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基于PSM方法的实证研究

2022-01-24 07:10滨,余
关键词:收入水平农民收入效应

刘 滨,余 松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1-2]。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多年指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实施了一系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其目的是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基层人才储备。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界定,有学者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备较高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且以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3]。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农民身份[4],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形态[5-6]。目前,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策略研究[7-8];二是培育路径探索[9-10];三是培育体制机制建立[11-12];四是国外培育经验启示[13-14]。另外,有学者从培育平台角度展开研究,发现云平台的应用能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和云平台的智能耦合[15];也有学者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状来探析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形态及其发展趋势[16];还有学者研究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驱动因素,并据此构建培育动因系统[17]。整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从概念辨析、经验思考、路径依赖以及体制机制健全等角度展开研究,较少涉及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收入效应问题。

据“经济人”假设的观点,人是具有经济理性特征的,其行为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当“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会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18]。目前,关于农民的研究存在两种观点:“身份观”和“职业观”[19]。前者强调的是农民的身份,而后者则将农民视作同职业经理人、白领相平等的职业形态。本研究基于职业观视角,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具备经济理性的,其能够通过参加培训实现自己利益和效用最大化。

技能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20]。技能培训对于劳动者增收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培训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可以获取相关工作技能和增加信息获取渠道[21],从而获取更多就业机会,最终提高增收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社会资本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一种非匿名资本,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关系网络、信任和行为范式[22]。社会资本具备直接促进增收和提升人力资本从而间接促进增收的双重作用[23],而参加培训一般认为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社会资本。一方面,个人通过参加培训获得的社会资本能够提高资产议价能力[24]和获取更多有效市场信息[25],从而促进增产增收。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26],它能够提升医疗保健资源可获取性,从而提升健康人力资本水平,最终增强个人增收能力。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2:社会网络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H3:社会互惠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H4:社会信任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方法及模型

1.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选择性、混合性偏差会严重干扰分析结果和变量间实际因果关系的推断[27]。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处理组(参加技能培训)在参与和未参与技能培训时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而揭示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无法观测到处理组在未参与技能培训情况下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是否会降低。那么如何才能确定处理组与控制组(未参与技能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差异是由技能培训的影响所致?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是有效处理上述问题的计量方法,其基本逻辑思路是构建反事实框架,寻找和处理组相近的控制组,使非随机样本数据近似随机化,从而尽可能地消除样本性偏差。假定Y1为处理组的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Y0为控制组的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Reform为处理变量,则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因果影响,即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可表示为:

ATT=E(P(X)|Reform=1){E[Y1|Reform=1,

P(x)]-E[Y0|Reform=0,P(x)]}

(1)

本研究使用Logit模型估计,相对应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参加技能培训的决定方程设定如下:

PS(z)=Pr[Reform=1|X]=E[Reform|X]

(2)

上式中PS为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条件概率的拟合值(倾向得分);X为一组协变量。

2.中介效应模型。为探讨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机制,本文借鉴温忠麟等[28]、罗明忠和雷显凯[29]的研究成果,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Y=V1+aReform+b1X1+ε1

(3)

M=V2+cReform+b2X2+ε2

(4)

Y=V3+dReform+eM+b3X3+ε3

(5)

上式中,Y代表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Reform代表是否参与培训,M代表社会资本变量,X代表控制变量,V代表常数项,ε代表随机干扰项。(3)式表示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总效应,(4)式表示技能培训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效应,(5)式中的系数e表示中介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直接效应。将(4)式代入(5)式可得到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即技能培训通过中介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影响效应。

(二)数据来源

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一村一大”)于2012年开始实施,其特点是“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30],旨在依托高等学校,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懂两爱”新型职业农民。截至2020年,“一村一大”共计培养大学生5万余名,为贫困县输送了1.3万余名农村实用型人才[31]。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本研究共发放2 000份问卷。调查区域具体包括南昌、九江、赣州、宜春、抚州、吉安、上饶、萍乡、景德镇、新余、鹰潭等市。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得到1 294份数据,样本有效率达64.65%。问卷内容具体涉及新型职业农民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技能培训现状及培训效果等问题。

(三)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作为结果变量。

本文最关注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为此,选取“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参与技能培训”作为处理变量。样本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时间均在2012-2017年之间,所以本研究拟将参与培训时间在2016年(不包括)之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定为未参与技能培训群体,并赋值为“0”,同时其相对应收入水平为参加“一村一大”前一年真实值;将参与培训时间在2016年(包括)之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定为参与技能培训群体,并赋值为“1”,其相对应收入水平为2019年真实值。

本文选取文化程度、村干部经历、家庭务农人数、工作地点、村庄地形和农户类型6个变量作为匹配变量。其中农户类型划分参考陈晓红和汪朝霞[32]的研究,本文将农户分为4种类型: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纯农户是指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之比超过90%;一兼户是指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之比在50~90%之间,其也可称为农业兼业户;二兼户是指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之比在10~50%之间,其也可称为非农兼业户;非农户指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之比不超过10%。为便于分析,本研究将农户类型划分为“非农户和非农兼业户”以及“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两大类。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能够促进他们的社会资本积累,进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33]。这种获取稀缺资源的方式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个人作为组织成员从组织中获取稀缺资源的方式;另一种是指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人与人接触、交谈、交换等互动过程中获取稀缺资源的方式。本研究参考李宝值等[34]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包括社会网络、社会互惠以及社会信任3方面内容,并选定“社会网络”“社会范式”和“社会信任”作为表征社会资本的中介变量。其中,社会网络指标通过设置问题“春节期间您走亲访友的数量是多少?”来表征;社会互惠通过设置问题“当您生产经营上需要借钱时,您能向亲戚朋友借到30万吗?”来表征;社会信任通过设置问题“您在村中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来表征。本研究构建“技能培训→社会网络→收入水平”“技能培训→社会互惠→收入水平”和“技能培训→社会信任→收入水平”3条作用路径。具体变量类型、含义及赋值等可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PSM匹配结果分析

1.PSM匹配变量平衡性检验和共同支撑检验

据上文所述的回归方程(2),可计算得出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倾向得分,并以此作为匹配基础。在开展实证分析之前,需对匹配变量进行平衡性检验和共同支撑检验,以此确保PSM估计法的效度。限于篇幅,本研究拟选定k近邻匹配方式。

表2报告了PSM匹配结果。对照组和处理组在损失3个样本的前提下仍保留1 294个匹配样本。其中,对照组保留582个匹配样本,处理组保留712个匹配样本,这表明匹配效果较好。

表2 PSM匹配结果

表3报告了匹配变量在匹配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值的对比情况。匹配变量在匹配前后无明显差异,即表明倾向性匹配的结果准确可靠,具备说服力。另外,匹配后匹配变量的P值越大,表明匹配效果越好;反之,则表明倾向性匹配估计效果较差。表3显示,在剔除匹配前后P值较小的匹配变量文化程度和家庭务农人数外,社会网络、社会互惠、社会信任、村干部经历、农户类型、工作地点和村庄地形7个匹配变量匹配前后的P值存在显著差异;匹配后变量的P值均明显增大且检验结果都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参加技能培训不受其基本特征变量的影响,样本数据的倾向性匹配效果较好,估计结果较为可靠。以上检验结果满足了倾向性得分匹配所要求的共同支撑假设,从而验证了此次匹配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表3 倾向匹配前后的平行假设检验

2.影响效应测算

为测算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ATT),选取k近邻匹配、半径(卡尺)匹配、核匹配以及局部线性回归匹配4种匹配方式进行分析,表4报告了此次平均处理效应(ATT)的测算结果。表4显示4种匹配方式计算出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基本一致,这从而表明此次测算结果的稳健性较好。为便于实证分析,本研究选取4种匹配方式所得的平均处理效应(ATT)的算数平均值来表征影响效应。

表4 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ATT)

经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的反事实估计后,发现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的平均净效应为0.083。这表明在处理好样本选择性偏差以及有偏估计等问题后,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工程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其提升幅度为0.083个百分点。该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说1。

3.组群差异性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经历、类型和地点对技能培训效果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上文选取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来测算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影响的净效应,但该方法未反映出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影响效应的结构性差异,即组群差异。为此,本文基于表1中有关村干部经历、农户类型和工作地点的分组处理结果,并以此检验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组间差异。本文选定k近邻匹配方式进行分析,表5报告了此次组群差异性分析的结果。

表5 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影响效应(ATT)的群组差异

在村干部经历层面,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后,其收入水平无显著变化。而未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与技能培训,则提升了收入水平,这表明技能培训工程能够显著提升未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对有过村干部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显著影响。

在农户类型层面,纯农户及农业兼业户参加技能培训后,其收入水平无显著变化。而非农户及非农兼业户参加培训后,其收入水平提升了0.092个百分点。这表明技能培训工程能够显著提升非农户及非农兼业户的收入水平,但对纯农户及农业兼业户的收入水平无显著影响。

在工作区域层面,工作地点位于农村和乡镇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后,其收入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工作地点位于县城及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其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提升幅度为0.1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技能培训工程能够显著提升工作地点在县城及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对工作地点处在农村和乡镇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显著影响。

(二)影响机理探讨

以上研究侧重于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是否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及其作用大小,但对于技能培训如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更应值得关注。为此,本文通过构建“技能培训→社会网络→收入水平”“技能培训→社会互惠→收入水平”和“技能培训→社会信任→收入水平”这3条作用路径,以此检验技能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表6报告了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

(1)“技能培训→社会网络→收入水平”路径的检验结果分析。在路径Ⅰ中,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一致。其中,中介效应占比为5.41%,这表明社会网络在技能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揭示了社会网络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与技能培训能够拓宽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研究假说2得到证实。

(2)“技能培训→社会互惠→收入水平”路径的检验结果分析。在路径Ⅱ中,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一致。其中,中介效应占比为37.89%,这表明社会互惠在技能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揭示了社会互惠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即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与技能培训能够增进他们的社会互惠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研究假说3得到证实。

(3)“技能培训→社会信任→收入水平”路径的检验结果分析。在路径Ⅲ中,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一致。其中,中介效应占比为32.81%,这表明社会信任在技能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揭示了社会信任能够强化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与技能培训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研究假说4得到证实。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1 294位参与江西省“一村一大”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估计法、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与技能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收入水平。(2)技能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存在群组差异。(3)社会资本在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改善了他们的社会资本状况,拓宽了社会网络关系,增进了社会互惠关系,提高了社会影响力,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二)启示

本研究有以下启示:

第一,需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顶层设计。借鉴国外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有关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政策体系的建立。

第二,需加大技能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公共部门应不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资金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组织设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基金会。

第三,需精准定位技能培训主体与内容。一方面,基于农村实用人才类型和不同工作经历人员,确定适合的培训主体。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型新型职业农民,重点传授农技类知识,而对于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则注重管理知识的传授。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农民收入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懒马效应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法学院哪家最强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