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教育融入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全过程

2022-02-05 07:10殷竹钧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法治

殷竹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5/c_1120183974.htm。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法治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将核心价值观设置为法律制度的底蕴,借助于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的强制性和明确性向社会传导核心价值观。为此,必须在高校网络思政课中充分发挥法治思维的功能,确保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与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同频共振”;学习和借鉴交叉学科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更新高校网络思政理论课程内容,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借助法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核心价值观内化功能的质效。

一、网络思政课中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内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最主要是来自价值观的多元化、相对化、娱乐化、功利化的挑战。由于大学生受到多元外在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对其接受主流价值观形成有力的阻却,甚至会诱发大学生反主流、反核心、反权威的倾向。同时,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对化会导致正面引导的失效,国家和社会主流媒体宣讲的价值观难以取得部分大学生的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与部分大学生个体价值观之间缺少通约的“桥梁”,最终导致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失去凝聚部分大学生共识的功能。再加上部分大学生不关注道德、信仰与政治,而是一味热衷于明星等娱乐化节目,甚至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娱乐化。因此,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当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也就决定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吻合的运行机制和方法。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现行法治教育与核心价值观塑造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学校规章制度对核心价值观塑造同样有“保障不力、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意识到核心价值观表层看来是观念,而其本质恰恰是实践、生命力在于实践。质言之,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所“响应”,必须将其渗透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以法治文化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内涵,就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将核心价值观的24字精神内化于高校法治建设教育全过程,确保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计中得到体现、在大学生法治实践中得到落实,从而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价值层面的软性约束转化为制度层面的硬性管制,确保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生根发芽。

二、高校网络思政课中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网络思政课中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立足于两者融合的可能性。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要一手抓文化培育、一手抓融入法治,使二者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而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①何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手抓》,《人民日报》2017年3月3日。因此,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的可能性必须围绕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的关联度。在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核心价值观作为观念导向为法治的刚性注入温度和情感;而法治的有效运作则为高校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注入生命力,从而使其具有了可持续性。“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抓住了让德治和法治实现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形成‘默契’的关键点。”②桑胜高:《核心价值观融入 让德法共治产生最大效益》,《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因此,无论是融合还是默契,都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结合需要达到的程度,更凸显了两者之间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核心价值观要发挥作用,不仅要内化于大学生的心,更应该外显于大学生的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德法并举共建,更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如此,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过程之中,核心价值观的“魂”便有了载体,从无形变成有形将会增加实现的可能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始终强调三者的统一,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归类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与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层面理想价值目标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始终贯穿国家法治建设全过程的认同感。同时,法治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满足不同主体自由与平等需求的动态平衡,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归结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导向,从而推动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相统一的法治型社会秩序生成。另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培育全社会法律信仰,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③刘旺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红旗文稿》2017年第3期。故此,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归类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与道德准则,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得到充分彰显。

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将对高校治理法治化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是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最终归结为实质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当下中国主流价值,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必然能够推动高校治理法治化整体层面达致“良法善治”。如爱国守法是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而核心价值观中也明确提出了“法治”要求。这就说明,高校大学生如果能够自觉守法不仅仅体现了其道德境界,同样也推动了其“学法尊法守法”的进程,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不断强化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契约精神的倡导、公序良俗的弘扬,必定会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将会在道德教化中凸显法治的内涵和功能。故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法治教育蓝图明确了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和终极归依,两者在精神价值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的价值内核,能够增进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为法律制度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①梁迎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路径》,《人民日报》2017年3月2日。

三、高校网络思政课中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在强化高校大学生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进程中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课程的设计者清醒面对理论与实践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努力弥合培育方式与践行对策、理论诠释与实践需要之间的“空白”,从而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

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政理论课中充分发挥法治思维的功能,确保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与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同频共振”。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及公民之间“最大共识”的体现,是“内蕴于实际生活中的普遍性的价值观念”②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页。,是不同主体的主观认识“博弈”的结果。法治思维则是大学生将法治作为分析工具处理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并按照业已形成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法治思维是底线思维、规则思维、权利思维、契约思维的综合体③殷啸虎:《法治思维内涵的四个维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 年第1期。,而这个综合体的内涵恰恰又是当下转型阶段亟需的价值观念。具体言之,当法治思维由大学生的理念转化为自身行动时,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与法治均包含着法的“正义秉性”,主体的法治性思维将这些价值理念渗透到高校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学校氛围。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法治思维中的底线思维、规则思维、契约思维能够形成高度的契合。通过培育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思维,驱动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从应然向实然转化。

其次,学习和借鉴交叉学科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更新高校网络思政课程内容。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借助法治教育的力量提升核心价值观内化功能的质效。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必须坚持“两手抓”,既要通过道德教化推动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又要发挥法治教育的规范功能。为此,充分运用十八大以来有关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的相关理念,更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明确化的法律规范,保障基本道德要求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为大学生行动的依据。质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道德不断被法律化和理性化的过程。④万尚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国法治文化建设》,《学术与探索》2016年第6期。核心价值观是法治的本质,高校所制定规则的内容和程序是否民主、科学,其衡量的标准就是看贯彻核心价值观的程度。因此,高校的制度设计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引导全体师生在支持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等方面形成共识。唯此,法治教育的愿景才可能与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一致,各项制度才能成为高校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支撑。实践证明,民主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达致传播良好道德、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善,为培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样,在高校日常的网络思政管理工作中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作为管理者的思想引领,践行严格依规管理与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有机统一。在守规方面,“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页。,达致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再次,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思维养成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全过程。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需要以喜闻乐见的道德传导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用求真务实的行动推进法治校园与良好道德环境建设。其一,必须凝练出高校网络思政课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此要关注建设方案的科学性,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审视建设方案,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确保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必须确保建设方案贴切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大学生中积极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必须关注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教育的衔接点,只有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教育中的效度,也才能够达到建设的目的。其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政课教育中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教育的突破点。要注重价值引领和制度导向的有机结合。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而法治是有形的,法律制度总是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社会价值理念多元化的时代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通过有形的法律引领无形的核心价值观,在制度得到执行与遵循之中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转化为其行为指引,确保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要注重搭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校广播电视台校园网、校报、LED 显示屏、QQ 空间,在培育高校法治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强化核心价值观。高校还可以通过赴法治基地参观考察活动、法治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引导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践行者,促进核心价值观在法治氛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价值观道德法治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