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2022-01-30 02:21牛冬军王西熙张鹭鹭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远海远洋伤病员

丁 陶,谢 齐,牛冬军,王西熙,张鹭鹭*

(1.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军事体育教研室,武汉430000)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海军也得到新的发展,“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的列装,标志着我国海军逐渐由“近海防御”走向“远海防卫”。海军走向“深蓝”,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挑战和新的课题。此外,随着我国崛起,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海外多样化军事行动如亚丁湾护航、国外撤侨、打击海盗、和平出访的任务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当前我军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局部战争的风险也一定程度存在。因此,我军迫切要求海军加快转型,尤其是加快远海军事及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远海卫勤保障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极大考验。

1 远海卫勤保障发展面临的形势

1.1 大国海军战略规划的必然要求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海洋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都将发展战略向海洋战略调整。纵观近百年来的大国崛起,如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发展,无一例外,都是在重视海洋、发展海洋战略中受益。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海军战略的国家之一,冷战后美军进行三次战略调整,第一次是1992年提出“由海向陆”的构想,从以远洋外海作战为主转变为以沿海远征为主,从以海军对海军作战为主,转变为从海上向陆地展开联合作战为主,并提出随时能为国家提供远征部队的海军新方针。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是1994年提出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陆”的战略,重申坚持“投送海军远征部队”的新方针。第三次调整为“9.11”事件后,2002年提出的“21世纪海上力量-投送决定性联合能力”,要求建立作为“联结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的黏合剂”的“力量网络”,将“投送海军远征部队”的新方针提升为“投送决定性联合能力”。新战略是美国海军一直奉行的远洋进攻性战略的继承和发展。英国海军一直致力于以航母为核心的远征作战和远程兵力投送力量,建立一支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全球部署的多用途海军[1]。十八大以来,我国也提出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中央军委更为海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海军不仅应具备近海作战能力,而且也要逐步具备远海防卫作战能力。”因此,远海战略、深蓝战略将是我国未来海军发展战略的核心,远海卫勤保障能力提升成为远海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海上多样化军事需求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此外,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执行海上多样化军事行动成为彰显我国大国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之举,也是大国必然的使命任务。新的使命任务决定我国必须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包括维护国家海上战略的通道安全,特别是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势力对我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威胁,如亚丁湾护航行动将成为常态;维护海外市场、海外资产、海外人员的安全,如海外撤侨活动不再是偶然;维和、和平出访频率也将不断增加,如“和平方舟”对亚非等地区的义诊,将不断提升我国大国形象。这些多样化军事行动和任务,对海军远海军事、后勤保障能力提出新要求和高标准。因此,必须紧随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要求,满足海军远海卫勤保障的需要,不断提升远海卫勤保障能力。

1.3 海军装备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海军的转型,武器装备的更新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远海卫勤保障能力也需不断提升。为使海军具备远海作战与保障能力,海军装备建设上重点发展大型化、远程化装备,不断完善海上战略投送能力。随着大型舰船、重型武器、高精尖武器的发展,一旦发生战争或局部冲突,必然导致大批量伤员和各种复杂伤、混合伤的伤员产生,而远海远离岸基,海区环境恶劣、气候气象多变,又没有医疗保障单位,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此外,当前大型舰艇医疗系统配置越来越高,其医疗系统不仅仅具有对本舰艇伤员的救治,还要求具备对编队内舰艇实施卫勤支援的能力。如何协调利用各舰艇的卫勤资源也成为一道难题。这些对远海卫勤保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2 远海卫勤保障的特点

2.1 伤员量大伤情复杂 海上救治能力要求较高海上舰船编队可能需要执行多种任务,包括海上作战行动及反恐、护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护侨撤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军事行动,情况多种多样,加上海区气候、水文条件复杂,对伤病员救治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伤病员发生的数量、伤病轻重度、伤类、病种等难以事先预测。特别是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由于舰艇受损,甚至沉没,伤病员不仅数量多而且伤情重,伤病员救治与后送更加困难。此外,随时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大批知识密集、杀伤机制新、功能非凡的高技术武器将可能运用于未来海战,如核生化武器、激光武器、次生武器、贫铀弹等等,这些高技术武器的应用,使战时人员的伤部、伤类、伤型、伤势及伤员发生情况都出现新的变化,对救治水平和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3]。

2.2 事发突然情况紧急 海上卫勤组织指挥复杂远海行动中,多样化军事行动以及战争往往事发突然,没有预兆,行动准备仓促,难以预测和防范,伤病员救治几乎没有准备时间,“黄金一小时,铂金10分钟”的救治时效又要求海上卫勤组织指挥必须具有快速反应和果断处置的能力。而远海卫勤保障任务要处理的信息量将极度增加,病种难以预料,舰艇人员受条件或专业能力限制又难以准确诊断和治疗,而后送救治又远离岸基或运送条件限制,难以迅速进行。海上形势瞬息万变,时效性十分强,若不能做出快速决策,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决策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远海环境复杂,要求卫勤保障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海上救援行动,不仅需要熟知医疗救护常识,海上分级救治规则,还要掌握相关的军事医学地理、海洋物理知识,组织指挥保障又需要专业的组织指挥知识,才能准确决策和指挥。这些都导致海上卫勤组织指挥异常困难,组织指挥难度大幅度提高。

2.3 舰船远离本土岸基 海上伤病员后送难度大由于在远海,海上伤病员发生往往远离本土岸基,在舰艇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伤病员往往难以及时救治,需要紧急后送。但是由于离岸基太远,而伤病员的黄金救治时间不能耽搁,如果不及时后送,伤病员将难以得到早期治疗。要想快速后送,后送装备的机动性和速度是关键。常用的快速后送装备如直升机,能够实现快速后送,但是直升机配备数量有限,难以应对大批量伤员的快速后送,且伤员装置能力有限并且无法在直升机内进行早期治疗,一旦发生伤员病情恶化,将难以有效处置。其他后送装备如卫生运输船、舰艇等,能够实现早期治疗,但是后送到岸基医院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延缓确定性治疗的时间。

3 加强远海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3.1 加强卫勤组织指挥 畅通指挥协同一是提前准备。在执行远海任务前,就要进行卫勤准备后筹划,提前了解海上军事行动的类型或样式,明确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对卫勤保障的任务与要求。依据所掌握的军事、灾害以及当前的环境情况,提前预判伤病员发生状况,了解可能使用的卫勤力量,确定保障能力和差距,提前拟制需要上级加强的卫勤力量。根据判断的情况,提前制定卫勤保障计划。卫勤保障计划应具体结合海上情况进行制定,如卫生减员的预计、可以利用的卫勤设施与力量、离岸的距离、医疗后送装备与能力、卫生防护与防疫、药材供应与补给、卫勤协同等[4]。

二是快速处理。远海卫勤保障应具有高效率的卫勤组织、指挥、控制能力,必须做到针对突发情况、快速果断处理。要优化应急指挥决策流程,顺畅的应急指挥决策流程是决策机构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多头指挥只会导致决策的混乱和无序。要优化后送应急指挥流程,简化程序,针对局势的复杂性,确保卫勤保障的科学精确,准确把握任务性质,依法行动,讲究策略,保证指挥迅速、处置正确。要加强情报信息监测、预警和侦察,做到指挥信息获取全方位、指挥信息传输不间断,使伤病员后送有序进行。

三是统筹协调。海上多样化军事行动运用力量的多元性对联合指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卫勤指挥机构必须拓展传统军事行动的指挥功能,使指挥机构不论从指挥观念、责任和权利,还是从指挥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均具有既可对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实施高效指挥的能力,又具备对其他卫勤保障力量的有效控制能力,确保伤病员获得准确、合理的救治与后送。要统筹各方力量,由于各舰艇编队和各部队卫勤力量各异,要坚持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和统一使用,确定远海卫勤保障的协同组织和原则,明确相互配合、协调的方式和方法,规定相应的指挥工作流程。要积极利用地方(如商业船)以及友好国家的医疗资源,畅通军地协同关系,为伤病员的救治与后送提供及时与便利的渠道。

3.2 前伸卫勤保障力量 实施一线保障一是早期救治力量靠前部署。由于远海伤员远离岸基,后送困难,绝大程度依赖于自身的救治水平,救治力量靠前,尽早进行早期治疗和确定性治疗,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要提高单舰自身的战救能力。舰艇是海上的独立作战单元,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精确指导武器命中率高,高爆炸力弹药对舰艇损伤毁力大,对舰员杀伤力强,伤员伤类多样、伤情重。舰员自身需要掌握良好的自救、互救技术,作为首次救护的舰艇卫生员需要具有坚实的一线救护能力,能够掌握与海战伤相关的战伤急救技术,例如解除窒息技能、包扎止血技能、通气技能和解除颅内高压技能等,能够实施早期治疗。此外各单舰上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专科救治力量进行相应的专科救治。要重视编队救护所的能力建设,展开的舱室和医疗装备能满足实施紧急救治的需要。编队内要有相应的装备能够对其他舰艇进行支援,如救护直升机、海上换乘装置,能够及时对其他舰艇进行紧急支援。

二是配置海上机动卫勤力量。海上机动卫勤力量包括海上机动医疗队、机动专科手术组、机动防疫队、核化武器损伤防治队等,在遇到重大任务时,这些机动卫勤力量可以紧急加强到承担伤病员救治的舰船上,以提高舰船的医疗救护和后送能力。

3.3 完善伤员后送体系 强调救送一体化一是建立完整的后送体系。一般伤员后送体系为4级救治阶梯,第一级为急救或紧急生命支持阶段;第二级为初级复苏治疗阶段;第三级为复苏治疗阶段;第四级为确定性治疗阶段或康复治疗阶段。相对应的海上则分别由舰艇救护所(第一级)、航空母舰医疗机构救治(第二级)、医院船(第三级)、岸基医院(第四级)。各级医疗后送机构应配备相应的现代化医疗装备,舰船内部医疗布局就能满足伤病员救治需要,以确保伤员得到良好救治。

二是建立海上后送机动能力。海上后送机动能力是卫勤保障力量在海上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救护、治疗与后送的能力,可显著缩短伤病员救治行动的时间差,提高医疗后送的时效性。如在大型舰船上配置较强的医疗设施,配备装备性能优良的大型医院船,在海上就能进行确定性救治,满足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中对伤病员救治的需要。

三是完善海上后送装备。要加大后送装备的投入,大力发展专用后送装备,如卫生船舶、卫生飞机等,提高舰船伤病员的救护与快速后送能力;开发兼用后送装备,注重开发两栖舰船兼任伤员收治舰,提高舰艇的伤病员收容救治能力,使其具有远海后送能力[4]。

3.4 探索建立远洋基地 设置医疗定点远洋基地在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执行远海行动以及国家海洋权益保障等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它能提供物资设施保障。在执行远洋活动中,有了远洋基地,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跑回本土提供物质保障,在远洋基地,能以更低的保障成本、更快捷的保障效率提供物资保障。其次多样化军事行动离不开远洋基地的支撑。在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第一时间提供物资保障非常关键,关系到执行任务的成败与否。各国在海外设立远洋基地已是通行做法,既能保卫自己的海外利益,又能在多样化军事行动中提升国际形象。目前,我国在吉布提已设立海外基地,但远远不够,还需要设立更多的远洋基地来满足远海范围内的海洋及军事需要。海外远洋基地的选址上应首选与我国战略利益重大和密集的地区,选择与我国关系友好巩固的国家。此外,应加大远洋基地医疗资源的投入,满足确定性治疗的需求,平时既能对驻地国家的和平医疗输出,提升大国形象,战时在医疗后送体系中也能发挥作用,为战时伤病员救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远海远洋伤病员
沈阳远洋公馆
远洋“军需官”901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