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2022-02-05 09:52赵琰琰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规范化基础事业单位

赵琰琰

(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市场化使得传统的经济运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事业单位因为其特殊的属性,日常管理效率往往较低,所以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事项,财政预算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只有合理有效地完成财政预算,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是财政预算执行的审核和监督部门,只有规范、有效地完成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才能得以提升,从而对事业单位各部门起到有效的协助作用,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如果会计工作不够规范,会计信息则缺乏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造成事业单位的重大损失。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只有发现和解决现存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推进事业单位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提升事业单位管理的整体效率,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基础作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层面存有偏差

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层面的规范化管理容易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单方面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收集、整合与汇总财务信息,仅涉及事业单位的日常收支事项,仅有会计做账就足够,科学化管理的自觉性不足。管理层面的不重视造成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未能严格依照新出台的会计准则、流程及操作规范来完成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显得杂乱且缺乏章法,会计信息易存在明显纰漏。

(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相应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大都由会计从业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摸索而来,或者依照过往从业经验制定。不难发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具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并未形成一套一体化的健全管理制度,很难走向真正意义的规范化。

(三)监察的力度较为薄弱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任何制度的出台和有效落实均依赖于监察制度的保驾护航。如今,事业单位管理层往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缺乏有力监察,一些事业单位未能从思想认识上对监察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只是对会计实际工作状况加以简单问询,监察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随意性。

(四)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质量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一线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岗位胜任能力,不断地提升从业素养。就当前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年龄偏大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利用计算机从事日常会计基础工作时熟练度不够,而年轻职员对于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业务熟练度也不足。

(五)缺乏内部管理机制

如果会计内部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会使事业单位难以科学合理地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就目前而言,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度低。对于人员管理而言,主要问题是管理机制不完善。该类问题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责素养及专业素养,并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岗位安排而言,主要问题是会计工作难以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岗位设置无序、岗位职责不明确,甚至岗位性质重叠等现象,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复杂程度提升,并且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会计凭证不符合规定

就目前而言,在部分事业单位当中,存在一项重大疏漏,即会计基础凭证管理失序。该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会计凭证填写没有严格遵照相关规范标准;二是会计凭证的审核过于简单,缺乏严谨性。造成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工作程序被简化,会计人员缺乏填制会计凭证的耐心,导致原始凭证与填制凭证在内容及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出入。对于会计审核存在的问题而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操作过程中违背流程标准,并且忽视了与相关规定存在差异的部分凭证单据。同时,在执行报销制度时也存在违规现象,对于小、杂、常规性的报销缺乏审核的耐心,对重点项目或重大资金支出又缺乏完善审核依据、重点审核能力及风险意识。

(七)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下,只有使会计基础工作与当今高新科技相融合,才能极大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目前而言,会计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计算机硬件设备难以满足会计管理的实际需求;二是信息系统的漏洞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下降。除上述两类问题之外,影响最大的一个客观因素,即会计网络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因此,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增强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确保事业单位自身运营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对长远的稳健发展也大有帮助。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增强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视力度,注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标准,对其开展规范化管理,以便健全相应的激励和扶持制度,使事业单位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要深切地意识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常识,以增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财务管理逐渐趋于优质化。促进管理会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夯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根基,同时也能科学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确保事业单位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推动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还要善于提高思想认识,切不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掉以轻心,应以更加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更加规范的管理理念,学懂并弄懂财务会计行业的有关法律、规范,善于汲取前沿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思路和方略,形成规范化管理的领导合力,带动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逐步提高会计基础的工作质量。其次,要科学分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能,促进其经济责任的有效落地,对其加以科学化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效率,助推单位整体有序发展。最后,要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况,自觉健全管理事项,转变并创新管理模式,对管理效果科学有效地展开评估,使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做的工作与规范化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补齐工作短板,强化工作弱项,第一时间察觉并锁定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的规范化管理套路加以系统化改进,从而便增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制度做先导和保障。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假若缺乏一套系统完备、部署周密、切实可靠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时,就会丧失目标性,针对性亦严重缺乏,难以有效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所以,事业单位要结合行业制度,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密切联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的发展现状,积极稳妥地改善并优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依据工作实践的归纳、总结,不断扩充制度内容,以此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完善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照国家或部门公布的行业及政策规范,对有关制度加以规范化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制度的实践指导价值。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监察力度

要有效达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不能缺少管理的监察力度。首先,事业单位要推动管控制度落地做实,就需不断规范财务稽核制度、财产保全与财务预算制度,同时财务收支审批流程也应做到规范。在上述环节中,要依照事业单位所处的市场行情及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现况,密切联系相关制度,定时定期考察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并开展有关评估。假若在此时期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暴露的若干问题,或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所存在的行为失当、流程失范的现象,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加以相应处置,以便将棘手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整体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使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并及时化解。其次,要推行外部监督的工作思路,外部监督要与内部监察有序联动、共同配合、内外呼应、整体发力,方能不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事业单位不妨与会计事务所展开交流,必要时可请具有一线经验的事务所会计师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可定为监督与评估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动态及效果,并结合事务所会计师的良好意见和建议,编制能够规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风险的规划方案,以便将财务风险的预防落到实处。最后,会计从业人员的表现要与人员自身的绩效相挂钩,以调动和督促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以后,就较为容易建立对岗位工作的归属感。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开展监督时,还要特别注重考核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胜任程度和从业行为,对存在问题的考核项目要严格督促其整改,对于从业人员不符合现实状况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要监督其改进,以便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效益。例如,假若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账目被查出随意更改、发票书写失范、印章的使用失当,不得姑息或者迁就上述行为,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该处分的处分,该督促整改的整改。同时,还要使受处分的从业人员明确惩处并非目的,惩处的关键在于警醒和震慑,进而同心协力共同将财务风险隐患遏制住。另外,事业单位还可定期评估会计基础工作的进展状况,并对其中突出的问题加以要点化罗列,据此提出改进意见。依托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定时的监察或监督,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将会更有保障、更有效果。

(四)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位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人品与职业素养兼备。对此,事业单位应当从加强现有会计人员培训教育与引进优秀人才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综合素养。在人员培训教育方面,单位应当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职责道德教育培训,防止会计人员因责任意识缺乏或职业能力不足,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下降。对于优秀人才引进而言,事业单位应当综合考量人才的各项素养,保证引进的人才不但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格品德。

(五)强化内部管理

强化内部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即系统化的工作流程。通过该方式,事业单位能够在测评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并根据风险类型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不受影响。对于内部管理而言,事业单位应当抽调专人组建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而后在日常工作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分析内部的管理,防止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近年来,受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的不良资产数额不断增长。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将应收账款进行细分,而后分配给个人,并将其与绩效考核相联系,从而不断收回资金。

(六)对不良账务进行分析处理

实现不良账务精准分析处理的关键环节,在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应收账款的账龄。在账龄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各类应收账款的欠款时间进行准确分类,而后通过欠款时间对该款项能否收回及回收率进行预估,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对自身的不良账务形成全面认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可以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账龄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及分析。因此,为避免资金管理问题的出现,事业单位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单位资产评估不准确的现象。同时,通过对不良账款的科学分析,也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全面地掌握自身内部的资金账务情况。

(七)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无论什么类型的组织形式,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也符合会计核算内部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化、精细化,有助于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首先,应该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其次,加强技术层面建设,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核心技术,结合网络技术,在获取会计信息的同时,实现会计信息有效传递和合理共享,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制定单位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结语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事业单位规模、业务的日益扩大,会计基础工作中逐渐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为此,应当从内部监督、会计人员管理及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同时,需要全面增强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监察力度,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基础事业单位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