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

2022-02-02 04:35邵华吴晓鹏
出版广角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科技成果气象

邵华?吴晓鹏

【摘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对科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科普图书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有力推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科普图书编辑应从公众需求、社会热点、科学认知、科技前沿和问题导向入手,找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点,做好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

【关  键  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图书;作者;科普编辑

【作者单位】邵华,气象出版社;吴晓鹏,气象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1.002

一、科普图书出版的意义

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要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科普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也是充分发挥科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作用的重要方式,为推动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它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当前,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持续增长,要求不断提高。2020年,科普图书出版总册数为9853.6万册,比2006年增加100.18%。这个数据也充分证明了公众对科普的重要传播途径——科普图书需求的增加。

科普图书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而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科普图书需要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如何创新性体现科技成果,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作者团队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是科普出版者责无旁贷的工作。可见,科普图书出版是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是培养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科普图书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为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气象防灾减灾的有力抓手,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气象出版社重点围绕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等,践行“做好人,出好书”的训言,不断推出气象精品图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文章通过探讨气象科普图书的创新出版,探索科普出版单位如何利用科普图书做好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作者的遴选与深度培养。

二、优质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1.从公众科普需求中寻找切入点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科学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普要为解决主要矛盾服务,不仅要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而且要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服务,为解决科普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而服务[2]。科学属于大众,应为广大民众谋福利。科普图书本身的功能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因此,科普编辑在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科普图书时首先要考虑公众的需求,秉承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做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的图书,做使广大读者受益的图书,做符合大众认知的图书。

那么如何了解公众的科普需求呢?在大数据时代,科普编辑需要学会使用网络了解读者,了解市场需求。我国从2015年起每季度发布《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分析我国网民科普需求情况,即网民在搜索方面“搜什么”“谁在搜”“用什么搜”等。分析确定的8个热门科普搜索主题的具体数据,可以加强科普编辑对选题方向、公众需求、读者对象的判断,从而策划出反映时代特色、读者对象准确、符合大众需求的科普精品。

在2015—2020年的互联网科普需求搜索数据中,航空航天、气候与环境均在8 个热门主题之中,2019年第二季度气候与环境主题搜索指数跃居第二,气候变化等主题词逐渐成为热点。气象出版社的科普编辑团队敏锐地观察到大众关注的科普热点变化,于是迅速展开市场调研,发现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性图书种类很多,科普类图书不少,引进版图书偏多。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立刻成为科普的主题词。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如何填补公众需求的科普市场空白,打造精品科普图书,成为气象出版社科普编辑策划的重点。

结合气象出版社学科专业优势,考虑到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编辑团队判断此书的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当专业的科学知识背景,能够清楚阐述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碳达峰的关系,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让公众信服,还要有科普图书的写作经验,让读者能够读得懂、喜欢看。根据这些条件,编辑团队最终选择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作为气象出版社即将打造的“双碳”科普图书《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作者。巢清尘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00问》的主编,具有一定的科普图书写作经验,同时又是一位学者,非常符合作者定位。此书于2021年获得了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创作出版资金资助,并于2022年顺利出版。该书用科普性语言向公众权威解读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基础、行动基础和实现之路,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阐述当前全球关注的气候变化的热點问题,为读者讲述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系,以及我国如何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全书侧重于科学事实的科普表达、政治决策过程的幽默趣味化描述、政策路径的生活化解读,以期将碳中和目标向公众解读。此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并于2022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气象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为促进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气象人才建设培育了科学沃土。

2.从社会热点中寻找着手点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逐渐增多,科学研究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影响公共政策的决策[3]。公众关注的热点往往是科普的重点,尤其是科学知识跟公众认知出现较大差异时,相关学科的科普就显得尤为重要。

气象学科的科普工作主要由相关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科普对象包括学术共同体和公众。气象科普图书的出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舆情动态,了解公众对气象认知的程度,找准容易引起公众质疑的关键点。只有做好相关气象知识的科普工作,才能把握好气象科普图书的宣传出版工作,推出气象精品科普图书。只有以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做出人民需要、人民喜欢的书。

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气象出版社筛选整理近5年公众关注的气象热点,发现很多热点跟天气预报密切相关。作为公众了解天气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天气预报》于每晚《新闻联播》后播出,自1980年7月7日开播以来成为国内收视规模最大的日播气象服务节目,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虽然天气预报语言简练、数据清晰,但是公众仍会对一些术语产生不同的理解,造成天气预报“不准”的假象。天气预报让人感觉“不准”的原因,除了目前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的限制,还有一部分是公众其实并没有完全看懂天气预报。因此,围绕如何让公众看懂天气预报的主题,气象出版社将天气预报中涉及的气象基本概念、天气现象用语及图标、预报时间用语、气象地理分区等,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轻松幽默的图文进行表述,并策划出版了《带你看懂天气预报》一书,遴选权威作者——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宋善允做主编,并邀请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员以及有相同业务工作经验的业务人员参与编写,相关专家及学者参与把关,保证了图书的科学性、可读性。《带你看懂天气预报》旨在通过解读天气预报中的专业但令公众感到生涩的词汇,提高天气预报的通俗性,让公众最大限度地听懂《天气预报》,强化气象服务用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气象为民服务的效能。只有让公众看懂《天气预报》,知道天气状况,《天气预报》才能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才能达到《天气预报》保护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

3.从公众的科学认知入手找准着力点

提高全民科技素养是科普工作的重点,也是出版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要针对青少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老年人采取积极的提升行动。科普出版单位在新时代进行科技成果科普化时,要聚焦基础研究,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打造符合他们阅读习惯的科普图书,以提高科普图书的接受度,从而达到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目的。

气象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气象出版社以气象防灾减灾精品图书的出版,帮助各类重点人群提升气象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好地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安康福祉。

为了提高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对气象科学知识的认知,提高他们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气象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丛书”,这套丛书包括《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农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青少年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共计3册图书,以“灾害来了怎么辨、怎么办”为核心问题,聚焦10余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原理、预警信号、防御措施,“因人制宜”地将实际工作与生活结合,分别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青少年重点人群普及气象知识,为不同的受眾打造一套内容简洁明晰、图文并茂、便于携带、即学即用的气象防灾减灾速查指南。同时,气象出版社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二维码与纸媒融合,添加相关视频、图解等扩展内容,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元,提升气象科普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本套丛书趋利避害并举,在全面详解气象灾害危害的同时,补充介绍相关天气现象可能带来的益处,便于读者更加科学地认识气象,树立更加全面的科学观念。《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出版后,迅速得到读者认可,在半年内达到3万册的销量,社会效益显著。

4.从科技前沿中找到切入点

科普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动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进行科技成果科普化过程中,科普出版单位还应聚焦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气象前沿科技发展迅猛,近年来成果显著,气象出版社密切关注气象科技发展动态,找准服务大众、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气象科技成果进行科普化工作,进一步满足公众需求。例如气象与冬奥比赛项目密切相关,气象直接影响冬奥比赛项目的进行。在气象科技为冬奥服务的过程中,科技成果不断展现,如何让公众了解气象科技的发展,做好气象科技为冬奥服务的科普工作,是近几年来气象科普图书出版的重点。为了普及气象与冬奥比赛项目的关系,展现气象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气象出版社在大量市场调研和预判后,策划出面向5—7岁儿童普及气象与奥运项目关系知识,可以进行亲子阅读的图书《考拉遇到北极熊——带你了解天气与奥运》。在创作此书的过程中,编辑团队面临的最大难度是寻找合适的作者。作者既要具备一定的气象学科背景,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心理学基础,能够将深奥的气象知识转化成儿童能读懂的语言和图画。经过多方推荐和沟通,气象出版社遴选《天气预报》节目组资深编导白雪莹作为本书的作者。虽然白雪莹是一位年轻的作者,但她具有绘画的特长,又曾就读气象专业,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编辑团队与作者进行深度沟通后,作者成长迅速,快速掌握写作和绘图的要领,确定了图书的表现形式和切入角度——让热带动物体验冬季奥运会,以强烈的反差效果体现内容设置。作者在编辑的启发和引导下,增加了夏季奥运会的内容使对比更加强烈,内容更加充实。《考拉遇到北极熊——带你了解天气与奥运》于2020年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气象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从问题导向中找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点

我国目前面临应急科普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防火、防震、防疫、防洪、抗旱等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专业领域科普相对不足,亟须建立应急科普机制,统筹日常和应急科普工作,这也是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科学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普编辑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法,促进科普图书发展,进一步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气象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尤其是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等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提高公众,尤其是容易发生气象灾害地区公众的应急避险能力,是气象科普图书的创作目的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山洪、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偏远的山区,当地的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科普图书的阅读兴趣不高,如何打造当地公众能够接受的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圖书,是气象出版社需要研究的重点。为此,气象出版社做了很多尝试,最终发现只有针对当地实情推出相关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的科普图书,让读者在书中找到熟悉的场景,才能真正让读者感兴趣、有收获,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基于此,气象出版社与河北省气象局进行合作探讨,针对突发灾害,邀请河北省邱县农民漫画团队进行创作,将防灾减灾方法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漫画方式进行表达,并配上读者喜爱的打油诗,下方附有对灾害的简短科普解读,《突发灾害应急避险漫画》一书应运而生。此书出版后受到当地公众好评,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也给其他省市气象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结语

新时代的科普编辑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有筋骨、有质量、有温度的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的同时,科普编辑要从公众需求、社会热点、科学认知、科技前沿和问题导向入手,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普精品,培养科普作者,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参考文献|

[1]杨启明. 推动科普全面融入“五个文明”建设[J]. 科普研究,2022(5):17-19.

[2]怀进鹏. 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EB/OL].(2018-04-10)[2022-11-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318380455344431&wfr=spider&for=pc.

[3]王康友. 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17~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科技成果气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中期天气预报
小小天气预报员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