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论海洋与资本主义及其现实启示

2022-02-05 06:13
南海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恩格斯资本主义

张 峰

(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特征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需要不断扩大再生产和市场规模,在时间、空间上不断进行扩张,而海洋在资本主义时空扩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命运是和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资本主义。海洋文明是一种商业文明,没有新航线开辟就没有商业革命,就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商业革命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海洋是与商品运输联系在一起的,海运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运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更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消灭剥削、压迫,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倾注毕生精力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解放。他们的研究以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命运,以及未来新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主要内容。海洋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能不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大量著作中论述了新航线开辟拉开了西方殖民者占领殖民地、进行海外掠夺的序幕,拉开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序幕。“16世纪英国政治家、探险家沃尔特·雷利爵士在其《世界史》中就明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1)彼得·肯姆:《船舶与航海百科全书》,黄民生、孙光圻译,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9年,前言。殖民地形成了潜在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国家把产品输送到殖民地,把原料运回宗主国,潜在的世界市场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市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开辟越来越远的市场,这需要利用海洋四通八达的优势,不断发展航运业。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海洋的论述却较少为人们所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洋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作用的专门研究尚存很多研究空白。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等大量著作中论述了海洋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并构建理论体系,对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洋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一)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

商品生产的发展是与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主要运用人力、畜力或水力等作为生产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少,只能满足自身需要或有少量可以拿出来交换,商品交换的数量少、市场规模小。而商品生产要求进行专业化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大工业生产需要雇佣劳动力、购买机器设备、购买或租用厂房、购买原材料等,才能开始生产,这样就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0页。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前,除了需要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解决生产过程的劳动力需求外,还需要积累大量的资本,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3)同①。

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武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进行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一方面,进行羊的养殖,有了纺织业的原料;另一方面,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只能进入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除了对本国的掠夺外,在海外的殖民掠夺也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大量的黄金、白银运回到宗主国,作为工业生产的资金,西方国家获得了进行商品生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桶金”,这便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启动资金”。有了这些资金,资本家就可以榨取工人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不断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海洋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分析其产生、发展乃至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推翻人剥削人的制度,为人类求得真正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极其关注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通过新航线开辟,西方国家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进行暴力掠夺,大大加快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指出:“形成工场手工业的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由于美洲的发现和美洲贵金属的输入而促成的资本积累。”(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24页。新航线开辟后,荷兰、英国等国对海外殖民地进行暴力掠夺,通过贩卖奴隶、开采矿产、倾销商品等方式掠夺了巨额财富。“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61页。马克思指出,新航线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初现,催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61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荷兰和英国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荷兰“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最有代表性的是,荷兰人为了使爪哇岛得到奴隶而在西里伯斯岛实行盗人制度。为此目的训练了一批盗人的贼”(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61-862页。。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拥有贸易垄断权,制定垄断高价,获得高额利润,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成了财富的取之不尽的矿藏。”(8)同②:第862页。

西方国家在殖民地建立垄断公司,掠夺的财富流入宗主国,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资本,通过资本循环和周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值。“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9)同①:第864页。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基础,为其工业革命、扩大工业化生产打下了资金的基础。1853年,马克思在《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一文中指出:“在整个18世纪期间,由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主要不是通过比较次要的贸易弄到手的,而是通过对印度的直接搜刮,通过掠夺巨额财富然后转运英国的办法弄到手的。”(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73-174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还分析了一些港口城市发展的过程,这些城市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肮脏的奴隶贸易基础上的。“利物浦是靠奴隶贸易发展起来的。奴隶贸易是它进行原始积累的方式”(11)同②:第870页。。马克思愤慨地指出,资本的产生是与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分不开的,充满着肮脏和罪恶:“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2)同②:第871页。

(三)海运业与资本主义的萌芽

海运是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贸易最重要的途径,它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海运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面临海盗、海上风暴等风险,为了抵御、减少投资风险,一般采用联合入股的形式进行,是产生股份制最早的行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产业资本的萌芽产生于航运、采矿和纺织业。“中世纪末期,资本主义产业资本的萌芽早在中世纪就已形成,它存在于以下三个领域:航运业、采矿业、纺织业。意大利和汉撒同盟各沿海共和国所经营的那种规模的航运业,没有水手即雇佣工人(他们的雇佣关系,可能被实行分红的组合形式所掩盖)是不行的,而且当时的大桡船,没有摇桨工即雇佣工人或奴隶也是不行的。”(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24页。

(四)海洋与封建经济瓦解

与农耕经济不同,海洋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是一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形式。封建社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给自主的自然经济,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不多,能够用于交换的产品也不多。

恩格斯指出,航海业是一种反封建的行业,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行业。随着新航线开辟,商品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发展,开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在新的市场上引发了新的需求,导致商品供不应求,需要通过扩大生产来满足。生产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从而要求政治地位的提高,由此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论述了航运对封建经济瓦解的作用,他指出,航运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明确指出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的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烙印到了现代的一切舰队上(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50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论述了海运业的发展,它给资产阶级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商业和航海业得到空前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日益成熟。他们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页。

(五)海洋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需要扩大市场范围。以海洋为枢纽,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航海业被运往世界各地,建立起了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航运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16)同②。

荷兰在人类历史上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海上强国,一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88年,英国进行光荣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制度基础,他们在海外占领大量殖民地,一度被称为“日不落帝国”。1776年,美国独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土扩张,成两面临海的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倾销,西方国家在本国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还通过廉价商品的倾销瓦解了其他国家的自然经济,推动一些国家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海洋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

海洋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具有增殖的逻辑,这就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范围,逐渐形成世界市场,而海洋起着世界市场运输通道的作用。通过扩大生产,商品经济日益占据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也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一)海洋与潜在的世界市场

由于大山的阻隔,商品运输困难,甚至无法运输,而且陆路的运输成本高,使得商品交易成本也高,有的甚至高到没有进行商品交易的价值。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恩格斯曾指出:“内地,特别是贫瘠而交通阻塞的山区就成了野蛮和封建的避难所。这种野蛮特别集中于远离海洋的南部德意志和南部斯拉夫区域。这些远离海洋的地方因阿尔卑斯山脉而跟意大利的文明隔绝,因波希米亚山脉和莫拉维亚山脉而跟北德意志的文明隔绝。”(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517页。因此,城市往往是在江河湖海边形成。对于海洋文明来说,城市产生于海港,特别是便于船只航行的深水港的地方。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大江大河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和肥沃的冲积平原,有利于庄稼的种植,城市往往也形成于此。

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国家通过占领海外殖民地,使能够进行交易的市场范围有效扩大,形成了潜在的世界市场。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航运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恩格斯在《奥地利末日的开端》一文中指出海洋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资产阶级文明沿着海岸、顺着江河传播开来。”(18)同①。

(二)海洋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当工业化还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时,世界市场只是一种潜在的市场,或者只是一种物理空间的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交易数量不多、频率不高,相互间的依赖度也不大。商业资本的发展,增强了需求,推动了生产发展,刺激了发明创造,导致了工业革命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发明的蒸汽机大大提高了机器的运转功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世界市场的形成,要求交通运输业的变革。火车、轮船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向深广度发展。火车改变了陆路运输,轮船改变了海路运输,铁海联运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把内陆和海洋联系在了一起,使潜在的世界市场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市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轮船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第一次形成了世界市场:“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第554页。对于世界市场,一方面,要求有大量的生产,工业革命使生产能力迅速增加,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求有大量的需求,需求主要来自殖民地市场。当生产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相互促进时,会推动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17—19世纪的英国来说,一方面,海外殖民地形成了潜在的世界市场,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潜在殖民地市场变成了商品销售市场,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依靠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供应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但是,工业革命后,机器代替了手工,蒸汽机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中国的传统制造优势被欧洲、特别是英国所取代。美国独立后,通过对奴隶的剥削积累了工业化的资本,又学习了英国工业革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同时利用资源和能源优势,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新的“世界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等东亚国家承接了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世界工厂”向亚洲转移。

(三)资本逻辑与世界市场的扩展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的目的在于赚钱、盈利。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能否赚钱取决于生产和消费的有机循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换回资金,再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规模的再生产。而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就要亏钱,甚至破产。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本家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扩大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市场规模越大,商品需求越多,利润越高。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资本的趋势是(1)不断扩大流通范围;(2)在一切地点把生产变成由资本推动的生产。”(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9页。否则,如果没有利润,就会被市场淘汰,资本家就可能变成无产者。恩格斯在《德国的制宪问题》一文中指出,在资本的逻辑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为了不致溃灭,资产阶级就要一往直前,每天都要增加资本,每天都要降低产品的生产费用,每天都要扩大商业关系和市场,每天都要改善交通。世界市场上的竞争驱使它这样做”(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页。。资本逻辑,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根源,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的逻辑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他们感叹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6页。

三、海洋传导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它必须继续增长和扩大,否则必定死亡。”(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30页。在最初,生产的数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当生产规模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经济危机。当然,一方面,生产在扩大,另一方面,市场也在相应扩大,但是由于交通运输和购买能力的限制等的影响,两者的扩大并不一定同步。当市场和生产的扩大是同步的,甚至市场的扩大快于生产的扩大时,供销两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当市场扩大的速度赶不上生产扩大的速度时,则会出现生产过剩,爆发经济危机。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经济危机超出了一国的范围,通过海洋的传递、转嫁,出现了国际市场危机、国际经济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

(一)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

资本逻辑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市场越来越大。但是,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扩大的不同步性,使得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扩大的速度脱节,导致片面的繁荣或经济危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33 页。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危机不可避免,形成了周期性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工业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超过了国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每隔十年,生产的进程就被普遍的商业危机强制地打断一次,随后,经过一个长久的经常停滞时期,就是短短的繁荣年份,这种繁荣年份总是又以热病似的生产过剩和最后再度破产而结束。”(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24页。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极积累,贫穷在无产阶级一极积累,无产阶级没有能力消费日益扩大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二)海洋与经济危机的部分化解

当本国出现危机后,可以通过开辟国外市场,扩大海外销售的数量,把部分过剩的产业转移到国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海洋在化解生产过剩的危机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外市场的扩大对经济危机的化解作用,“由于不久前荷兰殖民地的开放,由于太平洋上即将开辟新航线,以及由于1851年将举办大型工业博览会,工业将会更加繁荣”(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85页。。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40年,为了打开世界上最后一个封闭的市场,英国处心积虑,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序幕。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世界上最后一块大的市场,即中国市场的打开,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但是,如果当新的市场被占领后,又将面临新的生产过剩问题,又会产生新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到一定的时候,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3页。

(三)海洋与世界市场危机

随着西方强国通过海运、商业战争等形式开辟越来越大的世界市场,各国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增强,生产过剩的矛盾也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进行传播,形成世界市场的危机、国际经济危机,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状况》一文中指出:“在1840年、1841年和随后的几年中,新的亚洲市场除了与欧洲大陆进行一般的贸易以外,对英国的输出提出了特别的需求……可是好景不长。广州、孟买和加尔各答很快就为滞销的商品所充斥,而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出路的资本为了扭转危局,重又在国内寻找用途。它涌入铁路建筑部门,从而为投机倒把开辟了活动场所,使投机活动很快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85页。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世界市场危机不可避免:“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暴露出来。”(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610页。1857年,终于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性趋向的生产过剩危机。

(四)海洋与近代中国和世界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能力迅速增加,需要扩展越来越大的世界市场。18世纪末,英国曾经尝试用和平的方式,派马嘎尔尼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把中国拉进世界市场的体系,但中国没有接受西方世界的邀请。19世纪20年代,英国爆发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危机。1840年,英国铤而走险,因为如果不向外扩张,不开辟市场,它就会衰亡,于是英国制造借口,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马克思恩格斯曾分析指出,随着英美的轮船开到中国,中国被迫纳入全球体系,中国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随着最后一个市场——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资本已经无法再进行扩张。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1858年10月8日)中说:“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经完成了。”(3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6页。当资本扩张疯狂而无序时,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再一次来临。经济危机随着国际贸易、国际交换,从一个国家转移、转嫁到另一个国家,形成了世界市场的危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直至穷途末路。

四、海洋助推资本主义历史使命的结束

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复杂,形成了国际价值的平均利润率,资本家不仅剥削本国的工人,还剥削全世界的工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各国工人也更容易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1847年,恩格斯指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不仅导致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也由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最终可以解放全人类:“三百五十年前克里斯托弗尔·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他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发现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71页。

(一)海洋与国际剥削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同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工人进行剥削。在市场仅限于国内时,是一国资本家剥削一国工人,而当形成世界市场后,会形成世界市场价格,并通过竞争形成国际平均利润率,进而变成全世界的资本家剥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形成了国际剥削。“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31页。

(二)海洋与国际革命

由于海洋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运输联系,各国之间的命运日益相连。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西方列强通过大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其实也会把动乱带到西方。恩格斯在晚年分析中日之间的战争时指出,随着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移民到欧洲会引起更尖锐的矛盾。“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72页。

(三)海洋与国际联合

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方面,资产阶级有了共同的利益,即剥削无产阶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也有了共同的利益,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这样,一方面工人阶级需要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联合起来打击工人阶级的反抗。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使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成为可能。“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9页。因此,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大声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获得解放,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一切国家的革命,这种革命迟早会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35)同①:第131页。

世界各国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用“两极相联”一词来概况中西方革命之间的关系,他预测中国的革命必然会引发西方的革命。他指出,“欧洲人民的下一次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情”(36)同①:第5页。,并且指出了海洋在世界革命中的作用,中国通过海洋把动乱送到了西方国家,“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37)同①:第11页。。从现实来说,一战的爆发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二战的爆发,使中国、朝鲜等十几个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之下,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五、现实启示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海洋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进程的论述,对于中国加强海洋强国建设、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海洋强国梦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洋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但随着反动统治者的海禁政策,中国远离了海洋、远离了世界,发展停滞了;但是,西方却爆发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从海上而来,轰开了中国国门,中华民族沦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困境。近代中国历史深刻证明了“背海而衰、禁海几亡”的道理。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就不能真正建成一个综合实力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利用海上运输通道参与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洋在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新航线开辟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促进了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分工,扩大了国际交往。二战后,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各方面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利用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为了进出口原料和商品,中国海运业快速发展。目前,虽然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但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阻挡。海洋是全球化时代连接各大洲的枢纽,中国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要建设海运强国,利用海上运输通道,促进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质与人员交流。

三是建设一流海军,维护海洋权益。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洋是一国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要增强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把海洋意识及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写入各级各类思想政治课教材,提升全民海洋素养。近年来,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海上各类资源和能源得到越来越有效的开发利用,海洋利益越来越凸显,海洋争端越来越多。海军是全球化时代维护全球海上利益的保障。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坚持近海防御和远海防卫相结合,更好地维护海洋权益。

四是利用海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掌握大变局的主动权。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海洋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衰过程中的作用。中国要汲取历史上海洋大国兴衰成败的教训,更加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和能源,推动包括海洋在内的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掌握大变局的主动权、话语权,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恩格斯资本主义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用现代化史观浅析世界市场的形成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