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阳 林珍梅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二课堂,是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导向及办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简要概述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基础上,分析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技术路径和保障体系,以此为提升高职图书馆建设运营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技术路径;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基于师生教学和学习需求,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共同支撑下,对传统图书馆改造升级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型学习资源,更好地提升學生实践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革新传统管理理念,以各种可行性手段和技术为支撑,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1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
1.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概念是2003年由澳大利亚相关管理人员所提出,在2010年之后,开始进入我国理论研究层面。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对智慧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也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在本课题研究中,将智慧图书馆界定为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技术深度结合,突破传统图书馆时间和空间层面限制,为读者提供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阅读空间,有效提升图书馆运行和服务效率的新型模式。智慧图书馆建设从图书资源建设、图书检索和查看、读者交互等各个层面,都发生根本性变革,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1]。
1.2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模式
在当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深化改革背景下,相关高校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模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根据对相关高职院校服务内容分析,创新模式主要集中于如下类型:一是引入智能机器人开展智能查找和咨询服务,相对于传统检索模式,智能机器人服务效率更高,服务内容也更加完善。二是智能推荐服务,根据图书借阅大数据,主动为学生推送课程相关及爱好方面的书目,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三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构建特色资源库和服务智库,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图书服务,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四是为学生提供VR/AR体验服务,满足部分专业学生立体化学习资源服务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要求。
1.3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整体上朝向应用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人文底蕴和学会学习素养方面,更是起着支撑性作用[2]。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基本要求,强化图书馆智慧运营体系建设,全面导入智慧运行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托多元化技术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够为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智慧图书馆建设,还能够为有效弥补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校企合作平台运行方面的不足,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起到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限制
智慧图书馆运行体系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在实际运行中,不仅需要实现本地访问与远程访问的结合,还需要对读者个人信息进行多方面采集,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多方面的资源支撑体系。但是这些数据资源使用与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收集等,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冲突现象,在信息资源流通和应用过程中,会对部分资源权利主体造成侵害,同时还面临信息数据被非法利用的安全隐患。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行必须以综合考虑这方面的政策限制,为后续运行奠定良好基础[3]。
2.2 技术支撑体系方面的问题
智慧图书馆建设较之传统运行模式,在技术层面需要全方位革新,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撑,还需要辅以大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更新。但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舍空间有限,仅能够满足日常藏书和阅览需求,无法满足智能化设备增加所需要的空间。同时,新型设备的应用,也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团队建设,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下,这方面投入依然存在较大限制。
2.3 资金支撑来源和力度的限制
受到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多数图书馆建设所需资金都是以财政支持和学校内部投入为主,这些有限资金投入,需要应用在文献购置、日常管理、设备购置和维护等各个方面。而智慧图书馆建设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类型相对较新,市场价格较高,由此使得整体建设投入不足,只能够对图书资源进行初步的数字化改造的应用,无法满足智能化运行要求,更难以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行要求。
2.4 馆员综合素养水平的限制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支撑,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智能化设备,对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简单问题。但是受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制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方面与智慧图书馆运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多数馆员缺乏信息技术教育背景,由此使得智慧图书馆实际运行中存在多方面问题,整体运行效率较为低下,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够深入,进而造成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效难以体现出来[4]。
3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技术路径
3.1 分析学生智慧图书馆服务需求重心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建设流程中,必须确保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在最为需要的方面,首先满足大多数师生群体对智慧图书馆运行的重点要求。图书馆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为基础,分析师生群体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再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明确当前建设工作所应当关注的重点。在部分高职院校相关工作开展中,移动端图书查找、智能推送、阅读账单、特色资源库建设以及论文查重服务,是师生反馈结果中需求较为明显的内容,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2 强化资源库和交互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智能图书馆建设现状,在实际建设流程中,资源库和交互体系建设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应当重视的两个基本方面。资源库建设是其他服务体系运行的基础,这方面工作开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外部资源采购力度,通过与社会图书馆、相关院校合作,购置学生需求较大的数字化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互换形式,降低资源购置成本。二是要強化师生群体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制作的微课,学生所制作的学习视频等,经过筛选之后,供全校师生免费使用,并给资源供给者一定的补助[5]。在交互体系建设方面,除在馆内增设智能机器人之外,还需要加大微信公众号和APP方面的投入,打造终端智能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智慧服务水平。
3.3 对智慧服务体系进行优化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长期性、动态性的过程,在实际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元素融合进来,因此管理层面应当结合实际,对智慧服务体系进行优化。例如在部分机械、化工和建筑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中,就可以借助部分专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由企业和校方共同合作,增设AR/VR设备,满足学生多元化智慧学习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图书的智慧推荐、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图书馆层面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服务,以此才能够真正构建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智慧服务体系,更好促进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为图书馆自身服务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4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4.1 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随着高职院校对智慧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运行中涉及法律法规内容要求更加复杂,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院校管理层面首先需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首先来说,应当在严格遵循信息技术、个人隐私方面法律法规条文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和规范要求,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指导,避免在智慧图书馆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法律层面的问题。同时,图书馆层面还应当提升数字资源管理意识,加强校内特色资源利用和保护力度,在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基础上,提升师生群体参与数字化资源供给积极性,更好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匮乏和投入力度不足的现实问题[6]。
4.2 创新智慧服务理念
高职图书馆建设运行的根本宗旨,是要为师生群体提供科研服务和自主学习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并能够通过新型技术应用,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构建新型智慧服务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纸质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空间设施,优化资源管理和应用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及资源利用模式优化,缩减传统服务环节,提升资源与师生需求之间的衔接度,根据学校整体办学方向指引,优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现有资源利用水平。同时,还应当将智慧服务理念纳入图书馆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新型技术导入基本过程,逐步达到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营目的。
4.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资金支持是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性条件,针对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实际限制,应当全面革新传统工作思路,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全面提升资金筹措水平。一是应当以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为基础,加强与各个专业科研项目小组的对接,紧随学校重点项目申请和审批工作,申请与项目相配套的项目经费,以参与合作的方式,提升项目资金分配比例。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争取企业在硬件设备上的支持力度,弥补智慧图书馆建设在硬件投入上的不足,减少设备投入所占用的比例,将有限的资金应用于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三是可以强化与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的深入合作,争取社会层面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将部分数据资源向社会公众群体开放,以远程访问模式满足读者需求,从而实现各方合作共赢[7]。
4.4 强化服务团队建设
智慧图书馆建设运营体系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对整体服务成效具有直接性影响,要确保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服务团队。这方面工作开展,需要把握如下方面要点:一是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加强新型人才,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人才引进力度,弥补现有人才队伍在技术体系方面的不足,完善智慧服务体系。二是强化对现有工作人员智慧服务素养培养,利用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结合技术应用要求,构建系统的、过程性的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逐渐转变工作人员工作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智慧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要求。三是要依托高职院校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将志愿者服务与优秀学生考评、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智慧图书馆运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四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培养,更好地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4.5 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个性化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特色,也是促进智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在实际建设中应当从如下方面入手,有效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首先是要加强特色资源库建设,依托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及项目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资源,针对性建设数据资源库,满足学生特色资源需求。其次是要结合师生特色资源需求,在校内实训室、教室等部位增设智能化服务设备,将图书馆服务拓展至馆外空间,满足师生特色资源使用的多元化需求。三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分类化服务体系,及时为特殊师生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推送服务,有效提升图书资源和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结语
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在整体上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在理论和技术等方面还需要全方位改善。对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而言,应当站在学校长期发展的高度,从资金、人事、硬件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提升,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图书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高职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的探索[J].文化产业,2021(19):52-53.
[2]王燕.高职院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21(18):82-83.
[3]赵兰英.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J].时代报告(奔流),2021(06):102-103.
[4]陈玉芳,周登发,乔柳彦.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创新模式的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84-86.
[5]李勇.“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20(04):18-20.
[6]黄美.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1):253-254.
[7]姜媛媛.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APP相关探究[J].文化产业,2020(27):25-26.
基金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智慧城市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2021650)
作者简介:钟阳(1993— ),男,广东信宜人,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技术管理信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