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2022-02-05 00:18卢紫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

卢紫冰

摘 要:为提升河南省农业人口的人力资本,该研究聚焦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了现行培育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政策环境缺失、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失衡、农业领域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模糊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因此,在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科学设置培育课程,开拓创新培育路径,引进农村实用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效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155-04

1 引言

自2012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具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来,随后8年每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作出战略指导。同时,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相应工作,致力于培养出一支具有中国“人地关系”特色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提升农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院校数量、课程设置、认定标准、政策执行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胡焱[2]研究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急剧减少现象,得出现有农业培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陈新忠[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农民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发现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内容陈旧、培育资源未能有效统筹等问题;闫志利[4]运用KSAIBs模型分析了全国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经验,发现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沈琼[5]通过对河南省主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农民展开的问卷调查,提出农业风险高、营商环境弱均负向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其研究多是从乡村振兴角度、农业现代化角度分析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6-8],而对当前职业农民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培育等问题认识并不全面,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河南师范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地考察,从培育各方角度深刻分析了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探究其背后的本质原因,以期探寻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效率的工作路径。

2 河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2019年,河南省播种面积1.468×107hm2,居全国第1位,粮食产量6.695×107t,居全国第2位,而第一产业占比由1982年的41.1%降至2019年的8.5%,农业作为保障性产业其生产总值的贡献水平在逐年降低,产业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关键。据此,本部分主要从培育对象、培育师资和培育基地3个角度分析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2.1 培育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直接受众是农民,农民数量和质量均对培育政策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河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2020年间,城镇人口数不断增多,而乡村人口数不断减少,城乡人口的二元结构于2017年出现拐点。截至2020年11月1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508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数的55.4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为4429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数的44.57%(见图1)。

正如著名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中间经历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在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产业向非农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由富余到不足,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富余的人口资源无法接受培育而转换为优质的人力资本,农民对高效的农业生产技能、农产品经营理念不关心,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清楚、不坚定,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发展。

已有研究表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有显著影响[1,9]。在河南省常住人口中(见表1),拥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依次为27.57%、42.13%、17.11%、13.19%,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最多,两侧拥有小学文化程度、大学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小。取得的成果得益于我国全力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而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和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会直接导致农民在对培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困难,从而影响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河南省劳动力还表现出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失调现象,年龄大的成员拥有较长时间的务农经验,短时间难以转变固有的农业生产习惯,表现为即使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也未必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所带来的农业生产力有限,导致农业发展未来面临人才的困境。

2.2 培育师资 师资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过渡的桥梁,在调节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农民的可接受程度之间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部分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聘请了高校院所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但对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胡国良[12]对于全国各地农民开展的调查中,超80%比例受访者期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智利红[13]对河南省830名培育对象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有46.5%的农民反映培训内容与所需技能不符,29%的农民反映缺少培训后服务,表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种类设置缺乏针对性、师资质量参差不齐。

培育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难以被发现。种植结构不同的农民或是种植结构相同而处于不同时期的农民,对于培育的需求不同,有农户局限于自家小农经济,有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而进行规模化经营,也有农户从事于农产品的加工制造,等等。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他们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局限于生产技能类问题,更加深于对产品经营管理理念与品牌营销技能的需求,如农产品营销、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市场运作和农产品品牌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我能力提升的知识。

2.3 培育基地 培育基地作为新职业和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单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4],其建设水平是影响职业农民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培育基地建设涉及经费、师资、场地、仿真生产环境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其社会服务功能也受到阻碍。一方面,培育基地与职业农民培育院校在实训目标、实训体系和师资队伍上的差异,且政府存在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现象,导致培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受限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培育基地的生产成效难以及时显现,见效周期长特点严重阻碍了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热情。此外,政府还鼓励涉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充当培育基地。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涉农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强。企业固有思维认为人才培养是政府的事情,总以利润为目标,致使实际培育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挂牌或签约的形式,没有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涉农企业缺位情况下,职业学校仅满足了教学需要,达不到现代化农业培育标准,未能真实还原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真实场景。缺乏涉农企业深度参与的培育基地建设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造成农民理论与实践脱离,技能应用能力低,而导致培育效果不佳。

3 现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分析

以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为基础,厘清现行培育政策下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培育政策的效率。

3.1 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环境缺失 政策环境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在财政支持方面,截至2019年,仅有11%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拿到规模经营的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力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的农业支持政策仅限国有企业和大型农业经营单位能够获取大多数的补贴支持,而发展中的小规模新型职业农民容易遭到忽视。在信贷业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职业农民扶持体系,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的资金问题亟待解决[15]。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等领域还有待完善,保障范围有待扩展。在不能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学农、安心务农的情况下,农民会由于机会成本而不愿接受农业职业培训[16],继续向城市二、三产业部门流动,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3.2 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失衡 在工农协同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正常现象,也是必然规律,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应当是合理的适度的,大量流失会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面对城乡工资收入差異,优质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根据培育对象数据显示,2011—2020年间,河南省农村人口数量占比由59.43%下降至46.80%,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缺乏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农村出现经济“空心化”现象,经济活力匮乏,导致农村土地搁荒撂荒、农村环境无人治理等一系列问题[12],从而限制了农村发展的动能和劲头。此外,养老问题和教育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出也会愈加严重,老无所依、幼无所靠问题亟待解决,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职业农民培育培育落实的对象选择受阻,从而不利于产生较好的培育效果。

3.3 农业领域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据王欢[17]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去向意愿的调查数据,76%的涉农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工作于城市,而非涉农专业的这一比例竟高达91%。同时在农业机械组织内部,相关工作人员老龄化、低学历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的推进和发展[18]。一方面,农业是比较利益低的产业,一直以来国家牺牲农业利益来扶持工业的发展导致在农业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收益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很多人认为农村是社会的底层,农民是社会底层的人,传统的“跳农门”观念也促使农村的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而城市的人们更不愿流入农村。在教育观念方面,大多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刻意避开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他们大多认为从事农业工作是一种教育失败和教育浪费。以河南为例,根据河南省2017—2020年的本科一批投档线,2017—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的投档线长期居同水平学校的末次,农业在缺乏人才流入和优质生源的情况下,农民职业培训受限严重。

3.4 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模糊 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未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只是将城市化的职业教育实施于农村,机械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多地区的农业职业教育未进行细化分类,不能根据农户的经营规模、耕作方式、作物品种等情况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专业化指导,也未对农业技术类、经营类与管理类农户的需求分别展开研究,造成现有职业农民培育效率低下。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论报名参加培育的农民从事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置课程会统一安排给农民,部分课程内多设置有专业知识,对于普通农民的可接受程度未给予充分考虑。此外,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主要由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共同承担,各组织之间难以统一协调管理,容易产生多头指挥的情况,这都需要我们改革现有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建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模式。

4 对策建议

基于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聚焦于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环境缺失、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失衡、农业领域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模糊等均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效率。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职业农民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营造长期稳定的培育环境,政府应提前做好发展规划。不仅加大对职业农民教育的资金支持,巩固农民培训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保障农业院校招生质量,提高农业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国家在农业院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基于政策支持,提供优越条件促进青少年选择农业院校。

(2)科学设置培育课程,开拓创新培育路径。培育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依据当地农产业开展针对性教学,培育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活化各类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现场教学,针对高水平的人才的培育因材施教,提高课程培育针对性。正确理解“农村实用人才”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对于培育课程提出的高要求,科学设置培育课程,满足多元化农户需求,提升农民对课堂培育的转换率。

(3)引进农村实用性人才,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本。面对劳动力回乡就业没有发展前景、涉农专业对学生、农民吸引力低的现实,改变其固有观念是扭转“离农”思想是关键。在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中,增加思想文化教育,依据农民普遍的文化水平进行教学设置,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吴晓婷,杨锦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收入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2):190-199.

[2]胡焱,王伯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17(08):148-152.

[3]陈新忠,庹娟.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教育与职业,2020(01):101-107.

[4]闫志利,王伟哲,胡静.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与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37-43.

[5]沈琼.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的关键因素及面临的难题[J].社会科学家,2020(09):15-21.

[6]刘芙,刘玲,高珍妮,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法治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21(06):62-64.

[7]刘琦.乡村振興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1(02):86-87.

[8]刘畅,王思怡,马国巍,等.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以黑龙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4):568-577.

[9]周瑾,夏志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从业选择的微观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2):94-98.

[10]刘双,佟明湛.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基本界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1):29-34.

[11]陈新忠,庹娟.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教育与职业,2020(01):101-107.

[12]胡国良,黄美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20(04):94-100

[13]智利红.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2):64-68.

[14]王金震.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基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J].成人教育,2019,39(10):48-51.

[15]许荣,肖海峰.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及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35-142,169.

[16]刘玉安,徐琪新.从精准扶贫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紧迫性[J].东岳论丛,2020,41(02):74-82.

[17]祁占勇,王志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4):107-117.

[18]曾俊霞,郜亮亮,王宾,等.中国职业农民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基于国内外农业劳动力人口特征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07):130-14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