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莹,刘 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在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已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传统课堂向智慧教学转型,教育信息化也不再局限于 “多媒体设备+电子资源”的应用,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形成 “个性化自主学习生态系统”,构建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支持个性化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来开展。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何,是否具备与其相匹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是 “教师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转化,核心内涵主要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1]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要指教师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贯穿教学始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指教师将专业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将其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要素中,将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与课堂内容进行耦合,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2]
为了解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笔者在部分高职教师中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设计了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高职教师基本情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两个部分,共计32 题,其中教师基本情况6 题,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26题。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主要就现代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5个维度下的状况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表1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1.接受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29 份,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男教师102人,女教师127人;初级职称教师占12.55%,中级职称教师占42.86%,高级职称教师占40.26%,其他职称教师占4.33%;年 龄 方 面, 21~30 岁 占13.97% , 31~40 岁 占36.66% , 41~50 岁 占35.37% , 51 岁 以 上 占13.97%;文化程度方面,高中或中专占0.44%,大专占1.75%,本科占37.99%,硕士研究生以上占59.83%; 调查人群中师范类院校毕业人数占32.75%,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人数占67.25%;教师任教课程类型中,理论课教师占17.24%,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占68.97%,实训课教师占9.05%,其他类型课程教师占4.74%。
2.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关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理念了解程度较高,76.51%的教师理解和非常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要求,72.58%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和非常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63.01%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81.45%的教师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二是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69.45%的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56.90%的教师能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5.70%的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索到相应的各种资源并进行加工,27.78%的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学习资源,22.53%的教师能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流程与环节的设计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优化。分析调查数据得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教学目标与计划,合理适度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能依据教学目标需要准备学习资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教学安排中运用信息化手段,但教学过程不够优化,对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的获取分析不够重视,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到位,学习资源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的需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课程活动设计、教学安排符合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的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
三是关于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分析。调查数据显示,86.94%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教室的多媒体设备,74.65%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APP 开展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38.61%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30.35%的教师能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快速地选择到想要的教学资源;只有3.25%的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分析调查数据得知,大多数教师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及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辅助教学,但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未能构建职业情境或将岗位实际场景引入教学,拓展学习空间,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熟悉度较低。
四是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49.91%的教师能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36.17%的教师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收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调整,11.23%的教师能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并体现在教学反思中。分析调查数据得知,部分教师能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收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但未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未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度干预;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原因,但普遍缺乏大数据分析以及普遍未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五是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情况分析。调查数据显示,92.37%的教师熟悉制作PPT课件,41.23%的教师能够利用软件制作微课、视频、图片,15.76%的教师能够利用软件制作动画,75.72%的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建有课程或参与了教学资源库建设,31.75%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收集和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析调查数据得知,教师能够熟练制作PPT 课件,但制作微课、视频、图片的技术一般,制作动画技术较弱,教学资源多来源于网络收集,由此减弱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教学资源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效果。
六是关于信息化课程融合创新情况分析。调查数据显示,65.91%的教师能熟练使用与专业相关的软件或平台开展教学,并指导学生使用,12.61%的教师能及时更新专业新技术并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11.21%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且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分析调查数据得知,大多数教师处于尝试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起步阶段。
七是关于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发展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实验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10.92%的教师熟练掌握,34.59%的教师掌握;对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61%的教师熟练掌握,31.41%的教师掌握;68.56%的教师表示教学中会大胆尝试新技术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数据的收集,37.24%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改论文、微课、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等成果。分析调查数据得知,大多数教师愿意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技术、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数据的收集,并将教学实践转化成教学成果,但是部分教师对知识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不够熟悉,在尝试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时,未能很好地从理论高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进行总结提炼。
调研结果发现,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不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一系列教学元素上进行设计和创新,以符合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更高。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教学平台,但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更多的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有些教师仅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与布置作业,而未能充分考虑如何将教学平台、工具与教学深度融合来开展教学;也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优势,对学生整体与个体、教学重难点及其掌握程度进行详实反映;教学模式仍存在单向灌输,未考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部分教师不清楚什么是混合式教学以及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并收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往往注重自身教学方式的调整,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适度干预。同时,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分析,主观及支撑数据不足、分析不够及时、未能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整体分析,未能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也不够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最熟悉的教学资源开发是PPT,而对微课、动画的制作不够熟练,多数教师不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形式制约了教学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能熟练掌握专业教学软件,尝试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但未能将多种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并创新教学模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未能将信息技术从教学工具逐步转变为师生的认知工具,促进教学相长。
高职教师队伍组成中,一部分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他们接受过教育科学研究系统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但也有一部分高职教师来自其他专业或企业,这部分教师因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学习,不熟悉如何使用实验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开展教学研究。
针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相结合,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根据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系列培训。
一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理论培训。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认知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等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理论知识,为实施信息化教学奠定基础。二是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培训。培训教师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特点的掌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整体与个体、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进行收集与掌握,确定适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并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提高教师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与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三是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培训。培训教师熟悉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开展教学资源制作能力的培训。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根据教学需要,自主灵活地收集和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还能根据构建的职业情境或岗位实际场景教学需要,自主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拓展与丰富教学资源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五是开展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开阔教师眼界,让教师熟悉及掌握信息化教学前沿技术,鼓励教师利用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另外,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在教研活动中,根据培训内容设计教研活动,通过公开课、教学工作坊的形式,帮助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等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列培训与教研活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时俱进更新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推进信息化课程融合创新。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来推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教师想要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研究,而且在比赛期间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案进行反思和实践探索,因此,比赛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组建专家团队科学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创新研究
鼓励教师把教育教学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脉略和趋势,才能更好地把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学校应出台信息化教学相关政策,将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及使用等信息化建设指标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建立配套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将信息化能力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或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业绩作为年度考核、岗位竞聘、职称评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激发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的积极性。
针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及有待全面提升等问题,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可通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相结合,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