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瑜 邱小群 杨敏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同时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融合的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国职业教育战线正在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引,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随着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目标是构建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校企协同育人。从具体举措上来说,有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等实践形式。但客观上,存在学校和企业对待教育与产业的价值理念、人才评价、体制机制诸多不同,往往出现刚开始意愿强烈,但在具体合作中校企双方期望值逐步降低的情况,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层次浅,学校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多数职业院校从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才正式开始规划,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对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基本完成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通识教育的普及,在专创融合及双创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相对密切,专业人才培养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践教育活动。但是人才培养和输送大多局限于专业技术技能需求方面的对接,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较少见,这也正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但开拓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究其根本,与职业院校着重培养适合当前行业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缺乏参与产业创新发展,联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校内的通识、专创融合及双创选修课程教学为主,辅以双创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合作,开展真正有创新价值的实践项目,导致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对接行业企业或市场需求,多数项目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师生难以将专业优势应用于社会创新发展,催生优质的创新创业成果。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时代的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更多的责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更高层次的目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育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理念,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更深更高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源自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意识的学生,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思维、敏锐探察能力、专注执着精神的技术创新能手;面向少数精英学生,培养具有开放包容心态、社会责任担当、敢闯敢试精神的未来企业家。
本校实施的分层施教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架构,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竞赛选手实验班、创新工坊创业项目班,使学生初步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素质。
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相对狭隘,缺乏信心,需要进行认知引导、兴趣激发、技法训练、创新尝试。因此,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制定普及性双创教育培养方案:开设创新创业通识基础课、专创融合的专业核心课和双创类选修课,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始终,覆盖所有专业学生,确保至少完成7个双创学分的普及化教育。同时,双创类选修课程可通过参赛获奖、项目研发、专利成果及创业实践等途径认定相应学分。
面向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跨专业的双创实验班,课程体系包括创客成长、素质拓展和实训实践三个模块,从前沿应用技术开发、文化创意设计、创新思维训练,到创业者素质激励与养成、创新项目研发、创业项目规划系列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累计10学分即可获得“橙汁创客荣誉证书”。
面对期望深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我校与企业联合开办腾讯云创新工坊和创业项目班。腾讯云创新工坊以培养“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由校企共同制定针对不同主题工坊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流行的开发技术、大量的企业项目案例,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先接受技术培训,再开发真实项目,在毕业前积累一定的开发经验,可以省略入职后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大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创业项目班以跨专业学生团队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创业项目,在企业家的指导下,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规划、设计研发、融资运营等一系列实践演练。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经历从0~1的项目开发过程,体会团队协作的创业历程。
本校开展的腾讯云创新工坊是由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深度合作项目,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指导下,基于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按照企业岗位方向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引入行业企业实际项目,联合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开展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4月,开设首期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发、云计算综合运维、企业SaaS云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视频直播App应用开发、游戏应用开发6个主题创新工坊,校企共同制定各工坊的人才培养方案,由驻校工程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以工坊为载体,依靠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快速掌握主流开发技术,扎实提高学习能力,逐渐融入创新型项目开发实践环节。学生通过企业案例教学和参与横向课题开发,可快速掌握行业前沿开发技术和岗位核心技能,并获得职业能力认证和就业推荐服务。腾讯云创新工坊的举办,探索了一条依存于知名企业生态环境,具有清晰岗位能力培养目标,流行技术和开发标准为支撑,校企深度联合培养,共同服务于行业生态的技术开发和人才需求,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本校与珠海金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创业项目班,构建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部门协作管理制度。在企业家和校内导师组成的导师团的共同指导下,各项目团队经历选题论证、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开发、企业规划、财务分析、风险评估一系列创业项目研发过程。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既有创业者素质激励与团队建设、项目开发与管理、项目推介及融资路演,又有产品开发的前沿技术引导、商业运营方面的先进理念,学生不仅能发挥其专业所长,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技术应用,共同体验项目从创意创想、市场调研到规划设计、落地实施的全周期实践经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由校内外导师、学生及投资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注重创业过程与项目成果相结合,建立全方位科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本校建立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实训实践为抓手,实训中心、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外基地为依托的多极化、递进式双创育人体系架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含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专业与双创融合的课程、创客成长类选修课、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实践实训类选修课等超过一百门课程。双创实践活动以校级品牌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节为主线,贯穿双创训练营、创业沙龙、企业家讲堂、企业参访、创新创业成果展示、自主课堂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和展示平台。创新工作室主要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家指导学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攀登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专业社团实践、社会服务学习等,其中涌现出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腾讯云工坊一批享誉校内外的创新团队。我校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珠海市和香洲区人社部门的两级孵化机构认定,具有联合企业共创项目研发、共同培养人才和项目孵化多重功能。众多校外双创基地有利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创业经营、实习实践、联合培养、人才输送和社会服务一系列校企合作。由“双创教育+实训实践+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组成的双创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极化的双创教育、实践、社会服务的条件和平台,确保双创意识全覆盖,创新钻研有条件,创业项目可落地,校企合作有支撑,产教融合易实施。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我校教师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教学思维、逻辑和方法,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尤其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作为的实践,帮助学生反思迭代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和困难挑战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也就是成为创业探索型学习者。推行“师生共创”的专创融合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先行动、后学习”的成长体验,主张“高行动、高反思”的引导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过程和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考核方法,全面转换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角色定位和教学体验。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始终根据市场环境需求而定,对标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基本处于融入岗位技能和跟随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技进步节奏的加快,数字经济将带来更大的行业变迁和企业革新,搭建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全面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应对快速变化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将成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探索经验,未来尚需在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高职院校融入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