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强
如今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对部分重大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资产预算项目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与所属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然而,从绩效考核的过程来看,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仅限于对优先事项的事前考核,而对其他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不够深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构也够不合理。
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方向不是实现利润的扩大,总体思路是为了实现对其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会出现因管理不当而流失的情况,更好的实现其社会公益性。然而,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而管理权也分散在各个部门中,存在一些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得单位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向需要进一步清晰化。
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不同于企业,其内部各种绩效管理工作都不能够简单的以盈利的多少来评价工作的执行情况。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定时,需要更为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该体系应该不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限制、不受部门领导的影响,而是一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并且不能只做定量评价或者定性评价。然而,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工作时,评价指标的选取过于简单,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客观性得不到保障;并且在一些单位选取评价指标过程中,对选取的指标需要的数据的现实可得性考虑不够,造成整个绩效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即使在一些已经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单位,再具体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却不遵循已经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只能停留在规章制度与评价体系上,而得不出实际结果。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及管理权存在十分分散的问题,造成各个部门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沟通;而管理层级之间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工作又缺乏协调,这种缺乏协调沟通的现象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具体展开时,信息不能及时得到传播与共享,在遇到绩效管理障碍时,不能有效快速的对问题实现解决。最终,协调沟通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固定资产绩效及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水平提升速度较慢。
当前,从一些现有的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来看,总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固定资产使用频率较低而没有起到购置时设想的效果问题,固定资产保存条件较差而导致破损率较高的问题,对固定资产使用时方法失当而造成的维修率超标问题都是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甚至出现单位固定资产被一些部门据为单个部门所有的现象。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处置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并不断完善是保障其绩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及有效进行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有待拓宽,没有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做出规范性的约束与指导,这使得其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长期不能提升。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各领导层级中,还存在着一些在固定资产购买环节应严格控制而在形成固定资产后的管理较为放松的现象,这种管理思想已经落后于现代的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在侧面反映了事业单位内部整体的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管理思想亟待变革。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还需要继续加强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主要管理事项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工作中,就应该对上述内容有所考量,而且建立法律法规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途径,能保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目前,我国面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所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真正起到规范性的约束和指导作用。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效率长期得不到提高。此外,公共部门的各级领导在购买固定资产过程中管理力度不强,购买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比较放松。这种管理理念明显不适用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需求,同时这也说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整体水平应尽快提高,所形成的管理思想也需要有所调整。
当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事业单位要想购买固定资产必须经过严格的申请与审批过程,但是在一些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审批及监督机制还存在一些漏洞。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单位过度过多的购买固定资产,同时这些固定资产的不能够得到有效率的使用,这直接导致了国家事业单位资金的浪费,不利于事业单位公益性的体现。同时,在一些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形成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容易在事业单位内部滋生出腐败的现象。这些原因都给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使得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是实际上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和监督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许多单位购买过多固定资产的主要原因,购买之后这些固定资产又不能被有效地利用,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这也是事业单位公益性弱化的一种表现。另外存在一些事业单位,在监督固定资产形成环节的工作中,还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就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而且公共机构也很容易产生腐败。
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中缺乏协调沟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在不同的部门,单位难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重要的固定资产,各个部门可能进行了多次管理、重复管理,而对于一些闲置或者利用价值不大的固定资产,又产生了没有部门参与管理的现象。同时,在单位内部一些部门缺乏固定资产时,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借用也存在较大问题。
当前,我国总体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专业人才还不充足,在很多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过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因此很多单位因为人才的缺失造成了很多问题。同时在一些单位,一些工作人员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业务知识,但是其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工作。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数量还不够,不仅如此,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从事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实践能力也不强。此外,在事业单位内虽然有些干部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思想道德素质不过关,明显缺乏责任意识,在搞好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要出台鼓励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的政策措施,起到监督执行的作用,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政策与措施也急需进一步推出,在明确绩效管理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的情况下,一方面按照规章制度监督其工作执行情况,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工作积极性产生充分调动,这需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要明确结合固定资产的所有者来展开,这就需要落实国家的统一的管理,政府进行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展开行政管理和使用,不同的部门也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内部职能部门同时要做好对于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对所占有的固定资产,要根据不同的行政事业管理需要来展开具体化的管理。
第二,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要落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同时,要推动实物费用定额制度,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优化整合,帮助增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质量,同时可以将不同的固定资产落实到不同的行政部门,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统一。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展开有效的监督和处理,帮助落实不同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求,可以结合不同的资产来展开购入使用和处置,落实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跟踪监管,实现财务核算与实物资产相统一,达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的效果。
第三,在大数据时代,应当要积极地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展开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其中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基本信息、卡片管理,做好使用状态处置情况和收益情况的综合性分析,并搭建起完善的记录档案。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报废、折旧等方面要做好良好完善的信息处理,确保整体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规范。
面向固定资产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明确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相关事项。以管理制度为依据,建立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就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而言,所涉及的内容应当包含固定资产的购买置办、使用和闲置处理的各个过程,并明确处理要求。在为各项工作配置固定资产时,需要有合理的标准,相关的标准需要包含数量、价格和功能。同时这些标准也能为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依据。就监督检查工作而言,面向的主要对象指标有购置预算、采购、资产配置。事业单位在确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通用配置标准,比如办公设备家具类的固定资产,应当遵守《中央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总标准》,该标准中明确了家具的资产项目品类、最大数量、最高价格、最低使用寿命以及性能标准。对于在标准中未提及且事业单位需要购买的固定资产项目,需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密切结合,经过协商和研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以及购买的标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基于现阶段大数据时代来做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数据支撑和保障,所以必须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作用。行政单位管理人员也应当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要明确落实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同时,还应当要注重做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强化培训,将固定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要积极借助大数据生态的相关信息技术,来不断地强化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推动整体的行政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为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需确定详细的绩效指标、评价分数。完成该项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需要成立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组,该工作组负责完成考核指标的选择、指标得分的计算、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想合理、准确、全方位地评价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综合选择评价指标,合理设置评价程序和指标权重。正确选择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这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需要满足的条件有综合、可行、可比、定性与定量,以定性指标的选择为例,是指不能直接被量化的指标。就比如开发固定资产制度系统,不能被量化的指标就是管理能力建设,能够量化的指标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配置。定量指标的选择是指能够准确界定、准确计量和确定性能。在实际工作中,将购置预算执行率、内部转移率、处置平台交易率、人均占有率、增长率确定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定量指标。
对固定资产调拨环节的评估,一是评估固定资产调拨是否符合调拨条件和调拨标准,二是是否按照程序提交采购申请审批。三是公共行政采购的实施情况。四是面向固定资产采购、质量验收、维护保管和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内部管理制度。五是如果单位购买、接受捐赠,无偿转让和以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就需要办理验收手续,并将相关信息储存下来。六是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以确保账户的记录情况与事实相符。执行调拨环节的绩效管理,涉及的定量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超额指标,这一指标反映的内容是资产配置是否过度,哪些过度配置的固定资产不能被充分利用,这是资源浪费的表现,因此资产超额指标越低越好。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超额资产率=(实际固定资产/核定分配固定资产)×100%。调拨环节的定量绩效指标还包括公共事业占比资产率,具体是指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共事务占总资产的比例,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分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该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公共事业占比资产率=(用于公共事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计价值)×100%。
对固定资产采取绩效管理,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前后的全程把握,促进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实现合理配置、充分使用和科学处置。协助事业单位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优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方便上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处置阶段固定资产的处置范围包括闲置资产、陈旧过时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让的资产、存货损失、坏账和异常损失的资产,及其他一些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需要进行处置的资产。在处置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工作中,会用到的评价指标有资产闲置率,这项指标能够衡量事业单位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比例,这一类资产比较常见的是有使用价值但未使用的资产,还有因损坏而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该指标的计算公式是资产闲置率=闲置资产价值(金额)/固定资产总值(总额)×100%。
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能够提高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能够量化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处置流程的管理成效,能够加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的力度,最终逐步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