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忠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积极探索全域化、便捷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工作目标,全面聚焦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靶向发力,“纵向互通、横向互动、多点协同、全域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上下联动,打造“四级贯通”特色载体。建成区、分中心、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点位109 个,打造就业个性化服务载体5 个,开发操作简便的APP、小程序,实现岗位、求职等6 类数据适时共享,劳动者意愿、岗位需求等5 类信息便捷采集。全区“1 +4 +9 +95 +N”的公共就业服务点位布局更加合理,便捷高效的“城乡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基本形成。
多方发力,建立“精准服务”线下平台。集成“部门+企业+社会组织”3 类力量,打造“社工机构+培训基地+就业促进联盟”的“三位一体”社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2 个,搭建起涵盖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的“一站式”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团”等方法,让4500 余名有就业需求的群众获得精准的就业、创业和培训服务。
先行先试,构建“智慧便捷”线上平台。开发人力资源“5G”智慧云平台,企业和求职者可通过扫描场所码、登录“就业温江”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实现信息数据“智”动采集;系统通过比对关键字段,完成信息动态更新,并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智”动画像;企业一键搜索符合条件的劳动力,求职者一键查询心仪的岗位,精准实现人岗“智”动匹配。截至目前,已汇集5443 家企业、5.6 万余名求职登记者和42万余名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实现劳动力、求职等“8 本台账”适时动态更新,累计完成岗位推荐5.13 万次、人岗匹配服务20 万余次。
业务政策“直送”,实现“政策找人”。创新开通“360号就业便民服务直通车”,搭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每周不少于3 次进企业、高校和小区等,为群众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重点群体帮扶等5 类“上门”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就业服务。截至目前,服务群众1.1 万余人次。
事项打包“直达”,实现“服务到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变“坐等受理”为“靠前服务”,创新设立“提醒式”服务,打包备案申请、补贴申报、补贴到账和惠企惠民政策宣讲等5 类服务事项,让企业和居民可通过“预约式”“订制化”等方式享受就业增值服务,“全链条”就业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资源协同“直通”,实现“一次不跑”。整合人社内部资源,实现就业、社保、监察、仲裁4 类业务“互通”,加强与银行、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外部资源“互动”,通过简化服务,全面解决群众“多头跑”“反复跑”“来回跑”等问题。
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工机制,推进业务“纵向协同”。以分中心建设为抓手,对就业业务事项8 大类36 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按照业务经办风险明晰事权和责任,推进经办服务纵向协同。目前,区级、分中心重点以业务指导和检查为主,镇街和村(社区)服务站重点侧重以业务经办为主,限时办结率达100%。
建立“四位一体”的服务机制,推进业务“横向协同”。
加强资源统筹,实现业务打捆经办,通过业务整合、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服务终端、移动服务端“四位一体”横向协同发展,确保就业服务“只进一门、只上一网”,满足各类群体的就业公共服务需求,线上申报受理率达100%。
建立区域合作的联动机制,推进业务“内外协同”。深化区域协作,持续与巴南“双城同招”互发岗位信息,建立甘孜州色达县驻温江劳务输出工作服务站,定点引入39 名藏族群众到温江区就业。筹划并实施“360 号就业便民服务直通车”跨区域行动3 次和“招聘会开到我家乡”系列活动10 场,发布岗位近5000 个,吸引人才800 余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实现内外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