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
——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

2022-02-03 09:32严光玉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成都学院

文/严光玉

国家“双高计划”十大任务中的“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创新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立足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实践,对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三类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人才需求等四个领域,构建出了行之有效的、可资借鉴的技术技能培训不同路径。

“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家层面有十大任务,一般称为“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其中第三项任务是“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第七项任务是“提升服务发展水平”,这两项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可互为依托。“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无疑可为“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奠定技术、人才基础,而“提升服务水平”又对“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出要求,二者不可分割。

当然,这两项任务的背后,核心不外乎为“人才”和“技能”,其实现的捷径在现实中往往就是高水平、高效能的培训。笔者从教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地方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多年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成都服务,服务成都”的办学宗旨,突出“产教融合、双创贯通”特色,着力打造“智慧+”现代服务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彰显了地方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类型教育优势和产业技术特性。近年来,借“双高计划”契机,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多措并举,探索了以下路径。

发展思路创新

“双高计划”下,职业院校必须强化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职业特色,也就是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比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围绕成都新经济发展趋势,紧密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融入成都12 个产业生态圈和66 个产业功能区,服务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职业培训、成果推广等需求,集聚校地企资源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和企业培训中心,高质量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同时主动将专业群建设融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努力将职业院校的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城市的竞争优势。

面向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重要社会群体、贫困地区学生开展分类制订培训策略,通过送教下乡、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中高职衔接等举措,以及共建职工培训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等方式,创新构建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创新

对接“三类需求”,打造优质平台,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对接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支撑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建设,集合成都银行、新道科技、成都金普惠科技有限公司等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搭建“中小微企业区块链+”等科技金融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培育金融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利用“百度超级链安装包”部署环境,搭建“星云链钱包”进行交易,将真实行业业务需求转化为项目,主要面向“区块链+供应链(农业扶贫)”“区块链+金融(证券资产化)”“区块链+政务(电子发票)”“区块链+保险(航空险理赔)”等应用场景进行技术服务。同时,对接天府文创城、新津梨花溪文化旅游区等,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并依托天府新区、东部新城、新津区的产业功能区布局,与中科大旗等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开展联合技术研发,主要对接智慧旅游小微企业的技术难题,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技术成果可形成市场效益或转化为教学内容。

对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及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成都科学城等,依托“成职—京东方”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深化与京东方的合作,共建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要面向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光电技术、新型显示及集成电路相关产业的创新研究开发,共同破解技术难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整合校地企多方资源,共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主要面向信息服务产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开展智慧旅游、物联网、智慧金融、供应链等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的设计优化与研制工作,建成电子信息材料数据库,服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

践行《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 年)》,依托“成都创业学院”,与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共同打造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和创客资源三方融合的“成职九三创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形成以“成果转化、技术熟化、项目孵化、商业催化”为核心的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全链条模式,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技术服务。同时,依托“非遗学院”,建设陶艺、花艺、茶艺、木艺、布艺、绳编、刺绣等项目工作室以及工坊、博物馆、体验馆等,建立多元形式的民族工艺传承载体,并研发推广“民族工艺之旅”,培育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促进民族工艺传承与创新,深度服务乡村民族工艺创新和传承工作。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多种培训服务,履行地方高职院校社会责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人才需求,建设各类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依托软件技术、旅游管理和金融科技应用等专业群资源优势,联合继续教育学院深化“学校+政府”“学校+企业”多样化培训服务平台,与卫健、人社等部门及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通力合作,建成市级培训(测评)基地2 个、技能竞赛实训基地2 个、人才服务中心1 个。深入开展卫生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防疫、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高技能人才及育婴等各类培训项目70 余批次,形成了卫生系统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提升培训项目、社区及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培训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系统的学习资料包和标准,提升了相关行业人才能力,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等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面向重要社会群体技术技能提升需求,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开展职业培训服务。依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金融文化研习中心、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旅游培训中心、高新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深化“学校+政府+企业”平台建设,与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社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合作,借助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重构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包,丰富在线资源库建设,面向在职员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待业人员、残疾人等,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面向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在软件技术、旅游管理、金融科技应用等专业群支持下,依托国培、省培项目或旅游职教集团联盟等载体,深化定点帮扶工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旅游技能培训等,着力提升农村人口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资源管理、文化传承创新等技能。同时,发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构建智力共享机制,面向文化主题民宿等小微企业,开展乡村振兴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旅游、卫生、电商等科技服务;实施职业教育帮扶,支持指导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等偏远山区职业院校,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乡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面向贫困地区学生共享优质职业教育,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技能社会建设。发挥旅游管理、智慧康养等专业群优势,面向贫困地区学生,扩大“9+3”高职单招招生计划,深入推进招收培养旅游、医护等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奖助学金、就业创业帮扶等,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贫困地区招生的示范辐射作用,开放“城中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等公共实训基地,为中职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中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举办中高职衔接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三大标准体系为抓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具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依托学院软件技术、旅游管理优势品牌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开拓专升本渠道,并逐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本科+硕士”的贯通培养模式。

乘着“双高计划”建设的东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履行了地方高职院校责任,打造了集研究开发、科技服务、培训培养、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发挥省、市创新创业联盟引领作用,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促进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创新构建丰富的技术技能培训路径,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成都学院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海盗学院(12)
成都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