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明清时期商贾阶层崛起,由商而儒、亦商亦儒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陕西临潼张氏家族,为居扬陕商中的重要一支。临潼籍文人张世进,既是张氏家族中的一员,也是邗江吟社的重要成员,兼具商、儒双重身份,融合秦、扬两地的文化特色于一身。其诗词创作具有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对于研究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碰撞、扬州士商的诗画生活和乾隆时期扬州文坛文人间的往来唱和具有很大意义,也对清初中期的文学活动和诗词发展有所补充。
关键词:张世进 《著老书堂集》 诗 文学成就 盐商
明代是陕西商人商业经营活动大发展的时期。明初,受惠于“食盐开中”政策a,大批陕人奔走于塞上江淮之间,积极从事盐业经营活动。随着盐业经营活动的发展壮大,盐引逐渐泛滥。永乐年后,出现了产销比例失调的状况,商人们常常无盐可支。b成化三年(1467),为解决边商守候之累及增加财政收入,户部尚书叶淇开始实行“开中折色”c政策,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不少盐商徙家扬州,以扬州为据点,开展盐业经营活动。陕商遂成为淮扬地区盐商的重要一支,从事经营者数量既多,经济实力也极为雄厚。商业上获得成功之后,以商业所获得之利润投资文化教育事业,由商而儒为中国古代商人的惯常做法,徙家扬州的陕西盐商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崇教化,重教育,成立私塾,聘请名师,培养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积极参与到扬州当地的文化活动中,与扬州当地及南来北往的外地文士唱和往来;积极出资,构建藏书楼,购买园林馆所,把酒谈欢,寄情于诗词创作。无论是科举仕进,还是诗词文学创作,均取得了较大成就。
陕西临潼张氏家族,为在扬陕商中的重要一支。据张氏家族成员之一的张四科《宝闲堂集》自序“乾隆己卯季夏清河张四科自识”云云,可知张氏家族世居临潼清河之畔。大概在明代后期,因盐业经营需要,张氏家族遂由临潼徙居扬州。张氏家族在扬州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家族成员之一的张霞“累富至千万”d。林苏门《邗江三百吟·“秋雨”复初名序》也提到:“两淮西商张氏一族,如大安旗蔚彤公率子封萱,广德旗芳贻公率子敬业。”e大安,即家族成员张霞(张世进侄孙)的商号;广德,则为家族成员张兰(张世进侄孙)的商号。张兰有自己的家班,号称“维扬广德太平班”f,能够拥有自己的家班,其经济实力可见一斑。家族成员张世进曾构筑著老书堂,张四科也曾购入晋太傅谢文靖公故宅,并加以改建,称名为让圃,可见二人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科举方面,目前可考者,家族中举为官者有张馨、张坦兄弟(均为张世进侄孙)。张馨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至翰林;张坦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亦官翰林。一个家族短时间内能有两个成员考中科举,实属不易,于中亦可见张氏家族对于教育之重视及其投入。在参与扬州文化活动方面,如张世进著老书堂、张四科让圃均为当时邗江雅集的重要场所,张世进、张四科叔侄与扬州当地文士如闵华、程梦星等及外地旅居扬州的文士如陈章、全祖望、姚世钰等,诗酒宴饮于其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足称文坛佳话。张世进、张四科叔侄均为邗江雅集的重要成员。文学创作方面,目前可以考知者,如张世进撰有《名游集》(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著老书堂集》等,张四科撰有《宝闲堂集》《响山词》等,张馨撰有《荔门诗录》等。除《名游集》下落不明外,均传于世。
目前,学界对陕商于扬州的商业活动、文学创作等已经有所涉及。如李刚《陕西商帮史》一书,涉及陕商在扬州的盐业经营活动;高苗苗《清代扬州陕商研究三题》g,专以清代扬州的陕西盐商为研究对象;明光《论盐商诗人主导的韩江雅集》 h《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i,则涉及在扬州的陕西盐商的文学活动及其创作情况等。关于张氏家族的文学活动,张蕊蕊撰有《清代盐商张四科诗词研究》j一文,专门以张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张四科的文学成就为研究对象,对张四科的文学活动及其诗词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鉴于张世进的文学活动与成就缺少专门的研究,而张世进本人又为当时重要的文学活动的参与者,且文学创作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故本文谨以《著老书堂集》为中心,对张世进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展开研究。
张世进(1693—1767后),字轶青,号啸斋。曾攻举子业而未售。任颍州教谕五年,后辞官归扬。如上所及,所建著老书堂,是邗江雅集成员集会的重要地点。阮元《广陵诗事》将著老书堂与马曰琯小玲珑山馆、程夢星今有堂并称。k马曰琯l,原籍徽州祁门,在扬著名盐商与藏书家,所筑小玲珑山馆是扬州文人活动的重要地点。程梦星m,原籍徽州歙县,是大盐商程之韺之孙,康熙年间进士,官翰林苑编修,所筑筱园为扬州文人聚会的中心。张世进的文学成就当时就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称其诗“与二马齐名”,二马,指马曰琯、马曰璐n昆季,二人同为邗江雅集的发起者与核心人物,均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以诗词闻名于当时。马曰璐亦嗜好藏书,与马曰琯同以数量大、质量高而闻名于世。
《著老书堂集》计收诗八卷,词一卷。已知有两次刊印,首次刊印:诗七卷、词一卷。诗前有蒋德序,时间为“乾隆乙亥秋九月”。词前有陈章序,时间为“(乾隆)戊寅八月”。据陈章序中“将与诗并传无疑”,可知诗与词当为同时刊印。诗词卷后均有“男四履,孙昊、昂校字”,亦证诗七卷与词一卷本当为同时刊印,今南京图书馆即藏有此本。第二次刊印:诗八卷,词一卷。该本增刻了诗一卷也就是诗之第八卷,词则置于诗八卷之后。第八卷之前有闵华序,时间为“乾隆丁亥”,故可知本次刊印当在乾隆丁亥或之后不久,今吉林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均藏有此本。《著老书堂集》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被书麟上奏清廷禁毁。o禁而不绝,实属万幸,因遭到禁毁,所以现代鲜有对其诗作进行研究的学者,而被历史尘封起来的文化需要重见天日。
一、《著老书堂集》诗研究
《著老书堂集》载诗作计八卷,总计六百七十二首。诗作的创作时间,据蒋德《序》引张世进自述:“茲集所存,大都皆五十岁后之所作也”,知其诗主要撰于五十岁之后;又据蒋《序》所云“余自乾隆庚午后,屡游邗上,因得交张君啸斋。时君年已六十余,耳目精神未衰,望之不知其为六十余人也”,可知诗作当主要创作于十数年之内。
(一)诗之内容分析
张世进的诗歌题材多样,已知现存《著老书堂集》中涉及的诗歌题材有酬唱赠答诗、集会唱和诗、咏景抒怀诗、托物言志诗、登临怀古诗、纪行诗、送别诗、悼亡怀人诗、题画观碑诗、闲适诗、联句等。其中,多有各个主题相交融的诗作,难以将每一首诗分门别类。在此仅对诗歌数量较多、艺术成就较高的几类题材进行鉴赏。
1.酬唱赠答、诗酒唱和之作。张世进一生积极从事教育和文化活动,不仅与同出商贾之家的人做朋友,也会资助不少困窘的读书人。“二马”兄弟、陆钟辉、王藻、蒋德、闵华、全祖望、卢见曾、姚世钰、其侄张四科等,数人常于让圃、荣木轩、小玲珑山馆、著老书堂、筱园等地饮酒唱和,大开文学宴会。诗作有《和秋泾荣木轩月夜》 《次韵和余砚南雨中晚泊》《六月晦日,集小玲珑山馆,分赋扬州夏日事,得“隋帝放萤”》《九月望日同人集行庵,招大恒、具如两上人茶话》《闰七月十五日集晚清轩》,等等,点明集会地点,歌咏诗酒生活,妙意快哉。与不同文化阶层的文人发生思想碰撞,推动了扬州地区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繁荣。
2.送别怀人之作。张世进的友朋既有商人官宦,也有白衣文人,他们经常需要奔赴各地。张世进多作送别、怀人诗,表达对友朋的不舍与思念。送别诗如《寒夜与梅沜话别》《送方息翁归桐城》《送秋泾知关中》等,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同时祝愿友人在远方有大好的前途,期待早日归来。怀人诗如《春日寄怀梅沜》《怀榭山》《柬楼于湘》等,表达思念友人,怀念一起饮酒唱和的美好时光,期待再次相聚。“叹岁月之迁流,慨友旧之零替”。《著老书堂集》中的诗大多是张世进步入天命之年后所作。彼时,痛失爱女、友朋相继逝去,双重打击下,张世进多作悼亡诗,表达悲痛欲绝之感,如《哭洴江太史四首》《五君咏》《后五君咏》《哭幼女诗六首》等。
3.咏景抒怀之作。“一切景语皆情语”,张世进常把情感寄寓于美景之中,在审美体验中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如《雨后湖上》,雨后诗人坐小舟赏湖景,天地风光被雨洗后焕然一新。在观赏这湖天无尘的景色时顿生韶华易逝、活在当下之感。再如《春日过东园》《篱门》等,是借山水田园景观表达归隐乐趣。对美景的闲情吟咏也多出现在其诗中,如《淤溪二首》《绿阴》《秋庭闲坐》《焦山松寥阁坐雨》《雨后泛舟过筱园三首》等,诗中对所见景物进行细致描写,构成一幅幅美妙山水图,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4.登临怀古之作。“生无住山缘,而有看山癖”,张世进多次作登高诗表达对游山玩水的喜爱,如《初冬登康山》《登小金山》《九月二十一日,王梅沜同五侄渡江游摄山,因怀旧游,赋寄三十韵》等,赞美山川之景,寄情于山水。登临山水,凭吊古迹,“借力打力”,真实目的在于伤今。张氏家族入清以来,两淮盐业生意受到影响,原因有二:一是外族入关,向来以汉人正统自居的陕商怀有强烈的反清情绪;二是晋商与满族封建贵族关系密切,成为最早一批皇商,受到皇室的庇护。官府又与晋商合资经营,自然使陕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如 《史阁部墓》,歌咏抗清英雄,借古讽今,表达不满情绪。还如《谒和靖先生祠墓》《玉钩斜》《过曾襄愍公墓》等,援古证今,表达诗人心中的愤懑之情。
5.托物言志之作。张世进咏物诗刻画得精致细腻,惟妙惟肖,如《古镜词》《竹径》《分咏农得风車》等。包容力强,日常事物皆可入诗,如《花架》《药栏》《果下马》等。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张世进的咏物诗除了遣兴娱乐外,更多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清俸杯》,表明其不喜官场羁绊的隐逸情怀。再如《〈瓦枕歌〉为五侄赋》,借用大量典故,表达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悲怆。还有《昆岗贡茶行》《夜来香》《忆鹤为晚清轩主人赋》《寒鸦》《寒犬》《诸葛铜鼓》等,皆有所指。
6.閑适之作。张世进辞官归家后,悠游漫步、坐忘冥想成为他诗歌的主旋律,《著老书堂集》中有不少反映悠游生活的诗歌,如《饭鱼》《晓眠》《秋空》《小除夕独坐著老书堂作》等,表现他闲适自得的日常生活。饮酒活动也多出现在诗歌中,如《积醉》 《半醉》 《偷醉》《谋醉》四首对其醉酒状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平生清闲以及对酒的钟爱,展现出他豁达不羁的一面,显示出他百无聊赖的日常生活,也可了解到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士商的诗画生活。
7.联句之作。收集在《著老书堂集》中的联句有二十首。邗江雅集诗人作联句不只是一二知己对唱,多是三人以上相互切磋。如《暖砚联句》由张世进、张四科、王藻、吴廷采四人同作,《五月晦日集荣木轩观赵承旨画番马联句》由张世进、张四科、陈章、姚世钰、闵华五人同作。还有《雪中联句,送吴葑田归溧水》《祭诗联句》《六月朔日集著老书堂大雨联句》等。
(二)诗之艺术特点分析
1.从诗歌风格来看,“矫齐梁绮靡,汰宋元卑弱”。张世进的诗歌中闲适写景诗居多,但并没有陷入题材狭窄、辞藻堆砌的弊病,而是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诗作平实易懂,没有怪奇意象堆砌,语言朴素简练,多白描,却不流俗于直白。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具有真情实感,如《史阁部墓》,是诗人在过史可法墓时有感而发所作,借史实入诗,几句诗描绘出史可法拒降遇害前的悲凉与无可奈何。但是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无论结局如何,史可法的忠魂精神依旧会万古流传。再如《薄暮坐让圃梅花下二首》“苔阶印遍笋鞋踪,又为梅花策短笻。坐到日斜啼鸟歇,冷香丛里一声钟”,动作与触觉、嗅觉相结合突出梅花之美。写景绘景诗清丽自然,怀古咏史诗徜徉恣肆。诗风总体来说较少激烈抒发情感或抨击时事,偶有感情激愤之作也只是点到为止,多于宁静平淡之中见人生悲喜。陕商流寓扬州,带来了秦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张世进作为陕商寓居扬州的文人,其诗词自然融合了两地的文化,诗风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不失三秦大地的豪迈。总的来说,呈现出温柔敦厚却又不失旷达飘逸的诗风。
2.从学问方面来看,偏好用事典和语典含蓄蕴藉地表达感情。事典如《登三诏岩拜焦处士像》“肃拜发遐想,匡卢与严陵”。“匡庐”即庐山,殷周时期有匡俗兄弟七人隐居于此。“严陵”即严光,高人隐士。焦处士即焦先,汉末隐居山中。此诗正是借拜见焦处士的塑像,抒发诗人乐于归隐,远离世俗之志。再如《题洪曲溪半隐斋》一诗,原本就是为一隐居处所题,“惜少鸿光归老伴,谁同沮溺耦耕心”,“沮溺”借指避世隐士。还如《盆梅》“谁将时世梅花样,说与西湖处士知”,西湖处士是指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语典如《送方息翁归桐城》中“老气谁堪横九州”,化用杜甫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玉钩斜》“春魂未必能为燕”,化用雍裕之《宫人斜》“应有春魂化为燕”。再如《酒旗》“夸酒谁家店,青旗袅半空。水村山郭畔,红杏绿杨中”,化用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题画诗中《九言题沈石田〈秋林月屋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自昔东坡有言闲人稀”,模仿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从语言风格来看,诗歌注重色彩描写,通过色彩营造画面,颜色素雅却不失丰满。好用“翠”“绿”“青”“荫”等字眼,读来清新秀丽。如《夜起闻邻人度曲有感》“丝竹自绿迟暮废”;《环溪口号四首柬陆司马南圻》“池柳经秋叶半疏,翠禽闲立俯清渠”等。还好用不同的色彩描写进行对比,偏爱红绿、黄绿对比,如“绿酒红灯”“绿阴合,红板桥”“一池舒净绿,几朵门生红”“依然红粉貌,空有碧纱帏”“繁红都委地,一碧欲漫天”“红杏绿杨中”“青灯渐为友,黄菊已如宾”“柳梢浓绿稀,葵萼新黄嫩”,等等。张四科的诗歌色彩与其相近,好用清淡、素雅的颜色,不过添加较多冷色调修饰,比张世进诗作多几分寒意。
4.从体裁方面来看,张世进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三言、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都能够运用自如,如《有所思》《闲醉》《立冬日集抱山堂》体裁均不相同。不仅能用各类体裁描绘风景、酬唱赠答,而且能表现情思,感叹时事。
二、《著老书堂集》词研究
清词中兴,扬州地区词人众多,文人作诗也作词,诗学、词学交流活动频繁。张世进作为邗江吟社的一员,多次组织并参与文人雅集。张世进作词,小令、慢词兼具。部分词作表明他与文人往来之盛,尤能见出其时之文人诗酒雅集之概貌。相较于诗歌,张世进的词创作流传的并不多,且题材与诗相近,内容相对狭窄,但其成就仍不容轻视。词一卷,计七十六首。
(一)词之内容分析
1.闲适词作居多。张世进较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加之家境殷实,长期的诗酒寻欢生活使文人心态发生转变,专注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题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虞美人·晚清轩瓜篱》《徵招·豆棚》两首词都在描写田园景色与欢愉时光,平淡喜乐中构成一幅瓜蔓株连、披黄抹绿的农家之景,词中表现出悠闲、快意的生活,使人心神向往。
2.有的写景词寓情于景。如《柳梢青·寒雨》借寒雨之日冷落寂寥的景色表达无人共饮、孤独寂寞的心情,借征鸿、冻雀寄寓同是无聊的情感。再如《 摸鱼儿·秋荷》,借秋日荷景,生发出年华逝去、老苦无力之感。有的写景词,是对周遭景物的描写、吟咏。如《河传·城南秋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词人在护城河边和城南游玩所见景象,真情实感,不假雕琢,朴素自然。还如《解珮令·秋日坐七峰草亭》《减兰·泛真州城河》《南乡子·弦月》等。
3.咏物词,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卜算子·题残历》借物抒情,借残缺的挂历表达时光易逝、往事难追寻的落寞心境。还如《唐多令·竹枝》,借竹枝洁清不洿的特点以自省。还有《踏莎行·金橘》《昭君怨·环溪梅影》等。
4.送别怀人词在他的词作中占据一席之地。送别词如《齐天乐·仲夏送樊榭归湖上》,为送别厉鹗而作,词人感叹友人将要离去,借迢递的蜀冈表明友人所去距离之远,抒发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半日论心,胜于书数纸”几字未言不舍却字字皆不舍。再如《南浦·送梅沜入都》为送别王藻而作,首句就表达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感。“声名藉甚,未愁前路知音寡”,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在外生活如意。还如《解珮令·送嶰谷昆季,暨竹町、玉井、于湘之西湖》等。怀人词对身处异地的友人表达思念,如《桃源忆故人·四月一日过山馆,怀嶰谷昆季》,过小玲珑山馆有感而发,表达对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思念。以张四科为代表的五侄,与张世进既是血浓于水的亲眷,又是诗酒唱和的挚友,张世进多次作词表达对五侄的思念,如《高阳台·寒夜真州舟次怀五姪途中》。还如《喝火令·重过方环山天慵书屋》《八声甘州·正月四日对雪,怀陈竹町昆季》等。
5.自述生平词,数量不多却具有真实性,可知词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思想,更能丰富词人的自我形象。如《百字令·自述》全词表明其一生豪放,放荡不羁。不在意功名利禄,只愿做山野之人,不与阿谀奉承之人为伍。鞍马秋风、江湖夜雨是其人生追求,豪迈中带着洒脱。再如《百字令·六十述怀答诸同学》此词同样是对生平作大致总结,情感、语言上却不同于上一词那么潇洒、豪放,多了些许无奈和悲伤之感。这首词作于词人六十岁之际,花甲之年的他已经历过友人逝去、痛失爱女的悲伤,难免心境产生变化,词风基调偏阴郁。
(二)词之艺术特点
1.“立象以尽意”。张世进在作词时钟爱梅花意象,以意象寄托情怀。如《惜分钗·春寒》“小庭愁杀梅花朵”,虽已入春,但仍寒冷不已,借词作表达词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冷寂;其自述词中,也少不了梅花的身影,《百字令·自述》“梅花开也,莫云吾少知己”,既表现诗人的洒脱,又抒发对友朋的思念。词作中更不乏咏梅词,《百字令·黄梅》整首词都是对梅花的吟咏,歌颂梅花“凌寒独自开”。
2.以典故入词。如《沁园春·庚午除夜》“且从他岁序,修蛇赴壑,及身强健,浮蚁盈杯”,“修蛇赴壑”出自苏轼《守岁》“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表达一年将尽,感叹时光易逝、岁月难留。再如《沁园春·影》“能留驻,待神方检与,莫化行云”,其中“神方检与”出自李商隐的《碧城三首》“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指神奇之术。
3.以史实和对史实的议论入词。如《满江红·炀帝墓》,词人在过隋炀帝墓时有感而发,将历史兴亡、世事变迁写入词中。再如《满江红·题〈桃花扇传奇〉后》,对《桃花扇》进行点评,词中称赞侯方域放弃爱情而出家学道的行为,“笑侯生、真似此收场,佳公子”。以史实入诗,议论古今,表达对历史事实的思考,增添词作的思想性。
4.据陈章为其词作序可知,“豪健如苏、辛,沉着如周、史,清深如姜、张,无不覃思研究,审音选字,有作必工”。张世进的词风多变、面面俱到,既有清新雅正的一面,也有豪放洒脱的一面。这归益于他尊唐宗宋,博采众长。张世进与浙西词派的厉鹗交好,受到浙西詞派清空、淡远、清丽词风的影响。描写风花雪月的词作,注重格律和技巧,词风秀丽清婉。如《行香子·真州客舍对雪》:“有句谁赓。有梦难成。护寒风、自掩窗樗。还家记取,此际凄清。对一编书,一壶酒,一篝灯。”与婉约词风不同的是,其豪放词作慷慨豪健,却不是一泻千里,而是收放自如。如 《浪淘沙·六月十五夜大月,登露台作》:“庭下见花阴。台上登临。圆冰一片近天心。照得满城涼似水,涤尽烦襟。华发不胜簪。对影高吟。纵无客至且孤斟。如此清光如此酒,月古人今。”境界恢弘,满城景色尽在眼底,借着酒和月光高吟,气质洒脱,词风飘逸,情感真挚。
5.语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不镂金俪玉,刻意雕饰。张世进作词,强调清新自然,较少使用华丽的修饰,语言具有本色美。其词作的语句通畅,给人以清水芙蓉、行云流水之感,清爽明快,语气连贯,表达思想更为准确。《桃园忆故人·四月一日过山馆,怀嶰谷昆季》 《菩萨蛮·红桥水亭观荷》等,较能体现其词作风格。
总体来说,写景闲适的词居多,感情表达多为含蓄蕴藉,词风典雅清丽。而其他题材的词作风格有所不同,咏诗怀人、借古喻今的词作风格多为雄健豪放。题材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
清代文字狱自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起始有发生,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潮,嘉庆之后日渐式微 。p乾隆时期,文字狱在各地的分布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全国二十个地区就有一百二十五起文字狱发生,其中苏、浙、湘、赣等四个区域共计发生五十七起,竟占45.6%,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q此时的文人普遍怀有忧谗畏讥的心情,文学作品丢弃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多是不关心当世之务。张世进也不例外,其诗词多是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政治原因较少对现实社会进行描写。他居庙堂时诗作不多,辞官归隐后也较少远行,自然题材相对于经常来往关中与江淮之间的张四科来说有些狭窄。加之诗词多作于晚年,所以诗歌风格变化并不显著。在诗歌艺术成就上,张世进与张四科有相近之處。晚明以来,前后七子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思潮仍有余韵,宗经复古具有很大影响。明末清初的诗人群体总体来说秉承汉唐遗风,康熙年间尊宋之风开始崭露头角。张世进、张四科二人作为清代初期扬州文坛颇有建树的诗人,以宗唐宗宋为志趣。但不是一味的复古,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保持独立,学诗词神似而不是形似,自成一家诗词创作风格,没有困于模拟的陋习,作诗、作词都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
三、结语
张世进作为邗江雅集中的重要成员,以著老书堂为集会地点,积极参与文人集会活动,与友朋酬唱赠答、诗词往来,留下多首佳作。诗词虽然受到文字狱的影响,内容多是描写游山玩水、诗酒唱和的安逸闲适生活,但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1.张世进既是由陕西入扬州的陕商代表,又是扬州文人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研究其诗词对于研究张氏家族由商而儒的身份转变具有重要价值;2.对研究张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3.张世进积极组织、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推动了扬州地区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繁荣,对于研究陕商在扬州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4. 现如今对陕商文学的研究不多,研究张世进的诗词有利于丰富陕西一地文学的研究成果,对研究陕西文学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张世进于清初中期参与扬州文人圈的文学活动并取得文学创作成就,本文谨对张世进本人及其作品《著老书堂集》进行述介和评价,期于对陕西历史文化的发掘有所裨益,对清代扬州文学研究裨补阙漏。
a 即令商民运送米粮到边关各仓,然后以粮价、运费折换盐引,领引贩盐。
b 李刚:《陕西商帮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c 即商人缴纳银两便可做食盐生意,不必再来往边关运粮。
d 李斗:《扬州画舫录》,汪北平、涂雨公点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6页。
ei 明光:《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25页,第225页。
f 明光:《戏剧家班、题咏与创作——清代扬州盐商戏剧活动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17—26页。
g 高苗苗:《清代扬州陕商研究三题》,扬州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h 明光:《论盐商诗人主导的韩江雅集》,《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j 张蕊蕊:《清代盐商张四科诗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k 阮元:《广陵诗事》卷七,王明发点校:《扬州地方文献丛刊》,广陵书社2005年版,第99页。
l 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嶰谷,又号沙河逸老,著有《沙河逸老集》十卷、《嶰谷词》一卷等。
m 程梦星(1678—1755),字午桥,号洴江、香溪等,著有《今有堂诗》十卷、《平山堂小志》十二卷等。
n 马曰璐(1701—1761),字佩兮,号半查,亦作半搓,著有《南斋集》六卷、《南斋词》两卷等。
o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页。
p 郭成康、林铁钧:《清代文字狱》,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第3—45页。
q 朱竑、安宁:《清代顺、康、雍、乾时期文字狱的地域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11年第1期,第7—14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古代文献集成》(二编)子课题:《著老书堂集》整理(立项号:SG17001·集061)
作 者: 王一帆,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