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静,孟庆宁,孙艳秋
(1.青海省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青海 西宁 810007)
颅脑损伤是临床高发神经外科疾患,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2]。CT是诊断颅脑损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3-4]。鹿特丹CT(Rotterdam CT)评分可通过评估CT征象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观察Rotterdam CT评分用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颅脑损伤患者,男72例,女50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7.4)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74例,高空坠落37例,打击伤11例。纳入标准:①明确颅脑外伤史,经CT检查确诊;②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5]<12分;④患者和/或其家属同意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伤;②开放性颅脑损伤;③心、肝、肺等严重器质性功能不全;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⑥凝血机制异常;⑦免疫系统疾病;⑧严重出血、贫血性疾病;⑨单纯硬脑膜外血肿。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Optima520 16排螺旋CT仪行颅脑CT检查,管电流125 mA,管电压125 kV,矩阵512×512,扫描时间2~3 s,窗位35~55 HU,窗宽85~100 HU。先以常用基线为基准线行常规轴位扫描,层间距10 mm,层厚10 mm;再对后颅窝至颅顶部位行薄层扫描,层间距5 mm,层厚5 mm。
1.3 图像分析 将图像传输至GE工作站进行图像配准、融合等,完成三维重建。由2名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主治医师阅片,评估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及脑室受压情况等CT表现。具体评估方法及标准[6]:①中线移位,于室间孔平面测量颅内腔宽度(记为S1)、偏移侧颅骨至透明隔长度(记为S2),计算中线移位值(中线移位=S1-S2);②基底池情况,0分为基底池正常,1分为基底池受压,2分为基底池消失;③脑室受压,测量脑室额角最大宽度与相同水平两颅骨间内径,计算二者比值,该值越小,代表脑室受压越严重。
计算Rotterdam CT评分(评分范围为0~5分)[7]:基底池正常记0分、受压记1分、消失记2分;颅内无血肿或占位性病变记0分,有则记1分;中线移位≤5 mm记0分,>5 mm记1分;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无出血记0分,存在出血记1分。
1.4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有手术指征者接受手术治疗。入院14天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分判断预后[8]:GO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GO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比较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和Rotterdam CT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入院14天后,根据GOS评分,81例患者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图2 患者男,75岁,高空坠落致颅脑损伤(伤后13 h入院) A.脑组织肿胀,第四脑室受压,左侧颞叶多发斑片状较高密度影(箭); B.左侧颞枕部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箭),左侧侧脑室受压,环池闭塞; C.左侧额顶部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箭); D.中线结构受压向对侧移位 (箭)
2.2 不同预后患者CT征象和Rotterdam评分对比 预后良好组中线移位、基底池情况评分及Rotterdam CT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脑室受压情况好于预后不良组(P均<0.01)。见图1、2及表2。
图1 患者男,46岁,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后10 h入院) A.环池及小脑幕下铸形高密度影(箭),脑组织弥漫性肿胀,环池及第四脑室闭塞; B.脑沟及左侧外侧裂池可见铸形高密度影(箭); C.脑组织弥漫性肿胀(箭),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 D.脑中线结构受压移位(箭)
表2 不同预后颅脑损伤CT征象及Rotterdam评分比较(±s)
表2 不同预后颅脑损伤CT征象及Rotterdam评分比较(±s)
组别中线移位(mm)基底池情况评分脑室受压情况Rotterdam CT评分预后良好组(n=81)3.84±0.570.95±0.220.27±0.043.17±0.65预后不良组(n=41)4.18±0.741.21±0.270.24±0.064.09±0.76t值—2.808—5.7043.288—6.970P值0.0030.0030.0010.001
注:脑室受压情况数据为脑室额角最大宽度与相同水平两颅骨间内径的比值
2.3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otterdam CT评分(r=-0.702,P=0.002)、中线移位(r=-0.691,P=0.003)、基底池情况(r=-0.538,P=0.030)均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617)。
2.4 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将患者年龄、GCS评分及Rotterdam CT评分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关(P<0.001),患者年龄、GOS评分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见表3。
表3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颅脑损伤主要由意外摔伤、交通事故等引发,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CT是诊断颅脑损伤的常用影像学技术,可辅助医师观察脑室中线移位、变形等,以明确判断病情[9-10]。
Rotterdam CT评分是基于颅脑损伤患者多个CT征象的综合评分系统,主要包括中线结构移位、基底池状态及颅内出血,易于计算,且在不同背景、不同评分者间重复性较好。本研究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Rotterdam CT评分、中线移位、基底池情况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而脑室受压程度较预后不良组为轻,提示Rotterdam CT评分及CT征象可为临床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基底池由四叠体池、环池、鞍上池三部分组成。环池位于中脑外侧,与四叠体池、脚间池相连,内含多条神经、血管,是脑脊液循环的必经途径;基底池闭塞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影响预后[11-12]。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中线移位、基底池情况均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其中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关联最为紧密(r=-0.7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关。颅脑损伤后,患侧颅脑压力常增高,压迫脑组织向健侧偏移;但受大脑镰的存在导致海马回、钩回等半球底部近中线结构移位受阻,使鞍上池、环池、脚间池受压,致基底池完全闭塞或部分闭塞,脑脊液循环受阻,压迫脑干,使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损而影响预后[13]。本研究发现脑室受压情况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可能与脑室体积、结构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青年及中年人脑组织饱满,发生颅脑损伤后脑室压缩较小,且受压后恢复较快,经积极治疗后多可获得良好预后。
既往研究[11-12]认为年龄、GCS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关,故本研究将二者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无明显关联。GCS评分反映颅脑损伤病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接受气管插管、镇静及机械通气等治疗,仅凭入院时GCS评分评估预后可能存在误差。此外,有无饮酒史及是否伴随基础性疾病等均可影响GCS评分[14]。临床高龄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基础疾病,并存在组织器官退化等,预后不良风险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与预后不良无关,可能与样本量较少,且多数入组患者相对年轻、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有关。
综上,Rotterdam CT评分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照。受样本量限制,本研究未能进一步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评估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