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徐云燕
【摘要】《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大学出版作为教育与学术出版的重要阵地,亟须从规划中寻找转型升级进路。大学社需要紧密依托母体大学,加强社际出版协同,积极投身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在业务经营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主题出版做好旗帜引领,以精品教材论著发行铸牢学科优势,以知识服务转型助推高端资源整合共享。
【关 键 词】高质量发展;价值引领;学术品牌;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陈洁,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徐云燕,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1.012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35年我国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出版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出版工作将致力于以改革创新的深化、各类精品佳作的迭出、出版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为更好抢占数字时代出版发展制高点优化增长动能,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食粮,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注入强劲动力。
大学出版社作为教辅教材、学术专著、论文期刊的主要出版机构,在出版市场中具有鲜明特色,其出版物主要面向高校学生与科研工作者,承担着教化育人与创新文化的職责功能。而作为传播先进知识文化与学术前沿成果的重要阵地,在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环境趋势中,如何高效服务于母体大学教研事业,创新出版形式和内容,在行业竞争中寻得长足优势,是大学出版亟须审视与思考的问题。
一、出版强国建设目标下的大学出版进路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布局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发展举措,因而,在未来五年以及整个出版强国建设征途中,出版业的发展都须以此为指导,积极寻找方向与进路。
大学出版以高校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而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与培育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养成有赖于优质内容的教育,正向价值的引导和积极文化氛围的浸润。因而对大学出版社而言,高校是其发挥思想文化宣传培育功用的主阵地,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渗透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甄选、把关、打造一批面向高校群体的高站位主题出版物,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多元的出版形态、多层传播渠道,使党的创新思想理论、伟大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校园,完成对高校青年的理论教育与价值塑造。
高校是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汇集地,是学术科研的攻坚所。顶级科技期刊建设与科学技术类精品出版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新时期出版提出的任务要求。大学出版社依傍高校而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高校的科技工作和成果,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科研攻关,能直接向大学出版社输送大批精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1]。作为高校科研成果的重要宣发阵地,大学出版社要始终围绕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使命,推出一批各学科研究领域的精品力作。
二、 以高校资源为依托的大学出版建设内在要求
1.增强与母体大学的联系,集成竞争优势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凭借鲜活的内容形式与时效性优势,快速跻身内容产业,极大改变了行业格局。伴随民营出版企业的入局与发展壮大,出版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以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等为专长的专业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必须在市场中确立起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高校出版业务是大学出版社的立业之本,而部分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业务却在逐渐偏离方向,从教材教辅、学术专著转向社科类图书,一味追求畅销书与公版书[2],从而致使大学出版社丧失了立业之本与独有特色,泯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作为大学的附属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应当加强与母体大学之间的联系,始终牢牢把握教材、教辅、学术专著这一中心出版业务,依托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作者资源、人才队伍储备等确立自身在出版市场的独有竞争力,同时密切关注高校教研动态,紧跟专业研究前沿,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科研沙龙、征文活动等。如剑桥大学出版社主动与剑桥大学建立连接,基于产学联动进行资源挖掘,不仅通过系列学科比赛的举办为学术交流提供服务,而且在活动中通过联系、结交作者为出版社积累潜在资源,提升其在学术出版界的影响力。此外,剑桥大学出版社还建立了严格的出版评审制度,邀请剑桥大学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学术出版进行严格的专业把关。
大学出版独特的业务市场要求其高度关注社会效益,落实好对高校的服务工作。为此,大学出版社与母体大学之间应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母体大学为其提供专业学术教育资源以及学校品牌与声誉,大学出版社则通过对大学资源的配置与集成,寻找摸索自身的业务重心与特色,借力优势学科打造独有的出版品牌,逐步开拓市场空间,并以此反哺母体大学,推动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
2.加强社际合作交流,深化互联共通
由于学术专著的出版周期长、成本高,受众群体相对窄小,加上有限的市场往往被头部和知名大学出版社所占据,从而使得我国许多大学出版社面临较为艰难的生存境遇。我国大学出版社在整体上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内容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弱等瓶颈[3],这些问题凭借一家之力难以突破,为此,加强社际合作就尤为重要。
知名出版社之间的战略合作能够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出版精品。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就曾与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合作推出《中国科技进展》《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等系列丛书,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库”之《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汉代的谣言》两书英文版也通过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传播而影响深远[4]。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出版合作不仅要推出精品专著,还要推动中外专业出版合作的步伐,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以高水平的出版成果传递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整合高校核心资源,激活内容创造活力。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及所属高校虽然也拥有内容创新的能力,但往往受限于资金、人才、体量、规模等因素,容易陷入出版经营的僵局。因而,出版社之间若能深化互联共通,加强在内容、渠道、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经营,则有助于增强彼此的出版能力。出版社之间可以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打造出版联合项目。如在人文历史、财经、农林、建筑、医药等专业领域开展同类出版社合作计划,通过作者与市场资源的整合共同策划出版一系列优质图书;或以地区地理空间为纽带,整合区域特色文化与特有资源,合力建设地域出版品牌。“云南文库”系列学术丛书就是云南大学出版社立足云南地域文化推出的一套特色化出版品牌。西南地区地处边陲,西南文化是我国的重要艺术瑰宝,西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可以云南大学出版社为中心聚拢合作,以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构建出版的独到竞争力。
3.助力出版公共服务与文化空间打造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新时期要加强出版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因此,在向知识服务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不仅承担着传统的学术教育出版工作,还需做好出版的文化服務,以服务为先,于服务获益,让优秀出版物真正走入人民群众中,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同时为自身的发展营造更加积极有效的空间氛围。
大学出版社对外衔接城市文化空间,对内勾连校园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建设书香社会,创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作为图书出版主体,应当致力于公共文化空间阅读资源的优化。如针对内外不同的读者受众群体做好对口图书的选本输送工作,选取高质量的出版物进入城市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面向城市大众阅读市场,挑选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时代经典、生活百科、地方特色读物进入公共空间;面向校园青年学生群体,筛选一批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价值教育、学科专业培育论著进入校内。
此外,大学出版社还要主动关注受众群体需求,密切联系读者,扮演好出版物与读者之间衔接者和桥梁的角色,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利用好丰富的作者资源在城市书店、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座谈分享会、学术讨论会,促进作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对话,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促进科研成果在学界研究者、业界从业者之间的碰撞传播。
三、 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大学出版发展路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基础的发展变革为我国出版产业指明了行动方向。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大学出版社承担着为强国建设培养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突破的使命要求,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更具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指出,出版业要“打开思路,聚天下新知而用之,高质量为读者服务。读者是出版的‘上帝,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出版理念落实到出版全流程的工作中”[5]。为此,大学出版社在业务经营中须以读者为本,朝着主题引领化、专业精品化、数字服务化的方向开拓深耕。
1.旗帜引领:紧扣时代主题,讲好特色化故事
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大学出版社的主题出版不仅要紧扣时代主题,关注时事新政动向,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复兴重大事件工程与时间节点、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故事选题,开拓出版策划新思路;还要积极呼应主题出版激励政策,精心组织优质选题,踊跃申报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以多方资源优势助力主题出版的精品打造。
在中宣部公布的160种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让世界读懂中国》、南开大学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微观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从“中华民族”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吉林大学出版社的《从民族独立到人类命运——中国共产党国际事务法理主张的历史演进》、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沙漠守望者:库布其脱贫振兴之路》、郑州大学出版社的《永远的丰碑——焦裕禄画传》、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西迁大先生》、国家开放大学音像出版社的《重器强基——大科学装置的探索与突破》[6]等10种图书及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入选,大学出版社整体上选题入选占比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应充分结合高校文化历史、地域风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结合自身学术专长,把人文社科、理工技术等学科学理融入主题出版物中,规划出版一批具有鲜明高校风格的主题出版物。如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研究》《江苏小微企业发展研究》《走在前列——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等紧密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对具体区域、特定行业企业做定性定量的典范研究[7],成为聚焦中国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题出版优秀作品。
此外,大学出版社还要推动特色出版物进校园进课堂,联动高校思政课、主题微党课、青年社会实践等学习活动,使主题出版物与青年学生的价值教育紧密结合。
2.精品导向:铸牢学科优势,树立学术话语权威
高校教材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的教材建设要坚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海量教材、教辅图书应需而生,其中不乏一批经典力作,但同时也存在同质化严重、教材市场竞争力不高、优质教材难成体系等问题。为此,创新性、成体系、跨时代、与市场需求相呼应的高质量教材应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打造的重点。这就要求大学出版社在为高校开展教研服务的同时,借力高校强势学科,加强高校联合,深化社际交流合作,广泛邀请领域内杰出的专家学者构建一支权威的作者队伍,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推出一批教育、学术精品。
此外大学出版社还须强化市场品牌意识,通过精品丛书项目的打造树立自身在某一专精领域的话语权威,提升其在学界业界的出版声望与影响力,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历史艺术出版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出版物、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建筑设计类出版物。“就整体格局而言,我国出版仍然强在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弱在科技与学术出版”[8]。大学出版社作为科技学术出版的主阵地之一,应当背负起增强我国学术出版国际竞争力的使命职责,优化出版资源,更多向科技出版领域倾斜,与科学技术学科发展强劲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寻求出版合作,整合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出版等资源,以更好促进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交流,强化我国的科技出版市场。
3.数字驱动:探索出版新形态,开拓知识服务边界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表层呈现为信息阅读媒介的变革,深层体现为出版思维与服务模式的变化。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渗透与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获取与解码信息的方式。面对激烈的新媒体市场竞争,出版社在数字信息时代的服务力表现较为欠缺。在国家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背景下,大学出版社应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新技术与出版的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来驱动出版业的长足发展,创新出版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出版新形态,在社会消费整体升级的环境下加快向知识服务转型,以知识的数字化重塑、多元的知识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日益个性化、场景化的知识需求。
由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分配上仍存在不平衡性。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大学出版社数字资源的开发与知识服务的优化将有助于拓展优质内容的服务边界,最大化实现高端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大学出版社应当以数字服务为指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群体积极开发电子书、有声书、新形态教材、AR阅读等系列数字出版物,建设在线教育课堂、教辅自测系统等交互型知识服务数字平台,持续探索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的新形式,不断提升新时期的智慧教育质量水平,助推我国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21-05-28)[2022-11-02].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28/content_5613702.htm.
[2]贺帆. 新发展格局下大学出版社的创新发展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22(6):197-199.
[3] 王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与路径[J]. 中国出版, 2021(13):40-44.
[4]寻路世界学术出版的高地:《中国早期的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汉代的谣言》英文版在京发布[EB/OL]. (2021-09-20)[2022-11-02]. http://ex.cssn.cn/zgs/zgs_jl/202109/t20210920_5361654.shtml.
[5]柳斌杰. 努力开拓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EB/OL].(2020-11-17)[2022-11-02].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7496.
[6]中宣部公布2022年主題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160种)[EB/OL].(2022-09-08)[2022-11-0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08/c403994-32522186.html.
[7]王斌. 精书成业: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策略:以东南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1(23):62-65.
[8]罗雪英,毛润政. 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出版强国:大学出版学术核心竞争力构建探讨[J]. 出版广角,2018(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