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1-27 09:54黄梦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期
关键词:肠管结肠先天性

丁 晔,黄梦玲

(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之一。此病的发病原因是小儿的结肠壁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使粪便瘀滞于近端结肠,进而造成近端结肠肥厚、扩张。此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故现阶段临床上对此病患儿多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改良Swenson术、经肛门脱出术、经肛门改良Soave术等[3]。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入院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病情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标准;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家长知晓本研究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疾病;对手术不耐受;同期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34)和试验组(n=34)。在常规组34例患儿中,有男30例,女4例;其年龄为1个月~2岁,平均年龄为(1.21±0.22)岁。在试验组34例患儿中,有男31例,女3例;其年龄为2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28±0.3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改良Swenson术对常规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头低脚高(头端低于脚端约15°)的仰卧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在患儿的左下腹做一个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剪开腹膜,打开腹腔。对肠道进行探查,用剪刀将直肠两侧的腹膜返折处剪开,在此过程中注意保护输尿管,避免对其造成损伤。选取结肠壁蠕动良好且色泽红润的肠段作为保留肠段。对患儿的肛门进行扩张,置入卵圆钳,对直肠上端进行结扎。将结肠、直肠脱出,并将直肠切断。将结肠托出至标记好的正常肠段处,将病变的肠段切除干净,并对肠管的断端进行吻合处理。待确认肠管的断端未发生出血或缺血后,将结肠和直肠回纳至正常部位,放置肛门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4]。术后常规为其应用抗生素,以防其发生感染。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试验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8~14 d,用生理盐水反复对患儿进行洗肠。术前3 d,让患儿口服新霉素或甲硝唑等抗生素,并对其进行扩肛处理。术前1 d让患儿禁食,并为其插入尿导管和胃管。术中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使其保持头低脚高的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对患儿进行扩肛处理,环肛门置入牵引线,牵开肛门。沿着齿状线将直肠黏膜环形切开,并在齿状线的附近注入稀释后的浓度为0.5%的普鲁卡因肾上腺盐水。将齿状线处的直肠黏膜环形切开,沿着黏膜下层分离直肠黏膜至盆腔腹膜反折的上方。将直肠肌鞘横向切断,在肌鞘后壁做一个纵向切口,将直肠上段与乙状结肠拉出。此时可以看到肠管的扩张段、移行段和狭窄段。检查肠管的血运情况,将病变的肠段切除干净,并对直肠后壁肌鞘进行“V”字形切除。对直肠肌鞘和正常肠管的浆肌层进行缝合,用4-0号可吸收线在齿状线处将直肠黏膜和结肠全层进行间断缝合,完成肠管断端的吻合处理。用凡士林纱布对肛管进行填塞、固定,并留置肛门引流管。术后常规为患儿应用抗生素,以防其发生感染。术后1 d拔出肛门引流管,在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后拔出胃管。术后3 d将肛管内留置的纱条取出,术后5~7 d将导尿管拔除。术后14 d对患儿进行复查,检查吻合口恢复的情况,并指导其家长对其进行扩肛处理[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腔污染、输尿管损伤等。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尿潴留等。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常规组患儿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常规组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1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儿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儿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常规组患儿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4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因肠道神经节缺如所导致的先天性疾病。此病患儿病变的肠管会发生痉挛狭窄,无法像正常肠道一样蠕动,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堆积在肠道内,进而引起病变近端的肠管发生严重扩张,逐渐出现巨结肠改变。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等,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6]。进行外科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方式。临床上治疗此病的手术方式较多,但大部分手术都需要进行开腹操作,对患儿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多,手术的时间也较长,易导致其术后出现并发症,不利于其术后恢复[7]。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治疗不需要进行开腹操作,能显著减轻其手术创伤,且不会对其腹腔造成污染,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另外,进行该手术不会在患儿的体表留下瘢痕,可避免日后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改良Swenson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相比,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此病能更有效地缩短患儿手术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肠管结肠先天性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的护理方法分析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