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2022-02-05 00:18:15卢露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提高母猪

卢露

摘 要:母猪的繁殖能力可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该文结合广西农垦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的实际,对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包括品种选择、提高母猪产仔率及成活率、增加母猪年产胎次、针对性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等)、加强疾病预防与做好消毒工作等。

关键词:母猪;繁殖能力;提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075-02

母猪的繁殖能力对猪场的生产水平及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规模化的养猪场而言,提高母猪繁殖能力非常重要。广西农垦永新畜牧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养猪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目前基础母猪规模超过10万头,年生猪出栏数量达到250万头。本文现结合该场经验,对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1.1 品种选择与更新 种猪在繁殖方面的性状特点在后代中也会表现出来,如种猪的产仔率低,则一般其后代综合产仔率也相应处于较低的水平,反之其产仔率则较高。种猪遗传基因中的生理性畸形、发育方面的缺陷等不良基因也会随之传递到后代,因此要求科学选择优良的父母本种猪进行配种、繁殖,以获得较好的繁殖率。在品种选择上,目前具备现代化养殖条件的养猪场一般以選择大约克母猪与长白公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进行杂交为佳,产出的二元杂交“长大”母猪有很好的生产性能,平均窝产仔猪数量约12头,有很好的泌乳性,耐粗饲能力强,适应性强,瘦肉率超过65%,可作为商品猪生产的优良母本。对于选留的后备猪,在筛选上要提高要求,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猪[1]。只有亲本的品系优良,才能确保母猪的繁殖性能良好。一般母猪的繁殖能力为3~6胎,具体的胎数很大程度上与饲养的条件密切相关,养殖场可结合实际,每年对老弱、发病、残、低产的母猪进行淘汰,选择一些优良的品种进行更新,一般每年对母猪群种的1/4左右进行淘汰,并对后备母猪及时进行补充,确保母猪群中各年龄段比例处于合理的水平,一般控制中老、中年、青年的母猪数量分别占20%、60%、20%[2]。

1.2 提高母猪产仔率及成活率 一是对初配母猪的年龄进行合理控制。在确保饲养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母猪初次交配的年龄控制在7~8月龄,体重平均110kg左右。二是进行科学配种。要合理控制母猪配种时机,一般在母猪的外阴部红肿消退、粘液呈拉丝状、按压背部表现出明显的反射反应或者耳动反射、四肢挺直等症状时交配为最佳。在母猪发情后24h即可进行配种,10~12h后再复配1次。三是提高受精率。公猪的选择要求品种优良,提前进行精液的镜检,精子活力超过0.7时才能用于配种,目前推广人工授精的方法,可提高受胎率、增加猪仔数量。为了避免胚胎死亡,可在授精后的10~13周及时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确保饲料新鲜、不变质,尽量将环境、饮食中可能对母猪产生的应激反应降到最低,确保胚胎的成活率。

1.3 增加母猪年产胎次 母猪年产窝数受断奶时间及断奶后发情期等因素的影响。断奶时间可控制在28~35d,且断奶后让母猪1周内尽快发情,可以有效提高年产窝数[2]。

1.3.1 控制母猪膘情 母猪如果过肥,会影响其产仔能力,导致产仔数量少、成活率低、猪仔体重轻、奶水质量不佳等问题;母猪如果过瘦,则会影响到胚胎的发育,且产后母猪容易迅速消瘦,严重的可造成母猪瘫痪。因此,要对母猪的膘情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一般进行分阶段饲养,控制母猪产前、断奶后的体重差异在10~15kg,促使母猪断奶后尽快发情[1]。

1.3.2 缩短哺乳时间 母猪产仔后尽早断奶,一般21~28d即可断奶,之后5~7d多数母猪开始发情配种,超过90%的母猪可继续受胎,这样确保母猪年产2~2.5胎。母猪断奶后到配种这段时间为母猪提供全价优质饲料,以增加排卵数量、提高受胎数。

1.3.3 促进发情 断奶后,及时将母猪与公猪混合养殖,以刺激母猪尽快发情,必要时可选用促性腺激素;此外,还可延长光照时间,对促使母猪发情比较有利,能增加排卵数量。

1.4 针对性饲养管理

1.4.1 后备母猪 对于后备母猪,要结合母猪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如果母猪长势过于瘦小,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多添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养分丰富的食物,提高能量饲料的供给比例,促进母猪快速生长,尽快进入配种阶段;如果后备母猪长势过胖,则要求在饮食中降低能量饲料的比例,提高青绿饲料的比例,且要促使母猪多运动,提高自身体质。

1.4.2 空怀母猪 空怀母猪即为刚体成熟或者刚分娩完的母猪。对于此类母猪,要求体型中等,不能过于肥胖或者过于瘦弱,便于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饮食上要求提高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饲料的比例,多添加豆粕、鱼粉等;此外,还要注意矿物质养分的补充,在饲料中多添加矿物质含量丰富的成分,比如骨粉、蛋壳粉等。冬季让母猪多晒太阳。母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发情阶段,维生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因此要多添加菜叶类饲料,如胡萝卜、青绿饲料等;能量过高的饲料要少喂,避免空怀母猪体型肥胖。让母猪多运动,圈舍内保持干净整洁。

1.4.3 妊娠母猪 妊娠前期即配种的第1个月,饲料给予上确保低营养水平,每日每头投喂饲料1.8~2.2kg,每日每头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13%~14%;妊娠2~3个月时母猪的食欲增加,代谢功能旺盛,饲料给予上要确保在中等水平,每日每头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14%~15%,每日饲料投喂量为2.5kg;妊娠80~107d时为母猪的妊娠后期,此时胚胎快速生长,体重可占到出生时的2/3左右,因此提供的饲料要求达到高营养水平,每日每头母猪的饲料重量控制在3kg,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16%~18%。妊娠期母猪还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提高其体质,饲养中避免过于拥挤,尽量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避免出现胚胎死亡等现象[2]。

1.4.4 哺乳母猪 对于哺乳期的母猪,一定要保证营养全面,严格按照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进行营养的搭配,确保养分全面、充足,在此基础上确保饮水充足,冬季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尽量投喂温水。圈舍内的环境要求干净清洁,冬季结合当地气温特点适当安设增温装置,控制圈内最低温度超过25℃,夏季要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避免母猪出现中暑等症状[3-4]。此外,由于母猪怀孕时不能注射疫苗,因此分娩后体内的抗体水平降到了较低水平,因此要及时注射疫苗,包括猪瘟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以提高分娩后母猪的体质,增强其抗病能力[5]。

1.5 加强疾病预防,做好消毒工作 父母本种猪常发的一些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其繁殖能力。对于种公猪来说,影响较大的疾病类型有睾丸炎、睾丸发育不良、無精少精等;对于母猪来说,影响较大的疾病有阴道炎、子宫炎、乳腺炎,可导致母猪发情期延迟、产仔率不高、配育后难以受孕,或者产下的猪仔死亡或体质弱。除此之外,发育不良等常发的疾病也会导致猪繁殖能力的降低,因此要加强疾病预防。

怀孕母猪如果发生猪瘟,可导致流产,因此要重点做好疾病的预防,提前选择优质弱毒疫苗开展接种工作。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0d左右进行接种,经产母猪在断奶时进行肌肉注射(注射量为2头份),每年免疫注射2次。细小病毒可导致胚胎的死亡、流产等,因此母猪在配种前0.5、1个月左右时分别注射1次[3]。伪狂犬病(可导致胚胎的死亡、流产等)、乙型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青年母猪1~2胎时容易发生,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传播)、蓝耳病(可导致呼吸繁殖系统综合征)等,要针对性提前做好疫苗接种[6]。

对于有些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包括注射疫苗等。目前母猪生产中与繁殖能力相关的疾病类型有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等,要重点加强防范。此外,还要做好其他相关疾病的防控,避免母猪出现一些繁殖能力方面的障碍。其他类的疾病要加强日常的保健、消毒等工作,创造不利于疾病发生的环境[4]。

2 结语

总之,规模化猪场要从根本上实现母猪繁殖能力的提高,需要结合各阶段猪群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在饲料营养成分的搭配、疾病尤其是一些繁殖性障碍疾病的防控、日常饲养等方面做好管理,确保饲料中养分齐全充足、环境干净卫生,促使母猪生长状况良好,适时发情、排卵,配种后顺利受胎。

参考文献

[1]毛敏.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44.

[2]季跃光,王乐.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综合技术措施[J].新疆农业科学,1998(2):18.

[3]缪宝良,鞠昌华.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8):89-91.

[4]王孝玲.提高母猪窝产健仔数的几项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4):51-52.

[5]车丽涛,张春勇,韩佃刚,等.甘草次酸对青年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4):1586-1594.

[6]李刚.母猪繁殖发情能力下降原因分析[J].兽医导刊,2019(12):228.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提高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10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相关管理措施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