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05)
意识形态安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文化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历史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尖锐复杂,如何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矛盾逐渐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所在。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我们应当勇于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矛盾,探索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相关对策,积极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巩固意识形态防线,从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当前学界对意识形态领域相关概念的认知尚未达成一致见解,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同样存在多种界定。首先,以状态或能力为标准,“意识形态安全可以被认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避免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并能够保持稳定的状况和持续健康发展”[2]。其次,从意识形态安全的构成内容出发,“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指社会中起指导作用的主流思想的安全、社会政治信仰的安全、社会中道德秩序的安全以及支撑民族前进的优秀民族精神的安全”[3]。最后,从意识形态安全具备的层次性形态入手,“意识形态安全并不仅仅具有单一层次的形态,而是具备多个层次的形态。其中首个层次指的是其与社会客观规律的契合程度;第二个层次是意识形态对于满足社会民众生产活动和进行社会交互的程度;第三个层次是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精神其他领域的兼容程度;最后一个层次是意识形态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协调程度”[4]。结合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概念的界定,意识形态安全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安全稳定和积极发展的态势,即维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和稳固。
意识形态安全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够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使国家的政治环境保持稳定和安全的状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工作可以逐步化解国家政治安全的干扰因素,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优势,同时最大程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在保证意识形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意识形态通过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发挥其经济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此外,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一旦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及社会思潮的干扰和侵蚀,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就会降低,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会产生怀疑,进而破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变质,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将由此受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愿望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就会失去长期以来推动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质言之,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息息相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防范意识形态危机、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以及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新形势、新特征和面临的新环境,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干扰和考验、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威胁和挑战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生问题的阻隔和影响等诸多挑战,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依然严峻。
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是西方敌对势力破坏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形式。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将意识形态攻击的目标转向中国,企图通过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入侵和渗透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达到颠覆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目标。西方国家进行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西方国家凭借经济优势和政治优势掌握的话语权在国际场合上大肆宣传普世价值观,企图将普世价值观推广至各个国家。普世价值观本质上是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衍生物,通过将西方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包装成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价值准则,在全世界推广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从而完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其次,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上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话语权,在国际场合恣意抨击我国的民主、人权和宗教等领域的问题,极力鼓吹和宣扬西方国家的民主、人权,恶意丑化与污名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文化产业领域,西方国家凭借其传播渠道话语权和技术话语权,在电影、电视节目、综艺节目等文化产品中输出个人英雄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这些隐文化产品传入中国后,对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带来巨大挑战。最后,改革开放后由于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社会思潮以此为契机进入中国,社会思潮致力于宣扬自己核心观点,但是部分社会思潮的核心要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要求并不相符。西方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激荡与碰撞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甚至会进一步入侵和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此外,这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或相对立的社会思潮将会侵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甚至会危及和破坏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干扰和考验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问题致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固性面临严峻的考验。首先,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既是一项涉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考验,同时也是一项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巨大考验。中国共产党长期面临着“四大考验”,倘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效不足,中国共产党就无法跨越“四大考验”的难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刻意宣扬和引导下,跨越“四大考验”不仅成为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合法性的严峻考验,甚至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从而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次,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在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警惕的问题,也是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所必须警惕的危险。妥善应对“四种危险”,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和行为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提升内在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要践行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相信群众深入群众,时刻提防思想腐化和金钱腐败的侵蚀,避免形成滋生腐败的土壤,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一旦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无法有效应对“四种危险”,“四种危险”将会成为侵蚀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致命威胁,进而危及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崇高信仰,一旦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稳固性遭到破坏,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将会产生问题漏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也因此遭受严重威胁。
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威胁和挑战是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新阵地衍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新风险。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管控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现代社会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渗透的新阵地,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一系列新威胁和新挑战。首先,由于西方国家掌握了互联网技术的先发权和全世界大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不平衡决定着我国在与西方国家进行网络竞争、对话与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西方敌对势力可以凭借其占据的网络优势,组织和策划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和意识形态演变,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次,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等特性,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对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使民众由被动接受信息的接收者开始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甚至传播者,“网络的开放度、信息庞杂、身份虚拟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意识形态的整合、整控难度”[6]。最后,互联网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领域所展现出的强大功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多样化提高了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难度,意识形态内容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大众思想的引导难度。严谨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权威性由于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的趋势而受到削弱,泛娱乐化媒体言语的碎片化和生活化也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研究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在问题的阻隔和影响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形势是好的,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突出问题如果放任其发展,将会破坏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阻隔和困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首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和社会思潮的入侵和渗透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在国际社会不断攻击和抹黑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产生将会一定的质疑,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马克思主义所宣扬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彻底否定,以达到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放任其被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针对、攻击而不是去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权威,将无法巩固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将严重损害其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的重要地位,甚至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严重危害。其次,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需要警惕高校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和传播途径与意识形态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新环境、新特征仍然存在一定滞后性的问题。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训练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授课形式单一以及授课技巧成效不佳的问题,甚至存在部分教师存在误导学生,歪曲、抹黑国家发展成绩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质言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隔和影响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内生问题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十八大以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渗透和入侵以及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环境对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各类意识形态挑战,要着眼于意识形态领域所显露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和舆论监管和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和抵御挑战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各个领域我们都应当坚持和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另一方面,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只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在宣传领域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抵消西方意识形态干扰与侵蚀,从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西方敌对势力在国际领域中攻击我国的人权、民主和宗教等问题,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西方敌对势力借助专门构建的智囊团和媒体喉舌抨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观点和价值观,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影响力,破坏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严重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具体国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是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作为掌控意识形态发展趋势和在意识形态领域阐释观点、表达意见的重要权力,构成了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在国际领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一方面只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能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在国际场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诋毁,有效引导国际话题和舆论趋势,从而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平台的话语和观念的表达。西方国家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优势,在国际平台中建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话语体系,从而利用强势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国际平台制造政治话题,降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全球治理体系正在重构,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进一步阐释中国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国际舞台上铸造中国形象,展现中国担当。“拥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能够根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设置国际话语议题、制定国际话语规则、占领国际话语高地、引导国际话语走向”[8]。因此我国应该增强综合国力,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和表达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和政治观念,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和认同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群众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渗透,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对负面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文化意识领域秩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切实完成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一方面只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中国共产党要高度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中刻苦钻研,将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做大做好。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克服意识形态危机。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警惕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种危险”,警惕“四种危险”对党和党员干部的侵袭,防微杜渐,培育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即便面对各式各样的严峻考验与挑战也依然能够岿然屹立,始终着眼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稳定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工作,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
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和舆论监管是互联网领域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形式。互联网一方面增加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性,同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娱乐活动,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网络监管不到位,互联网将会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入侵的突破口,因此“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10],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舆论监管,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网络技术层面所具备的先发优势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网络技术创新,缩小在网络技术层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削弱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增强我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和监管,提高国家对互联网舆论的引导能力,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渠道向人民群众传输有害信息和谣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切实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1]。此外,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快构建网络舆论监管平台,为网民提供举报和反馈不良信息的系统并完善回访和应急的配套制度,真正做到监管到位、处理有据、回馈及时。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要不断加强培育新闻媒体领域意识形态传播的阵地意识,积极转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大力弘扬具有正能量的优秀事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强对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增强新媒体对大众思潮的引导能力,增强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力度,维护意识形态信息的权威性,谨防意识形态工作的泛娱乐化倾向,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领域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引导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和任务,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依然着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传播和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倘若无法充分完成的使命和任务,将会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出现断层,因此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2],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使用马工程教材,将马工程教材贯彻于高校形势与政策科研教学工作之中,努力巩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工程。高校必须把加强培育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重心,通过推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培育和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避免错误观念的出现,同时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工作方式避免工作方式滞后,注重采用相对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技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