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应以诚为先

2022-02-04 18:14夏钦
工会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证书机构

□夏钦

在职场除了艺多不压身外,现在还有个流行的说法,叫“证多不压身”。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成为求职的敲门砖,也成为升职加薪所必备的硬件,特别是有些特殊工种,国家还会有相应的补贴。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考证一族,身上揣着四五个证书,甚至更多的比比皆是。

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对庞大的考证需求,形形色色的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这其中既有李逵,更有李鬼。

2019 年至2021 年,人社部先后发布4 批50 多个技能人员新职业。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整理收纳师、碳排放管理师等等职业专业人才稀缺,市场缺口较大。也因此五花八门的资格证书虚假宣传信息随之而来,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一些培训机构甚至打出“挂靠躺赚”的口号,一些利用新职业准入资格证考试进行的新骗局更是逐渐形成产业链。

2021 年,安徽合肥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一个教育科技公司宣称可以帮助客户报考、办理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师证等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证书,考取证书后,还可以帮助挂靠到相关公司,年入8 万元,考不过还可能安排补考或全额退学费等,听上去这简直就是躺赢。这样的“宣传”致全国3000 多人受骗,涉25 个省市,涉案金额800 多万元。

这起特大诈骗案并非“骗术”多高明,但不可否认的有一点,是由于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很多人既缺少辨别机构真伪的慧眼,同时也抱着“短平快”的侥幸心理。花高价考取的证书,并非人社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只能作为参加培训合格的证明,没有市场认可度,一纸“证书”其实等同废纸。

前不久,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人社部门联合编办、网信、工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核查是否使用“包过”等字样进行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宣传;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进行炒作、涉嫌欺骗欺诈;无办学许可证开展培训;非法颁发或伪造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培训(评价)或培训(评价)走过场直接发证等情况。人社部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常态化管理。

专项整治、全面监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需求方判断机构真伪的不二法宝就是:证书唯考不能买。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哪一本证书不是以苦作舟,劈波斩浪,勤奋得来?长大了,却相信“天上能掉下馅饼”这样的鬼话,不是智商出了问题,也不是判断出了问题,追根溯源是出于投机的心理和目的。

@李平:一个职业、多个证书,证书挂靠、月入过万元,代考包过、十天速成……一些机构和单位或以新职业培训为名义,乱收费、滥发证,或对证书的含金量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种种行为,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扰乱培训评价发证正常秩序,不利于新职业健康长远发展。

@张淳艺:治理“山寨职业证书”,关键要“打七寸”。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对于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要限期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培训评价资质,对违规发证的用人单位还要纳入失信名单,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只有让证书含金量和自身前途命运挂起钩来,才能倒逼用人单位和培训评价机构科学培训,公正评价。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证书机构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