的平均年龄为55岁,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调查指出,陕西省有72%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大多数农民缺少对于这一职业应有的期待,甚至存在着片面的错误的认知,他们并未将职业农民视为一种有前途的职业,在后期的培训工作中,培训宣传机构首先还需要提升在乡农民,乃至社会,对于职业农民的正确认知,进一步提升其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对于目前农村务农的现有人员来说,他们大多缺乏或者从未有过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动力及热情,不愿意为职业培训承担经济成本或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

(五)培训服务的方式创新性不足。陕西省对于职业农民的培训服务体系共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借助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来开展的培训体系。第二种是与学科院校合作的基础理论教育体系,例如,2016年,陕西省农业厅出资500万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的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第三种是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的实训网络体系,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各类农业科技园区来搭建能够提供实训服务的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真正落实覆盖到大多数农民的,为第一套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体系,其主要培训服务方式为网课视频传播,此种培训方式主要为理论培训,效果受限较大,对于受训主体的动机要求较为强烈,同时,培训互动较少,不便于形成培训效果的及时反馈。目前,陕西省的培训师资大部分来自于各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相关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来自周边企业、合作社等机构的具备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过少,对于学员的实践性指导也非常不足。因此有必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资源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职业农民培训之中。

二、优化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及服务支持网络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陕西省农民受训积极性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其思维已经固化,文化程度较低,比较难以全方位地了解培训政策,导致部分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训及服务支持错认为仅是政府的“面子工程”而兴趣寥寥;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前期宣传不到位,通过网络、报刊等宣传方式,职业农民的具体含义及政府真正的惠民培训政策难以实质性地传达到基层农民,导致在调查过程中,仍有大部分农民表示从未听说过“职业农民”这个概念。在宣传过程中,可考虑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来进行政策的传导;通过职业协会举办农业技术下基层等活动来普及农业技术、农产品经销理念;通过树立职业农民典型优秀代表,分享其成功致富经验,让农民开始对这个职业有期待。

(二)丰富培训方法,完善服务支持。当前陕西省的培训体系主要还是以学校为主体,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课堂为载体而开展的理论型培训,内容局限于政策、职业素养等。而真正能够产生内在职业能力提升的更多的是实践性的课程,就需要通过田间技术辅助、农产品销售指导等实操实践活动。这意味着需要将陕西省提出的第三个培训体系,也就是实训网络体系进一步开发落实,可采用“面授+网授”的混合授课方式来综合开展,将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的实践内容录制成网课,并结合线下的“面授”的引导解读以及模拟体验,就能更有效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民。

(三)对接市场需求,优化职业结构。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区域结构及人才特征,在对该地区农民进行培训之前,应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方案设计。根据当地的区域特征,支柱产业状况,以及农民受教育程度,来对接该地市场需求,定制以产业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定向培养一批不同职业结构的职业农民,形成职业的区域内耦合互补,打造出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形成具有区分度的区域化特色品牌,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职业进步。

(四)强化培训考核,健全监督体系。目前陕西省的培训考核主要体现为对于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方面,对于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考核开展较少。导致部分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服务内容认识性不足,整体职责不清晰,培训方案缺少个性化、创新性,甚至有些机构没有培养方案。应逐步健全对于培训机构的资格认定机制及培训考核方案,对培训资料、培训形式、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等内容展开评价,并对应性地进行财政拨款或者资格取缔。缺少对于培训教师的考核,也导致部分上岗教师培训过程中备课不足,对于学情分析不足,对于对接产业发展了解度不足等状况发生。因而,应通过必要的监督体系来进行考核,并对认可的职业教师进行职业路径和薪酬等提升,使其持续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不断获得成长。

三、结语

职业农民的培训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陕西省在培训体系及服务网络支持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需要再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搭建优质培训服务体系,才能从观念上、从实践上,实现全民对于农民的职业认可,进而切实推动陕西农业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陕西省农民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职业写作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