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岩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最近几年我国的卫生部门调查得出,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地区剖宫产率已经超过50%,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发生[1]。因为剖宫产之后产妇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产妇个体的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所以很多剖宫产产妇都会存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样就对产后整体恢复产生影响[2]。优质护理是一种最近几年应用在临床上的全新护理模式,可以在护理当中将护理对象作为护理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使各项护理更加的全面系统并具有科学性,所以能有效的兼顾患者的主观感受,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3]。所以针对于此本文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剖宫产的产妇中,分析对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为本文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初产妇∶经产妇=44∶36,年龄22~40岁,平均(33.05±6.34)岁;对照组:初产妇∶经产妇=43∶37,年龄23~39岁,平均(32.37±6.36)岁。所有产妇均在我院的《知情同意书》上面签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为到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4]。②产妇具有剖宫产的指征。③术前经过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证实未有下肢神经外血栓[5]。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主动配合且依从性良好。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血栓史、下肢血管病症。②双下肢存在皮肤缺损或感染等表现。③3周内应用过抗凝药物、凝血功能异常[6]。④妊娠期合并症。⑤剖宫产禁忌。⑥精神障碍、沟通交流障碍。⑦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损伤和肝肾功能异常。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寻常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产妇进行入院的常规宣教和药物指导,对产妇提供心理干预,告知产妇进行剖宫产的安全性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对患者提供相关的饮食指导,告知产妇进行剖宫产的安全性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应保证其安全性。
1.3.2 观察组 以对照组为基础提供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如下。
第一,环境护理:创造温馨舒适的主要环境,保证病房的空气舒适,具备良好的温湿度,同时尽量减轻噪声对产妇产生的干扰,指导产妇和新生儿多接触,以便提高其心理愉悦感。
第二,疼痛护理:定时评估产妇疼痛并采取针对性的镇痛措施镇痛。轻度疼痛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干预,中度或重度疼痛可以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药。
第三,情绪护理:关注产妇情绪变化,指导产妇的家人多关怀和陪伴。尽量能满足产妇所提出的合理要求,避免产妇出现不良情绪。
第四,早期干预:指导产妇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协助产妇翻身,按摩产妇的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术后3 h指导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活动操,每次2 h。产后6 h使产妇进行自动翻身,术后2 d使产妇进行主动运动,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直到可下床活动。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下肢周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别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下肢腿围上10 cm、膝下10 cm的周径进行测量,计算出下肢周径的差值。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状况进行尽早观察,以便采取措施预防。
第五,皮肤护理:因剖宫产之后产妇存在疼痛剧烈和活动不便等表现,很多产妇还有皮肤分泌增多,所以如果长时间卧床,这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压疮和湿疹等症状。护理当中,医护工作者需要叮嘱产妇家属帮助产妇进行参与,同时定期协助产妇分身等。
第六,导尿护理:剖宫产产妇需要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要严格根据无菌操作的原则定期对尿管进行清洁,并且进行尿带更换,以便降低尿路感染出现的概率。
1.4 观察指标
1.4.1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2 凝血功能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4.3 心理和睡眠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越高则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4 生活质量 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5 术后恢复情况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1.4.6 满意度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4个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SPSS26.0软件PC端开展统计计算。满意度经“[n(%)]”表示,实施秩和检验,统计U(Z)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经过“[n(%)]”表示,实施卡方检验,统计χ2值;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资料经()表示,实施t检验,统计t值。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5.00%vs18.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2.2 凝血功能 护理后,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都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比较()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比较()
2.3 心理和睡眠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心理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未表现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术后恢复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h,)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h,)
2.6 满意度 观察组(78例,占97.50%)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8例,占85.00%)(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n(%)]
近些年,因为人们思想在转变,再加上多种疾病的影响等导致临床剖宫产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7]。剖宫产会因受到手术的应激刺激而导致一些不良状况出现,在应激刺激之下,人体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含量等增加的表现,所以产后一部分时间产后的血流一直表现为高凝状态。而且剖宫产在干预的过程中因为胎盘蜕膜、手术当中机体创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分娩出大量的凝血酶和相关炎性因子,进而使得血液存在持续高凝的状态。除此以外,剖宫产产妇因为术中出血、体液丢失等也均可导致血液出现浓缩,最终促使血液当中的细胞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8-10]。
如果在护理当中没有重视对剖宫产产妇的这些情况进行注意和干预,则很有可能使产妇机体出现负面影响,同时在反复的下肢静脉穿刺当中通过输注高浓度的刺激药物损伤了人体静脉的内膜,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剖宫产产妇群体当中,分析对预防产妇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结果可以看出:①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5.00%vs.18.7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都优于对照组。③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④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⑤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⑥观察组(78例,占97.50%)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8例,占85.00%)。这能充分的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改善,降低该病症的发生概率,调节了人体内的凝血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可以在护理当中充分的从人的角度出发,对产妇提供良好的干预策略[11-12]。这项护理能够以产妇的实际为基础,在护理当中充分的围绕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情况来提供干预,可有机将各项护理策略联合成一个整体,使全方面、多角度的护理方法更加的程序化。在护理当中,可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应激,这就能够在护理中调节不良情绪,为产妇的产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内环境[13-16]。此外,优质护理还能针对产妇的机体创伤等提供干预,而且该项护理也能适当的对护士的交接班和排班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剖宫产的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减少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同时也能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优化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高整体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术后的早期康复,提高整体满意度,值得推荐。