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2-01-28 01:47:30朱志乐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音乐

朱志乐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2)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门,面临的选择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大都需要自己处理,心理压力的来源随之变得较为复杂。2021年5月26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归纳高校大学生最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见表1),包括本科四个年级的同学共312人,58.97%的同学选择听音乐作为缓解压力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是高校大学生缓解压力较为常用的手段,将音乐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表1 学校生活中最常用缓解压力的方法

二、音乐与健康的关系

音乐常常被认为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音乐不仅给人多重感觉体验,同时也会给人强有力的刺激。音乐既包括可以听到的声音,即人类感受到的听觉刺激,如通过音频播放设备听到的音乐,也包括声音震动,如现场观看表演或舞蹈演出时感受到的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动觉刺激等。

音乐与健康的关系在古代早有记载,《黄帝内经》中曾把五音与人的五种基本情绪相联系,中国五声调式中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对应影响的人体内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同时也影响人的五志即思、忧、怒、喜、恐,“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肃劲铿锵,使人安宁,善制躁怒;角音平和调畅,助人入眠,善消忧郁;徵音咏越抑扬,抖擞精神,通调血脉;羽音透彻柔和,启迪心灵,发人遐思”。早在宋代就有音乐治疗的成功案例,北宋文史学家欧阳修因仕途遇挫,心情郁结,忧国忧民,欧阳修通过欣赏琴乐和亲自弹琴的方法,心情逐渐舒畅,心里郁结也被打开。

目前,音乐治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1]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讲,音乐不仅可以影响和改变人类的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心理障碍的高校大学生还会有更多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

当今高校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国之希望,大学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讲是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大学生需要独自面对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自媒体发展迅速,所接触的环境和负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对于外界因素较为敏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如下:

(一)学业与就业因素

调查问卷中显示,学习、考试的压力占60.26%,考研压力占14.42%,就业压力占9.62%。学习、考试、考研方面的压力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学生步入大学后,未做好大学四年学业规划;二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本身的学习内在动力下降,对学习成绩要求降低。高校大学生活学习方面主要依靠大学生自觉性,不再由班主任和家长督促,部分学生在本科一、二年级学习较为散漫和消极,而步入本科三、四年级,校内学业学习时间与考研、资格证书考试、出国考试复习时间相互冲突等问题,如教师资格证、CET4、CET6、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IELTS、TOFEL等,导致时间和精神上的紧迫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感。

(二)家庭环境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原生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互相关系、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不当的沟通方式,势必会引起亲子之间的矛盾,从而逐渐转化成孩子的压力。

(三)人际关系因素

大学生步入大学以后,恋爱关系、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独自处理,一旦遇挫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调查问卷显示(见表2),情感挫败或者失恋造成的压力来源占5.13%,校园恋爱存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校园恋爱都无果而终,导致较多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恋爱观。

表2 压力来源

四、音乐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从古至今,音乐与健康有着共同的渊源,乐的繁体字“樂”加上“艹”字头便是繁体字“藥”,在古埃及时期,埃及长老医生将音乐作为心灵的药物,在医学活动中加入了歌曲治疗。

(一)音乐与生理的密切关系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音乐会影响人类的生理反应、激素分泌等。一是音乐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产生快乐激素,影响情绪的变化,比如当听到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时候,可以联想到春节年味十足,欢乐、开心的场景,随之心情也快乐舒畅;二是音乐可以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这种激素是可以促进激情的产生。国际上众多著名画家在进行创作时都会选择听音乐,聆听音乐可以给画家们带来很多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三是音乐也可以增加血液中内啡肽的含量,起到镇痛的作用,目前,音乐助产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女明星麦迪娜生产时只用了一个小时,较为顺利,这大都归功于音乐的魅力;四是音乐可以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除此以外,音乐可以影响脑波的变化,能够协调左右半球、开发右脑、提升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音乐与人际社会关系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如合唱、合奏、创作等,它可以创造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自我克制力以及合作能力,并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除此以外,音乐活动可以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和宣泄内心情感,参与者在音乐交流中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产生共情的状态,从而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共鸣,缓解痛苦和困扰。

(三)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音乐对于人的情绪有巨大的影响,在现代音乐治疗的实践中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被称为“同步原则(ISO principle)”,[3]即首先让病人聆听与此时情绪相近的音乐,使病人的情绪与音乐产生共鸣,然后通过逐渐改变音乐的风格,从而改变病人的情绪状态,把病人从一种情绪带到另一种情绪。情绪可以影响人的认知体系,当人类处于积极性情绪时看到的大都是事物的积极方面,而处于消极情绪中往往是看到的事物消极方面,因此改变情绪后,思想也就会随之改变,最终会影响人的认知体系。

(四)音乐与审美的关系

美是人类特有的体验,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关系是最为接近的,可以说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创造物,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音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所有风格和类型的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美”。音乐参与者如果在音乐中体验到美,同时也能感知到生命的美,感知到希望,从而能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所以,音乐的美具有把痛苦、消极的创伤体验转化为积极且深刻的人生体验的作用。

五、音乐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开设合唱通识课程

合唱是一种多人共同参与的音乐活动,这种集体参与的音乐活动需要建立起一个默契、亲密、相互包容的合作关系,并营造出一种和谐、稳定的音乐生态环境。合唱中要求参与者之间密切配合、精准合作,合作上的不准确或者不协和,会影响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音乐效果会立即反馈给每一个参与者,在听觉和心理上也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高校中开设合唱通识选修课或者必修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中,合唱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相互合作,忽略个性表现,在合唱活动中养成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习惯和能力,最终学生也会将这种习惯和能力带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影响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对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开展音乐文化活动

开展可行性、多样性、发展性、丰富性的音乐文化活动,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共同进行。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和基础知识,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其次,可以采取远程心理治疗活动,运用多媒体载体、微信、腾讯等平台,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不同的需求,分享给学生相对应的音乐,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治疗的积极性,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第三,结合校内资源,协同教育合力,鼓励任课教师在课前、课间与课后播放一些同学兴趣度较高、音乐风格积极向上的音乐或视频,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及生活压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极具个性和新思想的一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学校教育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高校育人的根本目的。

首先,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或相关活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学会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困难时积极自我调整的手段,在心理健康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组织排练心理音乐剧、合唱比赛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困难,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其次,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学专业教师可以协同辅导员、班主任或心灵使者,教授音乐治疗手段和方法,从而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学生本人可以积极主动的通过聆听音乐、演奏乐器或演唱歌曲的方式,自己主动地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第三,心理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音乐治疗评价体系公众号的方式,规范学生的自我治疗过程。学生进入公众号后,首先,需要提交音乐治疗前的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学生的相关信息、现状、心理压力的来源等,学生的相关信息不对外开放,严格执行保密原则;其次,公众号可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匹配相对应的音乐,学生如有需求,可自己主动进入公众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音乐;自我音乐治疗后,学生需要填写治疗效果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治疗效果反馈进行心理学专业教师的综合评价,根据专业教师的综合评价开展下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工作,如有问题与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时联系,全面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我治疗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六、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普及到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音乐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的重要体现。将音乐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选择学生兴趣度较高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通过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感受和认知,引导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与感知音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敞开心扉,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塑造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音乐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