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2-06 15:07:20□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院校

□王 岩 李 钗

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在此后,中央制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出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信息库,高校思想政治课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在相当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然而对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生源水平较低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亲和力成为了一个难度较大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现状

整体来看,民办高职院校从办学理念上注重社会反响,严格教学管理,重视学生诉求,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整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整体上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基础,部分教师工作教学认真,充满激情,大胆创新尝试,吸引了众多学生。同时,还要看到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强,个别思想政治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理想还没完全确定,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可能性,所以导致对于讲台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对于目前的教学工作只能做到基本完成,谈不上对于工作的热爱,更做不到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偶有师生之间沦为“熟悉的陌生人”的现象,课堂呈现出一种相对冷漠的状态。

二、民办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亲和力的前提

虽然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如果想得心应手的驾驭课堂,提升个人的亲和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关注课堂上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到“两个了解,一个充实”。

(一)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在教学准备环节首要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是通过对学生的考查检验出来的,其中包括学生的课堂成绩考核,也包括学生从情感层面对教师的认可接受度,在一些学校这就体现为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教。教学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同样的教学内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就与本科不同,面对不同对象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实施环节的有效性。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还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各方面特点,例如由于不同专业的选择,有时学生的男女比例截然不同,人才培养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略有不同,性格、气质有很大差距,即使是相同专业,有时各个班级风气有各自的特点,另外,区别于之前的大学生,今天大学校园里的“00后”又有其自身的明显特点,所以不但不能千人一面,还要尽量做到千人千面,想要增加课堂的亲和力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去考虑的因素。

(二)深刻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自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它已走过十余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课体系。其中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必修课上存在区别,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是三门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另外再加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形成了高职院校目前的思想政治课体系。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师个人专业限制,在教学过程有时只承担一门或者两门课程,忽略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没有搞清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单纯地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三门课中,按要求必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前开课,先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再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学分,48课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分4学分,64课时,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课程,也为整个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形势与政策》开满4个学期,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1学分。高职三门必修思想政治课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不存在主次之分,他们合理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三)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极强的知识储备,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的学科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学科知识,最终希望学生形成对世界及人生的哲学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持续学习教学领域最新理论,丰富教学课程设计,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更适应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教师不仅及时关注,教给学生如何辨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还应该引导如何正确看待各类网络信息,形成个人对事件的正确看法和客观理性观点。

三、民办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亲和力的对策

(一)重视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确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双方交往的进程,高职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相比本科层次学生往往更加感性,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第一课更显至关重要。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到课率最高,期待值最高,这是高职阶段“打响思政课第一枪”的最佳时机,当然其他课程的第一次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它决定着学生对老师很长时间的认可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白老师给予他们成长的建议和箴言,而不是理论性的通篇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平等与尊重,而不是长辈或者教育者的居高临下。另外,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过程中不必急于讲授课堂内容,先做好师生间的彼此了解,教师认真设计自我介绍,同时给学生留下课下联系的方式,之后再来介绍清楚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体系,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课程的整个内在逻辑关系,再进行课程的讲授。由此可以看出,成功的第一课是建立在教师能够拥有亲和力的基础上,否则,第一课依然只能停留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

(二)拉近师生距离。了解教学对象的前提,是熟悉教学对象。熟悉了教学对象,才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拉近师生距离。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活动等环节,从整体观察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通过课堂互动、课堂作业、特点话题讨论等环节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从个体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热点问题的看法,进行鉴别,整体进行正确引导,个别极端的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及长期关注。精心设置课堂的互动环节,把课堂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形成正确的认识。

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督导教育,播放红色歌曲、抛出最新的热点新闻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同学利用好课前、课间及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解惑。还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联系,首先建立授课班级信息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每个授课专题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以及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关系,作业布置也可以线上线下交替进行。网络方式对于个别内向、害羞的同学,网络沟通可能更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便于师生间有针对性的沟通。

在授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对待每一个授课细节,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始终站在讲台会让学生有教师高不可攀的感觉,适当在课堂互动环节、课间走到学生中间,适当运用肢体动作,增强实际效果。

建议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入职后都兼职班级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最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始终围绕学生,教学案例可以从工作过程中信手拈来,保证了思政课教师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1.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已经过渡到“00后”,再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很难将学生留在课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堂的讨论、游戏、辩论、情景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针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点设置为具体的问题,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问题结论,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获得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要适当发生改变,教师在熟练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加工,在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基础上使用精心设计的口语表达出来,关注官方热词、网络新词,并将这些内容尽快使用在课堂,实现课程内容高大上,讲授语言接地气,与学生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制造课堂话题,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体现课程的时效性。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思想政治课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重新编写,教师要跟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进行教学,始终保证以教材为教学依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前瞻性的看待教学,随着国内、国际发展的现实情况,将学生关注的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国际突发的热点问题,也要及时补充到课堂,满足学生的对知识获取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政治教育性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明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生硬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可将最新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关注度高、参与度高,既实现了师生间的信息共享,树立了正确的管理理念,同时实现了隐性的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院校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如何上好政治课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