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合肥实践及其对策建议

2022-02-05 00:40胡厚翠
延边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开放型合肥市

胡厚翠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

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理论蕴涵

(一)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价值内涵

1.内陆开放型经济可以顺利抓住产业转移的承接机遇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这是我国对外开放一贯坚持的基本方略。从进程上来看,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先是承接国际上的产业转移,接着再向国内转移自己的一些产业,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土地和环境资源的瓶颈约束,其相关产业的转移是必然趋势。而这正好是给予内陆地区的发展机遇,也是其经济结构调整或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机遇。

2.内陆开放型经济可以有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内陆改革开放型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即使在内陆地区,也可以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国内经济可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潮流中去,发挥其自身的国际效应。内陆地区要努力打破这些外在条件的瓶颈制约,创造属于自己的良好的软硬环境,实现后来者居上。如重庆市,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行基础设施先行,大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与极力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使得其内陆地区的先天缺陷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其通过一系列的开放举措使得处于内陆地区的丰富的资源转换为国家整体资源配置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乃至在全球充分自由的流动起来[1]。

3.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是衡量一个国家开放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内陆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其远离海岸线和基础设施薄弱,是其开放型经济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内陆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要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之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来推动开放的进程。如瑞士和奥地利的开放发展水平甚至超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沿海国家,但是其付出的代价更高。两国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开放之路。一般来说,一个拥有大量内陆区域的大国,往往内陆相较于沿海地区来说更能衡量其对外开放的程度[2]。

(二)内陆地区开放的客观需求

1.开放是内陆地区弥补自身短板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开放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方方面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开放的条件下,企业的产品市场可以扩大国际市场,市场范围、领域大大拓展了;在开放的条件下,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可以选择来自全球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的选择权大大增加了;在开放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企业可以选择在本土之外进行投资经营活动,舞台大大拓宽了;在开放的条件下,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关系会更安全可靠等等。作为内陆地区相比较于沿海发达地区有其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内陆地区尤其可以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弥补自身的发展短板,实现快速跨越发展。如资金短缺,吸引外资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内陆地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很好拉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新技术产品的短缺,通过开放,可以把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扩大到全球市场,再通过开放,购买到自身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进而拉动技术进步。在开放条件下的“知识外溢”效应和信息流通效应不可阻挡。人才短缺,内陆地区通过开放,颁布适合自身的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引进最优秀的人才或通过开放条件的人才交流,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水平。

2.开放是内陆地区抢占市场潜在需求的重大举措

一个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是需要具备一定坚实条件的。如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公共设施、城镇发展、科技优势、经济水平、环境因素等,不是说条件不具备就能凭空开放。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想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公共设施条件和环境因素必不可少。而国家为了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其公共设施和开放平台载体等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如对于内陆地区的中亚中欧班列上、铁路口岸、航空口岸、自由贸易区建设、海关监管区、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国家的扶持政策一直没有停止。这些举措都是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抢占了它,谁就抓住了疏通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和抢占中央政策倾斜的关键力量。它们也是内陆地区挖掘市场发展潜在需求的地方,内陆地区势必要高度重视这些制高点的潜在动态需求。

3.开放是内陆地区开拓创新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而创新的完整定义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 这里的创新主体包括企业,也包括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等。而创新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全面统筹国内外两大资源,大量引资、引智、引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给内陆地区开拓创新环境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在封闭环境下,我们可能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但是一旦打开国门,有了比较,就会发现自身的差距,也就有了创新变革的动力和压力。我们要加强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研究与合作等,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3]。

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合肥实践

(一)实践做法

1.突出政策引领,强调整体布局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其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工作机制主要有: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合肥市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合肥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工作领导小组。当前这3套工作机制都在正常运转,它们都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二是围绕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工作推进机制》等。三是根据各单位的职能权限,细化各项开放发展的具体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任务中都明确有主要牵头单位、主要参加单位,对每一项具体任务都有相应落实举措。

2.突出战略引领,抢抓时代机遇

一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布局合肥,积极引进沿线国家、地区商事机构、经贸机构来合肥落户。二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级滨湖新区,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三是引领合肥都市圈发展。合肥都市圈既是国家规划布局的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又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的“一圈五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好核心城市、中心城市、示范城市、先行城市、标杆城市,全面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3.突出载体建设,搭建开放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进程,提高项目质量,拓展区域空间,促进产城一体化。按照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原则,发挥其开发区的优化转型升级。二是以开展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如水运港、国际内陆港、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港、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B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对外经济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开放发展的强大引擎。三是抢抓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建设机遇。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揭牌。合肥片区涵盖经开、高新、蜀山三个区块,总面积64.95平方公里。该片区重点打造高端产业,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最终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区域。四是打造区域会展名城。完善提升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和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功能,适时启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设,积极参与各类重大和专题投资促进活动,在全球范围打响徽商大会、家博会等展会品牌。

4.突出双向引领,构筑开放格局

一是提升“引进来”水平。坚持引资引技引智,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聚焦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人才,确保招大引强取得重大进展。积极推进徽商回归、“凤还巢”,提高境外500强企业引进的考核权重,充分调动招商引资主体积极性。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合肥市“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推动汽车、家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依托合肥市境外的津巴布韦农产品加工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以及拟设立的中柬、中印(尼)合作园区等,促进投资项目向合肥市境外经贸合作区聚集。支持行业优势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投资建厂、承揽工程。

(二)突出问题

1.全市进出口总值较弱

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为2 055.97亿元,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7个城市(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出“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相比较,只是略高于长沙市和南昌市。具体为:成都为6 988.1亿元,重庆为5 811.51亿元,郑州为4 901.82亿元,武汉为2 404.25亿元,长沙为1 341.96亿元,南昌764.95亿元[4]。

2.平台载体能级较低

一是水运港情况。合肥地区仅有1条最大泊位2 000吨的二级航道合裕线。2020年,合肥市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7.1万标箱,武汉为196万标箱,重庆为115万标箱[5]。二是合新欧中欧方向情况。2020年,合肥市568列,其中中欧方向为376列,重庆2 603列,成都2 461列,郑州837列①2020年中欧班列(欧洲方向)质量评价指标(TEU)(根据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2020年各地区发运中欧班列去回程班列发运信息汇总,仅统计欧洲方向,亚洲方向不列入统计)。。三是空港情况。2020年,合肥市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859.43万人次,成都双流4 074.15万人次,重庆江北3 493.78万人次,郑州新郑2 140.67万人次,长沙黄花1 922.38万人次,武汉天河1 280.21万人次,南昌昌北942.65万人次[6]。2020年,合肥机场货邮吞吐量为8.75万吨,郑州新郑63.94万吨,成都双流61.85万吨,重庆江北41.12万吨 ,长沙黄花19.2万吨,武汉天河18.94万吨,南昌昌北18.22万吨[7]。四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情况。2021年,中国新消费发展论坛上,亿邦动力研究院发布《2020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能级指数报告》,合肥市在105个里面排名第24位,成都排名第7位,郑州第9位,重庆第12位,武汉第14位,长沙第23位[8]。

3.通关口岸综合功能不强

一是通关口岸数量不多。目前,以航空货运为例,合肥市拥有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3个进境指定口岸,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刚刚获批。相比之下,郑州机场有7个进境指定口岸,武汉机场有5个进境指定口岸。二是通关口岸物流支撑能力。如合肥新桥机场仅开通4条全货机航线,而郑州机场已开通45条,武汉机场20条。三是通关口岸货运基础设施薄弱。合肥新桥机场3个货站总面积2.21万平方米,国际货站面积仅有0.64万平方米。而郑州机场有9个货机停机位,8个货站总面积14.76万平方米。此外,郑州、武汉等机场冷库、危险品库等配套设施也相对齐全,合肥新桥机场则尚无相关配套设施。四是通关口岸便利化程度不高。目前,新桥机场仅正常工作时间可通关,非工作时间需要海关加班处理。而郑州、武汉等市均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机制。

4.平台载体内外环境不优

一是平台载体承接公司不多,市场化程度不高。八大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平台的对外服务能力和经验不足,平台载体承接公司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其市场的竞争力不高,市场的影响力也很弱。二是各地平台载体补贴政策不一,货源争夺现象凸显。构建对外贸易通道体系成为中西部内陆省份打造改革开放高地的重点工程,陕西、四川、河南、山东等省均通过建立省级协同推进机制,统筹省内货源,集中开行中欧班列,且补贴力度越来越大。西安、郑州班列公司将办事处直接设置到安徽省蚌埠(蚌西欧)、亳州等地。与其他城市对比,合肥市物流运输成本不占优势。三是平台载体之间联动不足。合肥出口加工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综保区都布局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距离水港、货运北站、新桥机场分别为20、25和35公里。综保区与三港分别是18、6、35公里。

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大开放意识

1.强化一种时不我待的开放意识

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虽然逆全球化的现象时有出现,但是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道路从合肥市外的对比来看,从合肥市外的对比来看,如进出口总值、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合肥市与其他市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我们要强化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开放精神。

2.肩负一种敢于担当的开放意识

安徽、合肥改革开放新高地工作是国家领导、省委领导等寄予厚望的重点工作。安徽省要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从合肥市面临的严峻任务来看,我们要肩负一种敢于担当的开放精神。

3.强化一种机不可失的开放意识

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很多。主要有:2014年,合肥成为与南京、杭州并列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2015年,合肥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2017年,合肥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2021年4月,合肥市定位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为此,合肥市面临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叠加机遇前所未有,必将有力推动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大发展、都市区国际影响力大提升。

(二)进一步统筹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1.要把平台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开放平台的发展看似各自独立,其实各个平台之间具有其内在的联系,必须把平台建设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整合水运港、陆运港、航空港和跨境电商物流运输平台、海关监管区之间,打造市级开放经济服务综合性集团。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各项任务指标数字化,与其流程改善、绩效考核等相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上的数据沉淀,找到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各开放平台开放发展的合力,避免其当下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

2.加强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力度

合肥市开放平台目前仍处于培育期,与周边南京、郑州等城市相比,规格和层次都不高,面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但随着规模不断做大,平台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建议省级层面成立开放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省市统筹协调和定期会商制度,形成省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省直部门协力支持、合肥市主体推动的联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提升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水平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就是要有对外开放的载体。本课题认为开发园区、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城市会展平台等,都是合肥市对外开放载体。合肥市平台建设较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是合肥市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合肥市应全面推进开放平台建设,认真梳理开放平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一加以解决,为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助力。

(三)进一步引领经济贸易双向发展

1.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一要在规模上坚持做强外贸主体。继续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积极培育跨国公司,鼓励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实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和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二要在质量上坚持做到优进优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拓展其市场的占有率、覆盖面。三要在模式上坚持做大新型贸易。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新型贸易业态。要用好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和试点经验,推广使用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

2.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一要找准发展新定位。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和更大的布局,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全新思路。二要引进一批具有全局带动性的大项目和总部经济企业。三要遵循产业链分工布局的自有规律引进项目。遵循产业链分工布局的自有规律,找出其上下游产业链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强链补链等手段,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基地。四要招商对象要准,引资层次要高,方式方法要活。强化招商信息化管理,为夯实招商基础工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便利。

3.提升对外投资水平

一要支持优势产能、优势企业走出去。当前要抓住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机遇,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打造,支持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在海外建立技术合作中心、生产基地等。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二要积极推动企业合作联盟开展工作。借助“合肥企业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这个平台,整合全市外经贸企业的资源,努力提高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更多的合肥企业“抱团出海”。三要积极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形成境外投资集聚效应。对照国家级境外合作区建设标准,对现有的境外合作区提档升级。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1.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要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多证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二要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立集综合服务、企业孵化、技术研发、试验检测、营销展示一体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为外向型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三要进一步提升公平诚信的法治治理水平。依法规范招商引资决策程序,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以诚招商,言而有信,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2.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

一要提供方便快捷的宜业宜居环境。加强路、水、电、气、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保障,注重培育和发展货运、仓储、配送、交易、信息交流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使投资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生产、生活要素,顺畅地连接国内外大市场。二要配套与宜业宜居相配套的生态服务机制。如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加快在交通干道、主要街区、公共机构和服务设施、重点单位和主要景区等场所设立双语图文标识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尝试建立多语种政府服务网站。三要规划一批国际医院、国际社区,赋予宜业宜居的生态效应。大力引进优质国际医疗和国际优质学校,鼓励合作办学。

3.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环境

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导向,创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综合环境。二要加大国际培训力度。培育出跨国经营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商务营销、国际经济法律、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用型人才。三要打造一流人才服务体系。聚集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需求,全面打造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

(五)进一步强化开放共建共享合力

1.加强开放发展的业务培训

对合肥市涉及到开放发展的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开放发展的业务培训,让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对合肥市开放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加大对开放发展专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对开放发展的这项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2.加大成员单位外智库人员的融入力度

引入成员单位外的智库人员融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让他们以第三方身份对于这项工作客观评价、公正加以考核评估,而不至于让其成员单位自身在自说自话,流于形式,陷入困局。

3.树立起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在开放发展工作上,要建立各部门联动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当下,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各部门可以量化地工作,必须上信息化平台系统,每一项工作任务的结果都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并且做到实时开放其重要数据的变化情况,加强评估监督。只有打造开放发展相关任务要求的数字化平台,才能使得责任步步落实,真抓实干,形成高效率运作的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开放型合肥市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中部内陆地区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风险管控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